莫波;郝志楠;马娟;徐兵
目的:研究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入院治疗的9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疗法和瘘管旷置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分泌物的分泌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30.4±10.4)d ]长于对照组[(22.6±8.7)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复发率(4.2%)低于对照组(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第7、10天分泌物量评分[(4.2±1.1)、(2.5±0.7)分]低于对照组[(5.8±1.3)、(4.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挂线疗法与瘘管旷置术联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虽然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但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波;郝志楠;马娟;徐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和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208例作为过敏性鼻炎组,包括常年性过敏性鼻炎96例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112例。另外选取200例来自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微量元素(Ca、Ni、Fe、Mg、Zn、Sr、Mn、Cu、Se)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Ni和Cu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Zn、M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微量元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Ig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E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gG和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9种血清微量元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Zn、Mn、Se ,高Ni和Cu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IgA和IgE可能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微量元素与过敏原类别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陶书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升高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清CEA与CA199水平均升高的509例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9例患者中,良性疾病患者占22.79%,恶性患者占77.21%,且两组间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良性疾病患者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胰腺癌患者(P<0.05),肺癌和肝癌患者CA199水平低于胰腺癌患者(P<0.05)。以10 ng/mL、90 U/mL分别作为CEA、CA199的分界值,良恶性疾病患者间二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疾病可导致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而CEA≥10 ng/mL或CA199≥90 U/mL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涛;梁丽;张晏玲;汪小欢;左长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无缝隙式护理在妇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该院妇科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缝隙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健康恢复情况。结果经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住院患者进行无缝隙式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峰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替诺福韦(TDF)与ETV联合阿德福韦(ADV)治疗拉米夫定(LMD)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并对主要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拉米夫定耐药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ETV联合ADV组51例,ETV联合 TDF组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清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QR)、Child‐Pugh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数、乙肝病毒(HBV)的DNA水平、HBV的ADV耐药突变数、rtA181V/T变异、rtA181V/T+ rtN236T变异、HBV的ETV耐药突变数、rtS202G变异、rtT184I/L/S变异、rtM250V/L变异及 HBV的LAM、ADV及ETV耐药突变数、3~12个月患者 HBV的DNA减少量及病毒学反应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TV联合 TDF组患者9个月 HBV 的DNA减少量(3.14±1.58)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31±1.84)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3.28±1.62)log10 IU/mL高于ETV联合ADV组(2.85±1.73)log10 IU/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患者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病毒学反应正常数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患者HBV的ADV耐药突变及rtA181V/T变异均低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ETV联合TDF患者HBV的ETV耐药突变及rtS202G变异均高于ETV联合ADV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联合TDF组男性12个月HBV的DNA减少量高于女性(P<0.05);男性患者6个月及9个月病毒学反应高于女性(P<0.05)。根据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BV的 DNA 水平(OR=0.26,95% CI:0.03~0.64,P=0.015)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ETV 联合 TDF治疗(OR=98.54,95% CI:75.77~323.55,P=0.001)是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疗效方面, TDF较ADV具有更强的抑制病毒活性。在对LAM和ADV应答下降的HBV感染者,TDF可能是高度有效的替代治疗药物。
作者:徐建明;李兵;游红勇;宿冬远;张玲;李富宇;周荣幸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简称胶体金法)急诊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的漏检风险。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4年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胶体金法检测 HBsAg 患者3887例,检测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采用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4个浓度水平 HBsAg质控品,评价检测方法灵敏度。以ELISA检测结果为参照,评价胶体金法的漏检风险。结果胶体金法检测 HBsAg的灵敏度为2~4 IU/mL ,ELISA检测灵敏度小于或等于0.5 IU/mL。患者标本胶体金法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阳性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相对风险为0.00391(95% CI:0.002318~0.006597)。ELISA检测的标本光密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为15.314~21.210时,可初步估计胶体金法检测结果。结论在急诊手术前或急诊侵入性检查前采用胶体金法检测 HBsAg存在漏检风险,应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关注。
作者:姜宏兵;蒋菲;董清清;张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医学科(ICU )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RRT治疗,根据入院时间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集束化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堵管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CRRT治疗能缓解病情,集束化护理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敏娜;李晓艳;陈东莉;汪滢;樊静群;韩娟;马佳佳;石秦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COPD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40例,分析受试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Medisoft肺功能仪测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 H )D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IL‐6、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FEV1、P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秀卿;李卓成;李延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幼儿腹痛行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612例学龄前儿童腹痛患儿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对腹痛患儿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超声对大多数病变具有典型声像图表现,是腹痛患儿的首选检查。
