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米东区回族高血压人群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现况研究

贺建英;徐新娟;李秀玲

关键词:高血压, 知晓, 治疗, 控制, 回族
摘要:目的:了解米东区回族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米东区回族与汉族人群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结果:米东区回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1.95%,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26.91%(P<0.05);回族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64.44%,治疗率为57.78%.控制率为10.37%;汉族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58.37%,治疗率为49.81%,控制率为15.18%,回族女性知晓率、治疗率显著高于回族男性,汉族女性.结论:回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也有所提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骨伤Ⅰ号方热熨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骨伤Ⅰ号方热熨合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珐:将64例膝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以骨伤Ⅰ号方热熨合关节镜清理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因药物引起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外用骨伤Ⅰ号方热熨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及远期疗效尚有待于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进一步验证和阐明.

    作者:邓迎杰;孟庆才;卢勇;方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护理分级制度实施中隐患及对策

    护理分级制度是护理规章制度中的重要工作制度,对病情观察、有效及时分类、处置患者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级护理制度为护理人员实施标准护理提供了指南,使分级护理制度成为我国护理环节质量控制的内容之一.

    作者:李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卵巢组织移植的研究进展

    随着低温生物学的发展,借助卵巢组织移植使女性保存其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而解决其相关疾病问题成为可能,现就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英姿;张建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急性白血病(AL)病情凶险,若不经特殊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而感染和颅内出血是AL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因各项措施的加强,感染所致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而颅内出血已成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特别是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提高病人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总结经验教训,我科对1987年1月~2006年12月收住的196例A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建萍;哈力达·牙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游离空肠移植术重建下咽及颈部食管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空肠移植术重建下咽及颈部食管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10条比格犬(Beagle)行游离空肠移植下咽颈部食管重建术,术中以空肠血管与甲状腺前动脉及颈外静脉行端一侧、端一端吻合,空肠移植颈部食管重建.结果:6条实验犬手术成功,存活4周以上并能够正常饮食,术后移植空肠血供良好.结论:游离空肠移植技术可以重建颈部组织缺损,且并发症少,符合正常生理要求,比格犬的特殊的实验价值在游离空肠移植术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亚力坤·亚生;阿依恒·曲库尔汗;尼力帕尔·阿力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探讨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形式.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足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

    作者:黄志超;于亚鹭;陈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VEGF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胆囊癌生长增殖和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Oligofectamine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和错义寡核苷酸(Scrambled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转染人胆囊癌(GBC-SD)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转染后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及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ODN组、SODN+Oligofectamine组对GBC-SD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ASODN组及ASODN+Oligofectamine组则能显著抑制GBC-SD细胞生长(P<0.05),且ASODN+Oligofectamine组对GBC-SD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较ASODN组更为强(P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ASODN+Oligofectamine组能促进GBC-SD细胞凋亡(P<0.05).结论:VEGFASODN转染能抑制胆囊癌GBC-SD细胞生长和增殖,Oligofectamine介导能明显增强VEGF ASODN的抑制作用;Oligofectamine介导VEGF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促进胆囊癌GBC-SD细胞的凋亡.

    作者:李海军;毛拉艾沙·买买提;庞作良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HE、PAS法)和免疫组化(S-P)法,对2例胰腺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进行标记、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有包膜,由实性与囊性坏死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突起,瘤细胞退变、出血,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沉积.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α-AT、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和S-100蛋白为阳性;突触素(Syn)、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嗜铬素(CgA)、肌动蛋白(Actin)均见小灶性阳性区.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具有良性临床病程,手术切除少复发,预后好.

    作者:刘迎嘉;张烁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多媒体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目前放射肿瘤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作者:张瑾熔;王海峰;曾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865例高血压患者中高血脂、高血糖检出情况分析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电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极为密切.动脉斟弓样硬化累及供应不同的脏器或系统的动脉血管,可以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本文对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心内科186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的高血脂及糖尿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子宫颈癌放疗后继发癌4例临床分析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被公认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钴60(60Co)机及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放射线治疗大大提高厂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放疗所引起的远期并发症,如继发癌的几率也相对增高.近年来宫颈癌放疗后继发子宫恶性肿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1996~2002年在我院行官颈癌放疗后继发盆腔恶性肿瘤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静新;周萍;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股骨颈疝窝的CR诊断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X线CR表现.方法:选择7例具有典型股骨颈疝窝X线征象者,均行双侧股骨颈CR平片检查.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9个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大直径≤13 mm,CR影像表现为低密度透亮区,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及股骨头基底部.结论:位于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及股骨头基底部的类圆形、边缘清楚伴有硬化缘的低密度灶,是诊断股骨颈疝窝的特异性征象.

