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茹;刘健;岳华;宋艳芳;包晓玲;张艳;荣艳
目前,肺癌已成为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发病率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女性占第二位.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但临床上约86%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作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桡动脉位于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腱之间,因其位置表浅易触及搏动,故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应用于动脉采血.但因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穿刺时病人的痛苦.为此,我们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提高了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穿刺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芬;单丽萍;张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经过后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后腹腔镜下16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14例行Y-V成形术,10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患者静脉肾盂造影(IVU)均提示造影剂通过良好,肾积水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创伤小,患者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汪清;张宇;杨建昆;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夫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症哮喘约占哮喘患者的20%,提高危重哮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其病死率的主要环节.
作者:秦勇;陈再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坐骨神经是人体内粗大、行走长的周围神经,由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组成.经常因锐器伤、火器伤、骨盆骨折、髋关节病变、臀部肌肉注射等原因引起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症状.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治疗中良好的根管预备和工作长度的准确测量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根管治疗的效果.
作者:陈文君;高晓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 年9月我院收治2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视野清晰、止血可靠、创伤小、腹腔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清;倪泽称;王胜军;马力克·伊斯哈科失;郭峰;陈文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创伤及各种类型滑膜炎多累及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及慢性炎症、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是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法正;杨青坡;蔡佳;李前凯;张晶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长期以来,氯胺酮作为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在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具有使交感神经兴奋、唾液腺分泌增多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选择术前用药,以减轻其不良作用.
作者:张希;陈红;蔡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p27、β-catenin及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 (Envision)法检测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1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8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组织中p27、β-catenin、p21-ras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0%(9/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6.6%(1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82.1%(23/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21/25),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0.0%(3/15)、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28.4%(8/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ras在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32.1%(9/28)、68.0%(17/2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导管上皮一般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β-catenin、p21-ras基因表达异常与乳腺导管上皮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作者:徐国华;刘存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MV)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141例慢乙肝患者HBsAg(+)、 HBeAg(+)、 HBV-DNA≥1×105 copies 、ALT≥80 IU,并除外甲丙丁戊肝炎、自身免疫肝炎、各种肝硬化及各种脂肪肝.均服用LMV 100 mg/d,口服,持续5~7年.11例服用LMV 6个月后加用α干扰素600万U,隔日1次肌注,持续1年.发生YMDD变异后,加复阿德福韦酯(ADV)10 mg/d,口服.上述指标每3个月检查1次.结果:42例HBeAg转换为抗HBe,HBV-DNA转阴,ALT复常,获完全并持续应答(29.8%),4例叠加α干扰素治疗后HBsAg消失,抗HBs转阳,获临床治愈(36.4%).6例发生YMDD变异而反跳者经过加服ADV再次获得完全应答.结论:LMV价格合理,安全性好,口服方便,是治疗慢乙肝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之一.
作者:翟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CR技术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已得到广泛应用.CR系统可显著降低X线曝光剂量,减少对新生儿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影响,降低X线设备能耗,延长使用寿命.
作者:许林;吴继宾;张鹏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取行肾活检确诊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患者222例,维吾尔族51例,汉族171例.对维、汉族患者的血压、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免疫球蛋白等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维吾尔族MsPGN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76±11.85)岁,汉族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25±10.14)岁,有明显差异(P<0.05).维吾尔族MsPGN患者出现血尿的比例(74.51%)较汉族患者(58.48%)高(P<0.0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维吾尔族MsPGN患者Lp(a)水平较汉族患者的低(P<0.05).结论:维、汉族MsPGN患者在年龄、血尿和Lp(a)水平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徐世茹;刘健;岳华;宋艳芳;包晓玲;张艳;荣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逻辑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谢增如;田征;乌米提·艾拜都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2006年在我科及急救中心收治的70岁以上第一次发病的39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岁以上脑出血中非高血压性病因者11例(28.20%),安静状态下发病者10例(25.64%),头痛、呕吐8例(20.51%),意识障碍11例(28.20%),平均出血量44.2 ml,破入脑室14例(35.90%),死亡21例(53.84%).死亡原因以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常见,占76.20%(16例).结论:7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尽早行相关检查确诊,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以期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吐尔逊·沙比尔;杨新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20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 (VR).以手术及部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CTA和常规CTA检查结果,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122个,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 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119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的动脉瘤,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25 0.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党军;刘文亚 刊期: 2007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作者:王鹿;姚巧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要行放射治疗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对照组64例仅行常规放射治疗.对患者每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程度、深度及持续时间,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出现2级以上损伤例数多于观察组(P=0.000),观察组1级皮肤反应的症状如红斑、干性脱皮、瘙痒、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时间迟于对照组,在照射剂量40 Gy以下1级损伤发生率为35.0%,对照组为8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磺胺嘧啶银乳膏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若峥;赵春樱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冠状动脉瘘指左、右冠状动脉与心脏或大血管存在先天性异常交通,多为先天畸形,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冠状动脉异常.本文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1998~2006年11月收治的25例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努尔巴哈提·黑沙;柏丽莉;洪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寻找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与维吾尔族正常人、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哈萨克族正常人以及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之间外周血白细胞mRNA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2个民族2型糖尿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后测序,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差异条带经反向Northern blot验证.结果:发现2个民族糖尿病人与正常人之间均存在差异片段,但差异并不集中在某个民族的正常人或2型糖尿病人中,而是离散分布.筛选出的12个差异表达明显的 cDNA片段高度同源于人类染色体上的某些区域,但50%以上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结论:发现的12个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与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关.
作者:邹林樾;张朝霞;卓菲娅·克依木;魏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