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年轻恒牙感染根管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

马先庆

关键词:根管感染, 年轻恒牙, 根尖诱导成形术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对年轻恒牙感染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入院治疗并确诊为根尖发育未完成并伴有根管感染的患者86例,患牙共103颗,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Vitapex成品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试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术后跟踪观察24个月,观察根尖闭合、牙尖发育情况。结果跟踪随访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试验组由90.7%到95.3%,对照组由83.7%到93.0%,两者的变化体现长期治疗的治疗效果优于短期治疗,且在一定时间内会达到治疗效果优化。根据随访后的有效率的数据,两组3、6、12、24个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成品糊剂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氢氧化钙糊剂的治疗,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并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机制研究进展

    生物细胞休眠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休眠是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主要原因。对肿瘤细胞休眠机制研究,目前较明确的机制,如各种因素激活休眠相关基因、暂时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自身的免疫逃逸、生物体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因素。然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掘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与手段,如通过有意地促进肿瘤细胞休眠,延缓肿瘤转移与复发,抑制恶性肿瘤的快速进展,在早期即抑制肿瘤的发展等。本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收集并整理针对肿瘤细胞休眠的新思路、新方法及通过建立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并进行科学观察得出的新进展,为肿瘤治疗新方法、新思路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明(综述);刘跃亮(审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的健康意识程度、住院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临床转归状况和患者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心率(83.89±18.63)次/分、LVED(58.43±16.83)mm、LVEF(38.69±12.74)%、BNP(122.67±26.78)pg/L ,对照组患者心率(76.87±25.39)次/分、LVED(63.67±21.23)mm、LVEF(35.67±11.84)%、BNP(156.78±52.23)pg/L ,试验组心功能指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意识程度评分、住院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复发率和入院超过2次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自身对健康的认识程度,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小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析其与酒精性精神障碍、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酒精依赖住院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两组受检者抽取空腹静脉血3 m L ,应用日立7600‐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酒精依赖及其精神障碍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酒精依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酒精依赖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伴有精神障碍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精神障碍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测试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酒精依赖代偿性提高血尿酸水平,启动保护性机制,代偿机制又导致脑组织核苷酸的降低,损害神经细胞和信号传导。

    作者:张建东;郭连峰;李宁;刘北陆;尹学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B H2101S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该地区12个乡镇小学的学龄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及乡镇学龄儿童血铅值及铅中毒发生率,并对导致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3725例学龄儿童血铅平均值为(27.92±20.29)μg/L ,铅中毒儿童424例,中毒率为11.40%,男童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女童( P<0.05),各年龄段间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乡镇儿童血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金山镇学龄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率高。致使儿童血铅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父母从事工作与铅相关、常接触富铅物品、常进食富铅食物、家庭住房近装修过,补充锌钙制剂是血铅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重庆市大足地区学龄儿童血铅水平低于中国其他城市,但部分乡镇控铅状况不甚理想,仍需针对致使血铅水平升高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铅中毒。

    作者:欧国平;杨静;张波;潘莉娟;王丹;吴瑕;董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及改进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近一年来解放军105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不合理用血的原因,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采用输血管理软件统计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有关科室用血情况,查阅统计时间段内各科输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标准,对输血状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分析改进效果。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该院2626份输血病历记录总用血量为15358 U ,红细胞用量占比43.2%,血浆用量占比38.7%,血小板用量占比16.0%,冷沉淀输血量占比为2.1%。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83.7%、血浆83.5%、血小板96.2%、冷沉淀94.6%,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20.9%,感染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26.0%。2014年4~10月该院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红细胞90.4%、血浆90.1%、血小板96.5%、冷沉淀100.0%,其中外科红细胞不合理输注率10.9%,内科血浆不合理输注率11.0%。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经过增加医学培训、加强临床沟通及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该院临床用血不合理输注明显降低。

    作者:李玉平;任鹏;王伦善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心理护理,观察对比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按时服药比例为8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观察组无规律服药或漏服药(5.00%)、受经济制约停止服药(6.00%)、受不良反应影响停药(5.00%)比例均低于对照组(14.00%、17.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 hPG水平显著下降,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 HbA1c水平较对照组及护理干预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抑郁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作者:李金红;尹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共184例,分为服药组和安慰组,每组92例。服药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复合维生素,安慰组在常规膳食的基础上每天清晨口服颜色、形状、大小与复合维生素片完全相同的糊精片。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服用复合维生素前,安慰组与服药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安慰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服用糊精片后,与服用前相比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服药后血尿酸较服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通过膳食补充复合维生素4周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说明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秀珍;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应用 Bakri球囊治疗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一直以来,产后出血都是产科医生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与方法多种多样,药物有欣母沛、卡贝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压迫式缝合、子宫切除等。与有创的手术方法相比,宫腔内填塞法以其操作简单、无创、方便、迅速受到产科医生的欢迎。Bakri球囊是一款专门为控制产后出血设计的球囊,具有压迫和填塞双重作用。自1992年Bakri[2]早报道应用该球囊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所致产后出血后,国内近几年陆续有应用该球囊治疗产后出血的报道。现将本院使用Bakri球囊期间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玲;李娟;王国玉;朱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基于B/S模式的检验科ISO15189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设计开发适合现代化实验室ISO15189体系的文档管理系统。方法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 ,B/S),利用ASP、C#及SQL Server等信息技术,根据ISO15189相关要求构建了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部体系方案及表格从创建到归档过程的全程网络化与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以保证受控文件的唯一性、机密性、完整性和权限操作。结论实际应用18个月,通过CNAS相关审核,系统符合要求。

