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学;马旺;陈双峰;李前跃;李志坤;王剑;汤磊;王励
目的:分析研究哮喘采用酮替芬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哮喘的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沙丁胺醇进行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酮替芬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病人采取酮替芬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峰;秦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吻合部位的遮线野,遮除矩形限束器中无用有害面积射线,减少对儿童的辐射影响,同时必然大幅提高影像质量。方法将遮线器组合为磁铁吸附可任意调节的铅橡皮装置,其上按拍片部位的防护要求和皮肤或器官的轮廓刻画出照射野,遮除矩形照射野遮挡不严的无用原发射线,射线束吻合式照射到应显示的部位与器官上。应用 RTI DoseG-uard剂量面积乘积仪和 RTI WinODS剂量软件检测计算出吻合照射野的剂量面积乘积值与传统拍片的矩形照射野面积乘积值并相比较。结果吻合遮线器避免了许多无用与无辜照射和高敏感器官的高强度辐射,使总散射线量和 X线量子噪声随之减少的同时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大幅提高。结论吻合式遮线器弥补传统遮线器遮挡不严之不足,遮除了各种无用射线照射面积。使辐射剂量面积乘积值 mGy·cm2大幅减少,自然使影像质量大幅提高,且实用、易推广。
作者:赵江勇;胡晓斌;刘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女性。因其发病部位隐匿,症状有时较轻,往往被忽略或延误治疗。肛肠疾病虽不至给人体造成极大伤害,但可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严重的并发症如:贫血、直肠恶化等可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我院自2002-2013年,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肛肠疾病,尤其在缩短痔、肛瘘、肛裂等术后疗程方面,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骆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臂人工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患者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经验,比较在显微镜下和裸视下操作动静脉内瘘术的差异。结果本组135例患者中,总体成功率94.8%(128/135),失败率5.2%(7/135)。显微镜操作51例成功率96.1%(49/51),失败率3.9%(2/51),裸视操作下84例成功率94.0%(79/84),失败率6.0%(5/8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需要仔细全面的术前评估,手术部位选择,吻合口大小,缝合技术,及时有效的术后管理和并发症的处置。应用显微镜和裸视操作下比较动静脉内瘘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通过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肾上腺激素氧化雾化疗法治疗危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从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2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的危重症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出100名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选择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肾上腺激素氧化雾化疗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不联合肾上腺激素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经过不同疗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FEV1、FEV1%情况的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00%,而对照组患者的为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以及 FEV1、FEV1%数据的比较上,均可以得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症的哮喘患者,有效的机械通气可以迅速的缓解患者的症状,而联合肾上腺激素治疗可以更好地使气管平滑肌松弛,舒张支气管,解除患者的支气管痉挛状态,恢复正常呼吸。
作者:张洁;蒋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行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联合钬激光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VP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45例。结果45例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4min-175min,平均为96min,无膀胱结石残留、无膀胱穿孔、TURP综合征等并发症。IPSS及 QOL评分由术前平均26.3±2.7及4.6±1.1分别下降至8.4±2.3及1.4±0.5,大尿流率由术前6.75±2.6ml/s增加至术后16.8±2.8 ml/s,剩余尿量由术前148.0±24.8 ml下降至术后22.6±3.8ml,45例随访3个月到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PVP 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有效方法。
作者:朱红学;马旺;陈双峰;李前跃;李志坤;王剑;汤磊;王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裂是指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的非特异性全层裂开所形成的纵行溃疡,绝大多数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肛裂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多采用挂线术、侧切术、激光术等疗法,较疼痛,创面大,疗程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微创小切口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法,创面小,痛苦小,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复发,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Ⅱ、Ⅲ期肛裂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看旦·艾尼都;王宝丰;李金玲;张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强化管理干预治疗结合健康教育、门诊和电话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顺序入选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个人意愿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管理干预组和强化管理组。调查患者预后、药物治疗情况、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结果强化管理组患者的体力评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管理组患者 NYHA 分级的改善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管理组平均门诊费用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平均住院费用、总医疗费用均低于常规管理干预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管理组称体重、测量血压、监测脉搏、出入量的比例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强化管理组使用 ACEL/ARB、β受体阻滞剂比例以及达到指南推荐的靶剂量的比例均高于常规管理干预组;强化管理组患者的显著降低了死亡和再住院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论结合心衰门诊、心衰教育和定期随访的心衰疾病管理方案可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剂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及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
作者:茶春喜;罗仁;梁金排;陈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皮肤病,其病毒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特征[1]。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病程较长,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应引起重视。典型的带状疱疹不难诊断,但部分患者发病初期仅表现为局部疼痛或不适感,加之该病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有文献报道本病初诊误诊率达39.0%[2]。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带状疱疹误诊病例。旨在让基层医院医师对带状疱疹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为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肖影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脱石散加地塞米松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脱石散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不同复诊时间段的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70.0%,痊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2.5%,痊愈率52.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采用脱石散加地塞米松给予治疗,不仅方便经济,而且用药后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易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在基层团场的应用价值,对其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便捷性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检测72团患者1000例,其中抽取来我院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复查的患者432例,对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23例患者进行远程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测对比心电图分析结果均一致。结论远程心电图诊断系统操作简便,与常规心电图采集图形相同,诊断结果一致,心电异常检出率较高,能方便基层团场患者的心电图检查和就医诊治,在基层团场实用价值较大,符合我国国情,值得基层团场推广应用。
