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sAg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樊冬碧;唐小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室内质量控制, 变异系数,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 以制备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控物,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复检HBsAg阳性的报废全血作为原料,制备0.5、4、8 U/mL室内质控血清,使用上海科华和意大利DiaSorin公司HBsAg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 .结果 科华和DiaSorin HBsAg诊断试剂检测室内质控血清比较,t值分别为0.058、0.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6.75%~11.65%、4.82%~10.30%;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7.37%~12.50%、4.84%~13.92%.结论 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的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质控图操作方便,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尿羧肽酶B激活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的分析

    目的 探讨尿液羧肽酶B激活肽(CAPAP)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1995年1月至2010年11月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VADAS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Meta-Disc 1.4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结果 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异质性检验提示存在异质性.按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CAPAP诊断SAP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优势比等汇总值分别为0.73、0.85、6.40、0.34、22.99.SROC下面积(AUC)为0.930 3,Q值为0.865 5.结论 尿CAPAP对SAP临床诊断价值有较低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测定尿液CAPAP可作为诊断SAP的辅助指标.

    作者:方乐;李俊明;万腊根;王娜;罗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阴道加特纳菌的致病性分析

    目的 了解阴道加特纳菌(GV)的致病性,加强人们的防治意识,减少妇科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433例到江永县人民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的妇女采其阴道分泌物用美兰染色查找线索细胞,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3例标本中有200例GV感染者,占46%;233例非GV感染者,占54%.GV感染者轻度宫颈糜烂占13.5%,中度宫颈糜烂占6.0%,重度宫颈糜烂占3.5%,子宫肌瘤占3.0%,息肉占3.0%,纳囊占7.0%,宫颈肥大占27.5%,盆腔积液占4.0%,卵巢囊肿占1.0%,滴虫占4.5%,真菌占16.5%;脱落细胞检查:炎症细胞占17.0%,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占2.5%,低度病变细胞占1.5%.非GV感染者轻度宫颈糜烂占12%,中度宫颈糜烂占0.4%,重度宫颈糜烂占1.3%,子宫肌瘤占2.1%,息肉占2.1%,纳囊占6.4%,宫颈肥大占13.7%,盆腔积液占0.8%,卵巢囊肿占0.8%,滴虫占0.0%,真菌占6.4%;脱落细胞检查:炎症细胞占6.4%,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占0.0%,低度病变细胞占0.0%.结论 GV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致病菌,除引起阴道炎外,还引起其他的妇科炎症、细胞病变及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彻底治疗对妇科病的防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肌梗死患者与骨折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与骨折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与93例骨折患者的心肌酶谱进行检测,观察其检测值的变化,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组与骨折患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骨折患者创伤后肌酸激酶轻微升高,其余不升高,对病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参考意义.

    作者:孙杰;赵传卫;张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升高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 观察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并探讨其升高的原因.方法 对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 437例人员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在被调查的2 437例体检人群中,肝功能检查项目中胆红素单纯性增高的221例,高于正常值2倍的只有15例,其中高脂血症者占31.2%(69/221),高血压者占14.1%(31/221),脂肪肝者占14.1%(31/221),B超结果 显示,有肝胆异常者占15.8%(35/221),小三阳者占2.7%(6/221),其他异常者占21.2%(47/221),未发现异常者占18.5%(36/221).结论 胆红素的低水平升高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及时预防,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姜翠英;张向晖;董海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对31例Rh(D)阴性标本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鉴定.结果 31例Rh(D)阴性标本Rh血型D、C、c、E、e抗原的表达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 完全相符.结论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的检测,其准确性和凝聚胺法相同,两种方法 可以替代使用.微柱凝胶法弥补了常规仅做Rh(D)的不足,微柱卡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可一次完成Rh血型5种抗原的鉴定,宜在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钟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在卡托普利加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07~2009年在内科就诊的3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使用卡托普利加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测量收缩压、舒张压,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抗体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卡托普利和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作者:潘桂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患者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 对694例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BV标志物(HBV-M)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结果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5.68%(299/537),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3.82%(6/1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140/140),平均含量为4.67×107 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1.43%(32/35),平均含量为2.46×107copy/mL;HBsAg(+)、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4.66%(117/262),平均含量为2.58×104copy/mL;HBsAg(+)、抗-HBe(+)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1.54%(6/53),平均含量为1.54×104copy/mL;HBsAg(+)、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51%(4/47),平均含量为2.15×104 copy/mL;抗-HBs(+)、抗-HBe(+)、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07%(5/123),平均含量为1.32×103 copy/mL;抗-HBs(+)、抗-HBc(+)血清HBV-DNA阳性率为2.94%(1/34),平均含量为1.17×103 copy/mL.结论 临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判定有必要同时结合HBV-M和HBV-DNA检测.

    作者:刘谋渊;刘岚;赵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481例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进行分析,了解目前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隆安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送检的宫颈拭子和外一科门诊送检的尿道拭子做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然后作出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混合阳性190例,Uu阳性265例,Mh阳性26例.Uu和Mh混合阳性对加替沙星、美满霉素、强力霉素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52.1%、49.5%、41.1%;Uu阳性对交沙霉素、环酯红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较高,其敏感度达到80%以上;Mh阳性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较敏感,敏感率均在65%以上.结论 支原体的药物敏感度检测用于掌握支原体的流行状况和敏感程度,为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人民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K-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用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结果 165株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率为14.6%(24/165).对红霉素耐药同时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52株,D-试验阳性率为46.1%(24/52);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葡萄球菌为24株,D-试验均为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的葡萄球菌89株,D-试验均阴性;D-试验阳性菌株分布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耐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CNS)菌株中,阳性率分别为:MRSA为12.5%(5/40),MSSA为6.67%(1/15),MRSCNS为14.6%(15/103),MSSCNS为42.8%(3/7).结论 对表型为红霉素耐药同时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进行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的诱导性耐药,避免不适当使用克林霉素导致临床上的治疗失败.

