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8例小儿OSAS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尤乐都斯·克尤木;吴雯;骆满秀

关键词:手术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 儿童, 记忆力减退, 智力发育, 生长发育, 疾病, 低氧血症, 阻塞性, 腺样体, 口呼吸, 患儿, 鼻塞
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类疾病可导致儿童产生低氧血症、鼻塞及张口呼吸,从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造成患儿的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可出现腺样体面容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P-ELISA法在筛选献血者中的应用

    在国内血站系统中,献血员体检化验主要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

    作者:斯拉木·吾斯曼;柴淑霞;阳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胎胎头交锁致死产1例

    双胎妊娠属高危妊娠,其围产儿死亡率高达10%~15%[1].胎头交锁是双胎分娩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发生率极低,我科于2001年2月收治1例产妇,发生双胎胎头交锁致死产,现报道如下.

    作者:薄晓莉;姚丽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两种颈椎前路带锁钢板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和分析颈椎前路固定术后两种锁定钢板(A()钢板、ORION钢板)应用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采用AO、ORION钢板治疗43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结核和颈椎肿瘤.结果:随访3~24个月,41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6个月获骨性愈合.结论:AO和ORION钢板螺钉系统固定效果均可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而ORION钢板较AO钢板更易操作.

    作者:郭海龙;曹力;普拉提·买买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噬菌体7肽库中筛选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模拟表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从噬菌体7肽库中寻找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模拟表位.方法:以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靶分子筛选噬菌体7肽库,经过第3轮筛选后进行ELISA检测及竞争抑制试验后,挑取9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比较后得到保守序列.结果:经过第3轮亲和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富集.EUSA检测和竞争抑制试验证明,该小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和特异性.结论:肽片段可能是细粒棘球蚴头节抗原的抗原表位,可作为包虫病疫苗的备选免疫原.

    作者:陈新华;温浩;李雄;林仁勇;张琰;冯晓辉;张静萍;马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锁定钢板固定术的配合体会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已广泛用于颈椎各种疾患的治疗.由于植骨块缺乏稳定支持,与植骨相关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我院近期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AO锁定钢板固定术,既确保植骨块的稳定又提高融合率,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许新华;王惠琴;邵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口泰含漱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口泰含漱液中甲硝唑和葡萄糖酸洗必泰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口泰含漱液中两组分的含量.结果:甲硝唑在342 nm处,3~16 μg/ml浓度(y)范围内,谷零间振幅X对y呈良好线性;葡萄糖酸洗必泰在263 nm处,3~18 μg/ml浓度(y)范围内,谷零间振幅X对y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甲硝唑99.7%,葡萄糖酸洗必泰100.3%;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甲硝唑1.2%,葡萄糖酸洗必泰1.7%.结论:一阶导数光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的质量分析检验.

    作者:胡君萍;杨建华;王松芝;顾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5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不明原因27例(50.9%),细菌性痢疾10例(18.9%),上呼吸道感染8例(15.1%);穿孔性阑尾炎25例(47.2%),单纯性阑尾炎11例(20.8%),阑尾周围脓肿5例(9.4%);阑尾切除术49例,盆腔脓肿单纯引流2例;术后并发症占68.0%;53例均痊愈.结论: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率、穿孔率高,并发症多.右下腹是否有压痛对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丽英;栾梅香;茹荷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因检测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的广泛应用,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在实际应用操作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际工作体会,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并提出解决方法.

    作者:韦新荣;姜茜辉;罗建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布洛芬分散片的研制

    目的:考察几种崩解剂对布洛芬分散片制剂质量的影响,确定处方组成并研制布洛芬分散片.方法:以布洛芬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崩解时限及混悬性作指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考察混合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与微晶纤维素的混合物)及其它辅料对各指标的影响并筛选佳用量.结果:混合崩解剂的用量为15%,聚乙烯吡洛烷酮(PVPk30)醇溶液浓度为2%,甘露醇用量为4%时,布洛芬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快,在40 s内完全崩解,混悬液能通过710 pm筛网.结论:布洛芬分散片质量主要与混合崩解剂用量及粘合剂浓度有关,所研制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作者:阿不都克依木·扎依提;买尔旦·马合木提;韩海霞;张帕依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68例小儿OSAS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类疾病可导致儿童产生低氧血症、鼻塞及张口呼吸,从而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造成患儿的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可出现腺样体面容等.