作者:邹巧玲;倪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在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院感专职人员1名、骨科大夫、经过培训后的手术室骨科组正、副组长,共同查找2012年骨科手术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相关表格的填写,每季度出反馈报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实施目标监测一年来,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从2012年5.16%(48/931)降至2013年2.01%(27/1342),2013年目标监测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目标监测是一种前瞻性的科学的监测方法,改变了过去重视终末质量监测,忽视“过程”质量控制的弊端;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夏伊明;顾翠红;范妮娜;李颖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经股动脉和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在老年人冠心病治疗的疗效矛 II 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12月收泊的经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从手术过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对两种不同介入途径进行比较。结果:挠动脉和股动脉两种介入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平均手术时间低于挠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挠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血管栓塞和假性动脉瘤并发症比较,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挠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经股动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雪林;陈新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舒肝解郁胶囊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18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和米安色林组。分别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和米安色林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1]。结果舒肝解郁胶囊组和米安色林组显效率分别为87.0%和83.0%,二者疗效相当。H AMD评分舒肝解郁胶囊组和米安色林组第1周末均显著下降,不良反应方面,舒肝解郁胶囊组偶见恶心呕吐、口干、头痛、失眠、厌食、腹泻、视力模糊、皮疹、心慌等。米安色林组除有上述症状外则以嗜睡、口干、便秘为主。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和米安色林均为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龙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与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住院的患者医院感染因素,从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602例进行监控,对发生医院感染的36例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其因素。结果:患者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均是造成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做好控制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引起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是很多方面原因造成,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完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基础,从而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任文兰;刘晶;晏理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导致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防护措施,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自2008年至2012年于我院普外科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518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这些病例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结果:51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共有56例出现手术后切口感染。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1.81%,高于女性;夏季感染率11.61%,高于其他季节;另外年龄、术式、病理类型、手术操作时间、切口保护方法、手术缝线、引流管位置等因素均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关联,但仅术式、病理类型、切口保护方法及引流管位置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年龄、季节和病理类型和手术操作有关,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避免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文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PLS)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15例PLS损伤患者(15膝),男10例,女5例,其中,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均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交叉韧带并加强重建后外侧结构,根据 PLS 损伤程度采用异体肌腱重建腘肌腱(PMTU)和(或)外侧副韧带(LCL),合并关节囊撕裂的采用局部加强缝合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术后根据 IKDC 及 Lysholm 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3.2)个月。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39.6±3.1)分增加到术后的(82.1±2.2)分,根据IKDC综合评定标准,正常(A 级)9膝,接近正常(B级)5膝,异常(C级)1膝。结论:PLS损伤需手术重建PMTU、LCL等结构,手术操作的要求精度较高,不仅需要精确地建立骨隧道,还要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和避免植入的异体肌腱切割,使重建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更加稳定。
作者:赵晋平;夏智昌;贾知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对14例9-13岁大龄儿童腹股沟复发疝实施了腹腔镜下疝环口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的手术,随访2年10月至4年8月,无严重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余义;陆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胸痛是成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一种常见问题。虽然这种胸痛可能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预示冠状动脉(冠脉)痉挛或心肌梗死,因此,正确鉴别这些胸痛的原因对指导临床至关重要。我们针对PCI后证实为心绞痛患者,通过分析 PCI 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及冠脉造影复查的结果,探讨其发生原因。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98例 CV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VA常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无喘息;肺功能测定气道反应性增高,本组28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70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98例CVA 误诊68例(69.39%),其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41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例,肺炎2例,慢性咽炎7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支气管扩张症1例。结论 CVA具有咳而不喘的特点,其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医师对CVA认识不够,询问病史不详,缺少必要的辅助检查。
作者:董汉奎;刘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