作者:熊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0例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浆降钙素原(PCT )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PaO2/FiO2、WBC、CRP、PCT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 d及7 d时,观察组患者 PaO2、PaO2/FiO2高于对照组,PaCO2、WBC、CRP以及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脓毒症所致的A RDS疗效确切,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增加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甘学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8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健康体检者的全血标本为健康组,3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标本为糖尿病组,利用美国BIO‐RAD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HbA1c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9852,线性结果良好。百分偏倚值小于3.00%,准确度良好。不同保存时间的 HbA1c结果显示,在4℃保存条件下,30例健康体检者的全血标本和3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标本在10 d、30 d和50 d检测结果均未超出可接受范围 x ±3s ,说明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HbAlc至少稳定50 d。选取健康组和糖尿病组标本各1例,V A RIA N 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连续测定20次计算批内精密度,连续测定20 d计算批间精密度,CV均在5%以内。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于长期保存的标本依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作者:赖春苗;郭志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作业指导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参照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及要求进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肺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再次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锻炼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3个月及12个月内再次住院率则降低(P<0.05)。结论作业指导书的应用可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锻炼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降低再次住院率。
作者:熊成敏;赵文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 FM EA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按传统方法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731例纳入对照组;2013年6月至2014年l2月转运的危重患者205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 H FM EA对院内转运评估准备、途中监护及应急处理、交接3个流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失效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优化转运流程。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时间、接收科室及患者满意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 P<0.05),转运时间缩短,接收科室满意度从75%提高到98%,患者满意度从63%提高到96%。结论采用H FM EA方法优化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增加转运的安全性,提高接收科室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文凤;孙春红;闫柏刚;刘晰;郑嘉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头孢吡肟为第4代注射用头孢菌素,其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及耐受性好,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胆道及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1]。既往有关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主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甚少[2]。本文回顾分析1例头孢吡肟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阐述头孢吡肟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现状和特点。
作者:吕敬龙;陈永平;肖青;张榜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对减少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观察和满意度调查。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0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共有2634例患者。其中白内障手术1258例1359眼按照传统方法行护理(对照组),1376例1453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围术期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10眼发生眼内炎,干预组只有1眼发生眼内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对照组满意度92.29%,整体护理干预组满意度9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君;易娟;余时智;易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选择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假体组,各30例,分别行相应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和髋关节 Harris评分。结果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住院时间短于生物型组(P<0.05)。骨水泥型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生物型组(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均出现髋关节脱位的情况。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骨水泥型组 Harris评分高于生物型组( P<0.05)。结论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在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更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马川;江锋;黄陈翼;刘宗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体外培养的人颊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蛋白合成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颊黏膜上皮细胞根据加入Ala‐Gln或谷氨酰胺(Gln)情况分为N组(对照组)、A组(加入Ala‐Gln组)和G组(加入Gln组),再对A组和G组根据其推荐的基础浓度进行梯度浓度设立8、4、2、1、1/2、1/4和1/8各7个组,在培养至12、24、36、48、60和72 h之时,流式细胞仪计数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再检测对应时段各自A L P浓度;72 h时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水平。结果 N组细胞在72 h内细胞数并未明显变化,ALP水平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但差值均低于加药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72 h内,A1/2、A1/4和G1/2、G1/4细胞数目和ALP水平都能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但是无论是A或者G组别,1/4浓度组以及其他浓度组都低于1/2浓度组;A和G组别对应浓度组之间,细胞生长情况和 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浓度组细胞蛋白水平均高于N组,A和G组细胞蛋白水平高;而各对应药物浓度的A和G组别的细胞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Gln和Gln都能促进颊黏膜上皮细胞生长,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细胞的持续生长,但1/2推荐浓度的Ala‐Gln即16.5 mg/mL的Ala‐Gln更为合理。
作者:徐军;刘鑫;刘宇;卿尚兰;车坷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中医证型与检验医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证型相关诊断标准,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血瘀证组、肝郁证组、湿热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分析各组间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血瘀证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水平低于湿热证组(P<0.05)。肝郁证组间接胆红素(IBil)、Alb和PA水平低于湿热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P<0.05)。肝郁证组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于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A/G水平低于肝胆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肌酐(CREA)水平高于血瘀证组、肝郁证组和肝胆湿热证组(P<0.05)。湿热证组总胆红素(TBil)、IBil、Alb、PA、A/G水平高于肝郁证组,球蛋白(Glo)水平低于肝郁证组(P<0.05)。结论血瘀证、肝郁证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代谢功能弱于湿热证患者。胆红素水平升高多见于湿热证患者。
作者:李琦;高宇;赵立铭;王雅平;刘文娟;董彬;尚晓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 )患儿血清胃蛋白酶原(PG )水平,探讨PG与ASD的关系,为儿童ASD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某私立孤独症早教干预培训机构新诊断ASD患儿45例为观察组,并于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5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ICM A )进行血清PG检测,分析血清PG与AS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36.54、3.67μg/L ,对照组分别为60.13、4.62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631、Z=3.902,P值均<0.05);重度组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28.63、3.43μg/L ,轻、中度组分别为40.41、3.84μg/L ,轻、中度组的PGⅠ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P<0.05),轻中度组 PGⅡ水平高于重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1,P>0.05);治疗前ASD患儿PGⅠ、PGⅡ中位数分别为36.54、3.67μg/L ,治疗后分别为50.18、3.79μg/L ,治疗后PGⅠ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92,P<0.05),虽然治疗前PGⅡ水平低于治疗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06,P>0.05)。结论 ASD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疗效与PG水平有关。
作者:翟华丽;沈建军;杨瑞利;韩双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人肠道微生物的数量多达1012~1014个,不仅远远超过人体表皮微生物的数量,而且10倍于人体自身细胞数目,肠道微生物组中包含的基因数目大概是人体自身基因数目的100倍,因此许多研究者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看作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或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作者:冯丽娜;李从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