    作者:尤乐都斯·克尤木;吴雯;骆满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7‰~8‰[1],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需开胸,损伤大.

    作者:马依彤;程祖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螺旋型鼻肠管在小肠灌肠造影中的应用

    自Pesquera于1 929年首先介绍采用十二指肠导管注钡的方法检查小肠以来,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随着硫酸钡质量的提高,小肠双对比造影在小肠病变的检查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李白艳;玄祖旗;艾尔肯·阿布力孜;巴哈提·哈立亚;靳勇;顾俊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肠杆菌的抗砷基因及其抗砷机制

    自然环境中的砷来源于地壳风化和火山爆发等,这种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有的地区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称之为生物地球化学性地面元素分布不均.

    作者:丁剑冰;王国荃;温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5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对原发病及其预后、透析反应、透析时机选择等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53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1.4%;3例死亡,病死率为5.2%;2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未治愈率3.4%.结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中,内科疾病占第一位(43.1%).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确诊应进行透析治疗.透析中出现透析反应的占31.6%,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进行血透、血滤治疗.

    作者:热依汗·西力甫;王梅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肺栓塞1例

    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肺动脉栓塞(PE)的重要原因之一.DVT与PE是静脉血栓塞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合并发生,虽然二者的治疗方法、用药剂量相似,但如DVT治疗不当则易并发PE.我科1999年10月收治了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祖龙·斯衣提;夏木西卡马尔·艾合买提;穆叶沙·毕达义;毕达义·杜来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子宫次全切除术组各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术后有少量月经.两组在性生活质量及更年期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组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FSH(7.05士1.10)IU/L、E2(56.40士1.12)pmol/L,手术后FSH(6.88士1.12)IU/L、E 2(56.28±1.15)p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次全切除术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FSH(5.98±1.15)IU/L、E2(56.22士1.10)pmol/L,手术后FSH(10.66士1.18)IU/L、E2(47.45士1.20)p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影响卵巢功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能满足患者既去除疾病又保留子宫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作者:吴凤英;王华;侯菊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砷酸钠对人皮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对人皮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使用原代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亚砷酸钠对两种细胞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成纤维细胞较表皮细胞易于培养;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亚砷酸钠与对照组比较,吸光度值均有提高,有剂量-效应关系(P<0.01);0.5~8.0 μmol/L的亚砷酸钠对成纤维细胞有明显增殖作用;低浓度(0.8 μmol/L、1.6 μmol/L)对表皮细胞有明显的增殖作用,浓度高于3.2μmol/L时,表皮细胞生长受抑制;10.00 μmol/L亚砷酸钠对成纤维细胞有毒性作用.结论:无机砷诱导人皮肤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皮肤损伤的重要原因,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顺华;刘开泰;杨晓燕;石玉瑚;信学雷;王国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铜蓝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致病因子造成了铜蓝蛋白(CER)的合成障碍,是一种少见病,早期容易误诊、延诊.

    作者:薛黎;余莉华;王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造影的X线征象分析

    静脉系统疾病大都发生在下肢,据统计达到90%[1,2].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检查这类疾病的常用方法,我们对1998年6月~2001年9月362例以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肿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现对其X线征象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包永军;张汐;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鉴别骆驼蓬与骆驼蒿

    目的:建立骆驼蓬与骆驼蒿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层析法(TLC)鉴别骆驼蓬和骆驼蒿.结果:HPLC法和TLC法实验结果均说明骆驼蓬的根中不含骆驼蓬碱(HAL),而骆驼蒿的根中含有较多的HAL;骆驼蓬种子中的去氢骆驼蓬碱(HAR)含量高于HAL的含量,而骆驼蒿种子中的HAL含量高于HAR的含量.结论:HPLC法和TLC法可用于鉴别骆驼蓬和骆驼蒿.

    作者:王长虹;刘军;郑立明;林伊梅;邹小广;陈鸣;孙殿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