    作者:李红凌;罗湘蓉;陈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广州地区3 413例妇女TORCH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育龄妇女和妊娠妇女TORCH感染状况,探讨不良妊娠与TORCH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季节TORCH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600例育龄妇女和2 813例妊娠妇女(包括2 677例健康妊娠和136例不良妊娠)进行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 妊娠妇女巨细胞病毒(CMV)-IgM的阳性率为5.76%,远远高于其他病原体的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的TORCH-IgM总阳性率(11.13%)高于育龄妇女的总阳性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妇女所有TORCH项目的 IgM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TORCH-IgM总阳性率和纯弓形体(TOX)、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及HSVⅡ的IgM阳性率明显高于秋、冬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疹病毒(RUV)-IgM阳性率冬、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妊娠妇女CMV阳性率高于妊娠妇女其他病原体阳性率,也高于育龄妇女CMV阳性率;妊娠妇女TORCH总阳性率高于育龄妇女;TORCH系列病原体与不良妊娠及季节密切相关.

    作者:胡小佳;王前;周芳;李强;杨春莉;苏桂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是以改变遗传物质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传递到细胞内,这一过程必须要有载体的协助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载体在基因的转移中担任重要角色.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不断加深,结合病毒载体、免疫基因和转基因等方法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为肿瘤的治疗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基因沉默疗法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与靶基因同源的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dsRNA)诱导转录后引起特异性基因沉默(PTGS).Shin等[1]和Pang等[2]利用RNAi 技术先后在胃癌、大肠癌和肝细胞癌治疗的实验研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国内也有许多RNAi 研究的相关报道[3].

    作者:王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及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及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方法 对8例早期瘤体较小的直肠肿瘤患者经肛门内镜实施局部切除术.结果 8例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用时55~24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5~100 mL,平均45 mL.患者苏醒良好,无一例因护理操作引起的机体损伤.病理诊断:直肠绒毛腺瘤(恶变1例)或绒毛管状腺瘤.结论 TEM是治疗早期直肠肿瘤的有效微创手术方式,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器械准备充分,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同时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作者:付莉;姚健;余利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R-FIA和CLIA对40例健康人、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4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患者进行血清TSH测定,然后比较两种方法 的测量精度.结果 TR-FIA对甲亢和甲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LIA,而且TR-FIA的精度和可重复性都明显优于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亢和甲减的临床诊断上TR-FIA明显比CLIA更具价值.

    作者:甘钊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用CHEMCLIN(R)600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CLIA)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并对两种方法 进行方法 学评价.方法 将150例门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CLIA法与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观察二者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150例血清标本中,CLIA法检测阳性148 例,阳性率为98.67%;TPPA法检测阳性144 例,阳性率为96.00%.结论 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 易于保存,敏感度优于TPPA法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临床的认可和应用.

    作者:孙俊;刘美华;闫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与肿瘤治疗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参与了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功能的调控作用.近年研究表明,在许多肿瘤中发现PI3K/Akt通路活性异常,而其通路的活性紊乱不仅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并与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该通路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功能及其目前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的各类肿瘤治疗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雨虹;史红飞;韩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7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76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 经BiPAP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通气3 d后66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H、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通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烈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全自动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白细胞分类的比较

    目的 采用全自动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法对白细胞分类进行比较,探讨其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100例门诊患者白细胞分类,同时进行手工血液涂片染色与显微镜镜检白细胞分类进行比较.结果 全自动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白细胞分类的重复性良好,与显微镜镜检白细胞分类结果 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但在单核细胞计数上,这两种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全自动ABX6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白细胞分类不可以完全替代显微镜分类法.对于单核细胞大于10%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提高其准确性.

    作者:宗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检验报告审核中的问题与技巧

    根据ISO/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具体要求,对分析后的检验报告单要建立完整而有效的审核制度.检验报告的审核属于分析后质量控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检验报告单如果没有认真进行审核,一旦有错误的报告发送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手中,科室工作会相当被动,容易造成医疗纠纷,特别是由此产生临床医生或患者对科室的不信任,很难消除.目前,大家都比较重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分析后检验报告单的审核则相对忽视.检验报告单的审核需要良好的医学综合素质和工作经验,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和同行进行探讨.

    作者:刘春明;孙一帆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脑外伤和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定期测定脑外伤、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了解脑外伤、脑梗死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可溶性P-选择素.结果 脑外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在12 h左右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重型脑外伤组与轻、中型脑外伤组及对照组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在12、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d后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都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可溶性P-选择素可以作为评估脑外伤轻重及脑梗死的一个指标,与临床预后相关.

    作者:邹正平;王春年;张丽;王苏建;张平;王家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7例IDA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FR%)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DA患者治疗前3项参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铁剂治疗后第3天IDA患者HLR%和IRF即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RET%、HFR%和IRF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3项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可作为反映ID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HFR%和IRF为更早、更灵敏的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对于IDA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