    作者:刘晓雷;裘维维;乔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R‐2)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取CA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CTX方案+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对所有患者的化疗方案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记录,主要为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以及 H ER‐2表达状态。结果在 H ER‐2阳性的患者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为65.79%(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就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是95.24%(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浸润性乳腺癌HER‐2阳性状态。

    作者:王治伟;李福广;熊裕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沙利度胺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沙利度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6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常规治疗;试验组28例,单予沙利度胺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红斑狼疮患者皮疹情况、血常规、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皮疹均得到消退,对比临床疗效,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肾脏功能均改善,且试验组尿蛋白较对照组下降,血浆清蛋白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 ANA滴度及抗ds‐DNA 抗体下降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病情,修复肾脏损伤,纠正贫血等血液疾病,通过有效清除免疫反应细胞来修复自身免疫耐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俊;杨新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六味地黄丸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外周血清IgE和CD23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六味地黄丸治疗后的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外周血清中Ig E和CD23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酸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TC、TG、SCr、BUN及其IgE、CD23的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能很好地改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化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作者:朱妍妍;林琳;邱兆丹;姜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凝血四项及 AT-Ⅲ、D-二聚体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抗凝血酶原‐Ⅲ(A T‐Ⅲ)与D‐二聚体(D‐D )在临床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抽选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观察对象,甲组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A级21例,B级37例,C级22例;同期抽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乙组观察对象与8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丙组观察对象,分别测量各组患者凝血四项、A T‐Ⅲ与D‐D各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丙两组患者APTT、PT、TT、D‐D水平明显高于乙组,且甲、丙两组的 FIB、AT‐Ⅲ水平显著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组,其凝血四项、AT‐Ⅲ与D‐D水平也有所不同,且APTT、PT、TT与D‐D指标水平,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FIB与AT‐Ⅲ指标水平则逐渐下降。结论凝血四项、AT‐Ⅲ与D‐D指标检测,可较客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的状况,便于医生准确评估患者肝脏损害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杨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负压吸引植皮术与加压包扎植皮术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或热源等一些外力因素对于机体皮肤造成的组织损伤[1]。烧伤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水泡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且由于患者烧伤程度的不同,患者血液中乳酸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将有可能引起患者产生低氧血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也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3]。本研究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荣辉;朱秀梅;孙要文;张振信;慕生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地西他滨联合 CAG 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 A 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 d ,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关琦;于果;张海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原雷击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高原雷击伤患者外周血血细胞的变化,分析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15例高原雷击伤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及细胞形态改变,分析高原雷击对血细胞的影响。结果高原无明显体表损伤征象的雷击伤患者治疗前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后(P<0.05),且显微镜观察发现雷击伤患者治疗前部分红细胞、白细胞有变形和穿孔现象。结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外周血血细胞指标显著变化且细胞变形穿孔明显,其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艳艳;李志强;刘媛;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微量元素及 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儿童微量元素(锌、铜、钙、镁、铁)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M PP患儿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铜和锌,比色法检测血清钙、镁、铁离子,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结果观察组全血锌、血清铁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铜、钙、镁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P患儿CRP水平明显上升,这提示有炎症存在,同时M PP患儿锌、铁水平明显降低,应及时补充铁、锌来辅助治疗小儿M PP。

    作者:李勇;徐飞;周卫民;任碧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肺功能检测在肺结核患者中的性别差异

    目的:利用肺功能检测探讨性别等因素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期对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住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婚姻、教育程度等,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两次肺功能检查,测定指标包括:(1)用力肺活量(FVC)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体积及其占预测值百分比,(3)1秒率(FEV1/FVC),(4)RV(L),(5)DLCO(%),(6)TLC(L)。运用 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基本正常,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普遍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和性别均是肺功能损伤加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1.34、1.01。结论肺结核的肺功能障碍呈混合性,同时更进一步说明早期根治肺结核的重要性,以避免肺的正常结构被破坏,浸润型转化成慢性纤维空洞型,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年龄大、吸烟和女性肺结核肺功能损伤较重。其中不同性别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障碍,男性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女性。

    作者:张鑫;赵涛;高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成都地区HPV-33E6/E7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33 E6/E7基因变异情况,为HPV的防治提供分子水平的数据。方法用PCR方法扩增HPV阳性患者宫颈刷脱细胞中 HPV‐33 E6/E7基因,测序并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对比寻找变异位点,对变异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与参考序列相比,成都地区 HPV‐33 E6基因变异率为56.00%(28/50),HPV‐33 E7基因变异率为54.00%(27/50)。结论 CINⅢ/CC样品中 HPV‐33 E6/E7序列变异程度比宫颈炎中更高,序列突变可能增加患宫颈癌风险。

    作者:陈祖翼;丁显平;景亚玲;文强;张顺;曹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方法统计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1例N H L确诊患者的乙肝5项标志物阳性率,并与388例同期住院的肺癌患者和32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201例NHL患者HBsAg阳性率和“小三阳”[HBsAg(+)、HBeAb(+)及HBcAb(+)]发生率分别为16.9%和14.9%,明显高于肺癌患者(8.8%和8.2%)和健康体检者(5.2%和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患者 HBsAb阳性率为45.3%,明显低于肺癌患者(57.2%)和健康体检者(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型 NHL的 HBsAg阳性率高于 T 细胞型NHL(P<0.05),且HBsAb阳性率低于T细胞型NHL(P<0.05),但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 NHL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27.1%,其中 HBsAg阳性患者阳性率为47.1%,HBsAg(-)伴HBcAb(+)的25例患者中有1例(4.0%)HBV DNA阳性。结论 NHL患者的 HBV感染率高于肺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特别是B细胞型NHL患者。NHL与 HBV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不能忽视NHL患者 HBV隐匿性感染的情况。

    作者:张扬;李明;邓芳;陈少华;张家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