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宏莉;郭伟鹏;徐群丽;张敏;乔艳辉;吐尔洪·克维尔
近年来主张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采用镇静药和镇痛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痛苦感[1].内镜操作带来的恐惧及刺激让很多患者难以忍受,需要麻醉医师提供镇静、镇痛药物,清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及术中记忆,提高患者的耐受与舒适;同时积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提高患者内镜检查的安全性[2].本文对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查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涛;郭晓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36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择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例.分别接受0.375%罗哌卡因40 ml和0.375%罗哌卡因30 ml.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阻滞的完善时间、运动阻滞程度(James评分)、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受试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分别为(2.01±1.09)min、(1.93±1.22)min;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9.05±3.58)min、(9.55±3.51)min;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14.7±4.3)min、(14.9±4.2)min;2组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霍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2.2%、5.6%,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罗哌卡因30 ml是成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容量.
作者:马冬梅;刘伟;郑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腰硬联合麻醉较常见的并发症为硬膜外隙椎静脉丛破裂出血、形成血肿,由于损伤椎静脉丛致使麻醉药物进入血液,到达中枢神经系统造成麻醉意外.
作者:王文娜;古力娜尔·库尔班;蒲红伟;海力曼·依拉洪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瓷贴面修复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变色牙、牙间隙和前牙切端缺损等牙列缺陷患者37例157颗牙,采用157个瓷贴面进行前牙美容修复,贴面粘结后2周~2年进行复查.结果:154个贴面完整存在,13个贴面粘结后表面颜色与邻牙不协调,2个贴面切端有小缺损,1个贴面折断,1例发生牙髓炎但未完全脱落;5颗牙在复查时有明显牙龈炎症;未发现继发龋及不满意的边缘适合度记录.结论:用瓷贴面修复前牙各种变色牙、牙同隙及前牙切端缺陷具有较完美的临床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帕拉提·牙生;葛晓玲;张红彦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切除28例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双额冠状皮骨瓣纵裂入路9例,翼点入路1例,额颞入路3例,顶枕入路11例,枕下入路1例,远外侧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SimpsonⅡ级切除11例,SimpsonⅢ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2例.19例获得随访,随访40 d~27个月,平均15.6个月,偏瘫2例均在1年内肌力逐渐恢复,生活自理;1例9个月内视力持续下降,左眼失明,右眼光感,2例5~11个月视力无改善;1例14个月后复发,1例死于其他疾病,余12例预后良好.结论:巨大型脑膜瘤血供丰富,大多数肿瘤已累及重要血管神经.手术入路应根据不同部位肿瘤生长的特点.
作者:田海龙;夏海成;栾新平;刘亮;朱正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越来越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都需要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定标志物[1],但其在发病早期(6 h内)的阳性率不高.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人腹外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300例,随机分成平片修补组(A组)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B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人工材料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人工材料费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平片修补法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迪力旦·纳斯尔;范凯;金钟;肖开提·阿不都哈德尔;刘兵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子宫切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方珐:对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及胎盘早剥合并子宫卒中等引起的产后出血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子宫切除占同期孕产妇的1.73%,其中剖宫产分娩子宫切除占87.5%,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占12.5%.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时机可降低因产科出血导致子宫切除的发生.子宫切除是治疗不可控制的产科出血和挽救孕产妇生命直接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芳;曲广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通称为高脂血症.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本研究应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高脂血症62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各型乳腺增生症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进行分析和分型.结果:小叶增生型97例(48%),实性肿块型48例(24%),典型囊性增生型32例(16%),乳管扩张型3例(1.5%),混合病变型21例(10%).有血供者23例(11.4%),其中小叶增生型4例,实性肿块型12例,混合病变型7例;囊性增生型和乳管扩张型无一例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献萍;翟虹;周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 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 RCT)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认识的特殊型高度恶性肿瘤.光镜下以小圆细胞为主要特征.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300例.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阿合力·那斯肉拉;王海峰;史守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19%,占胶质瘤的12.21%.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发生于脑实质者较为少见,而影像诊断亦较困难[1].本文就我院2004年~2006年4月30日间曾进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MRI特征.
作者:郑田玲;古丽给娜·哈斯木;张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E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所收治脑卒中后首次发作癫痫病例84例,分别对其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4例卒中后癫痫中男性55例(65%),女性29例(35%);全面发作53例(63.1%),部分发作31例(36.9%);早发癫痈36例(42.9%),迟发癫痫48例(57.1%);皮层病灶继发癫痫51例(60.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例(39.3%),脑卒中癫痫与脑卒中部位及性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时间与发作类型及卒中性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皮层病灶多见.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多见,且以全面发作为主,缺血性卒中后癫痫以迟发多见,且以部分发作为主,而且与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唐孝龙;张小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临床综合治疗及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保护肠道功能是提高危重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之一.我院于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对200例危重患者给予匀浆膳联合益生菌行肠内营养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英;范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骨伤Ⅰ号方热熨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珐:将64例膝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骨伤Ⅰ号方热熨合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外用骨伤Ⅰ号方热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尚有待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和阐明.
作者:邓迎杰;孟庆才;卢勇;方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提取工艺改进.方法:采用ZTC-Ⅱ型澄清剂甲、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含量为97.3%.结论:此工艺具有成本低、纯度较高的优点,可以作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使用.
作者:杨辉;阿依吐伦·斯马义;吴桂荣;杨晓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27、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中p27、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29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27.6%(8/29).乳腺癌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8)、77.1%(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p27的表达与族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PCNA的表达与族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乳腺癌p27、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PCNA表达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相互作用.p27、PCNA可用于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预兆性.
作者:张静;藏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率、诊断及处理.方法:将126例ICP病例分治疗组(72例)和未治疗组(5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足月低体重儿、产后出血明显少于未治疗组.结论:对ICP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能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提高母儿生存质量.
作者:刘永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HE、PAS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2例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进行标记、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有包膜,由实性与囊性坏死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突起,瘤细胞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沉积.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α-AT、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和S-100蛋白为阳性;突触素(Sy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嗜铬素(CgA)、肌动蛋白(Actin)均见小灶性阳性区.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切除少复发,预后好.
作者:刘迎嘉;张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我院眼科门诊于2006年5月~2008年5月使用复方樟柳碱局部注射治疗小儿眼睑痉挛3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四俊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