    作者:李建新;刘宏伟;黄新菊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5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紫杉类为主化疗的患者156例,采用长春瑞滨为主化疗的患者94例.对2组化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0例化疗前空腹血糖均正常.化疗前与6个周期化疗后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空腹血糖升高42例(16.8%),其中明确诊断糖尿病9例,占同期化疗者的3.6%(9/250).以紫杉类为主化疗的患者156例,发生血糖异常25例(16.03%).占同期化疗者的10.00%(25/250);以长春瑞滨为主化疗的患者94例,发生血糖异常17例(18.09%),占同期化疗者的6.80%(17/250).在确诊为糖尿病的9例患者中接受以紫杉类为主化疗方案者6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85%(6/156),以长春瑞滨为主化疗方案者3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19%(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血糖均值随化疗周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发生糖尿病,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与以长春瑞滨为主的化疗方案对患者血糖无明显影啊.

    作者:周宁;杨顺娥;王淑琴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p27、PC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p27、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乳腺癌中p27、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29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良性病变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79.3%(23/29)、27.6%(8/29).乳腺癌p27、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42%(20/48)、77.1%(37/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p27的表达与族别、年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PCNA的表达与族别、年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乳腺癌p27、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PCNA表达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具有相互作用.p27、PCNA可用于良、恶性乳腺疾病的鉴别,对乳腺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预兆性.

    作者:张静;藏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脂饮物快速建立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营养性肥胖模型的新方法.方珐:将成年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对照组(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基础上每天定时给予自制高脂饮物(黄油、糖、胆固醇和牛奶的混合乳剂),喂养30 d后观察并比较各组体重、Lee's指数、腹围、脂肪系数、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体重、Lee's指数、腹围、脂肪系数、血脂均较正常组及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传统高脂饲料配以高脂饮物能快速建立肥胖模型.

    作者:连军;马琪;霍新慧;吕晓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结果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所致的眩晕是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其临床发作时间短,症状消失快,且无特异性,常以老年人多发.直接的诊断手段为脑血管造影,该技术有创伤性且费用昂贵,CT血管成像技术(CTA)、核磁血管成像(MRA)虽无创伤但价格偏高,一般病人不易接受,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能直接对脑m流速度进行探测,其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价格低廉的优点,已广泛用于VBI的诊断.本文对我院2005年7月~2007年3月收治的112例VBI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培琴;祁绍祥;唐孝龙;玛依热·吾买尔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53例老年肺结核病临床分析

    目前,肺结核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疫情出现明显回升,在第三世界国家更为严重.我国属结核病高发国家,新疆地区又是我国结核病高发地区.本文对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53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吐汉·艾买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颈部血管及甲状腺病变的筛查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颈部血管及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 655名健康体检者,应用彩超的高频线阵探头常规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有无斑块及甲状腺有无异常回声,对可疑病例建立健康档案,综合分析检查结果.结果:4 655例中,经超声筛查颈部血管病变121例,检出率为2.5%,其中单纯颈、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89例,合并粥样硬化斑块3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筛查甲状腺疾病428例,检出率为9.2%,发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居多,其次为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诊断符合率为82%.结论:应用高频探头可对临床无症状或症状不够典型的颈部血管病变及甲状腺疾病进行筛查,对新发现疾病进行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忻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老年人骨折后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单纯的骨折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人骨质萎缩、疏松.行动上缺乏灵活性.大部分老年人患有程度不同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慢性疾病,易发生骨折.

    作者:王建萍;张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的研究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在感染HPV高危亚型之后,其致癌机制--人类染色体端粒酶(TERC)基因扩增的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3例维吾尔族和22例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2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TERC基因扩增率为86.96%,22例汉族官颈癌TERC扩增率为90.90%.随着临床分期增高,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均无明显增加.维吾尔族、汉族官颈癌在HPV各亚型感染之间,TERC基因平均扩增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宫颈癌总的TERC基因扩增倍数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与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多重感染的比率高于汉族宫颈癌有关.结论:TERC基因的扩增在维、汉族宫颈癌的发生中均为早期事件.维吾尔族官颈癌患者中多重HPV高危亚型感染比例较高,导致TERC基因扩增明显,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于汉族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开江;美热古丽·阿不拉;刘继文;赵峰;马晓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新疆医科大学

主办: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