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梗死患者与骨折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孙杰;赵传卫;张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骨折, 心肌酶谱
摘要: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患者与骨折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与93例骨折患者的心肌酶谱进行检测,观察其检测值的变化,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组与骨折患者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骨折患者创伤后肌酸激酶轻微升高,其余不升高,对病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参考意义.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对354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12 μg/mL)内的有290例,占81.9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 μg/mL)的有63例,占17.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12 μg/mL)的1例,占0.28%.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海;王立萍;刘兰;龙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BV前S1抗原与HBV 5项标志物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HBV标志物各种模式中的表达,分析前S1抗原与其他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以评价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前S1抗原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 400份人血清标本HBV前S1抗原和HBV 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HBV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和HBsAg(+)、HBeAg(+)模式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42%、90.00%、83.33%.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相符率为87.4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各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结论 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比HBeAg能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中将互为补充,更加完善.

    作者:曾若婉;曹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C)联合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肾病组50例及健康体检正常者(阴性对照组)50例.两组均取晨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mALB;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SCy-C;酶法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 各指标对肾功能早期病变的检出百分率总体为SCy-C+mALB > SCy-C> mALB>Scr> BUN.糖尿病肾病组患者mALB和SCy-C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ALB和SCy-C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

    作者:何凌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室温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室温条件下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 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00份血液标本(广济医院门诊患者20例,每人同时采集静脉血5管),室温(22℃)下离心分离血清,随即测定血糖.依据离心时间设为0.5、1.5、2.5、3.5、4.5 h组,0.5 h组为对照组.结果 1.5 h组血糖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3.5、4.5 h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后1 h内血糖浓度无明显下降,而2 h后血糖浓度显著降低,提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分离血清并完成检测,以确保血糖测定结果 准确.

    作者:吴鑫;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柱凝胶技术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Rh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对31例Rh(D)阴性标本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鉴定.结果 31例Rh(D)阴性标本Rh血型D、C、c、E、e抗原的表达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 完全相符.结论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Rh血型D、C、c、E、e抗原的检测,其准确性和凝聚胺法相同,两种方法 可以替代使用.微柱凝胶法弥补了常规仅做Rh(D)的不足,微柱卡有效期长,易于保存,可一次完成Rh血型5种抗原的鉴定,宜在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钟月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LH750血液分析仪使用探讨

    目的 了解贝克曼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出现异常值并与手工法比较.方法 采用2008年2月1日至3月31日福建省肿瘤医院355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贝克曼血液仪分析检测异常值,随后用手工法进行检测,两组数据采用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贝克曼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出现升高或降低与手工法比较无差异,而LH750血液分析仪单核细胞升高与手工法比较有显著差异.LH750血液分析仪对单核细胞计数增多的需通过血液涂片获得准确结果 .结论 LH750血液分析仪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镜检,检验人员也不能完全依赖仪器,必要时应进行手工复片镜检分类,确保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

    作者:郑瑞卿;郑诗灵;黄起翡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丙型肝炎病毒定量检测结果及相关性因素研究

    目的 比较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与免疫血清标志物、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及血液学指标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 ,探讨这几个因素是否相关.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01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 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及血糖,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 第1组(抗-HCV阳性、HCV RNA>1 000 U/mL)有33例,ALT高于正常范围(5~40 U)的有12例,占36%,与第2组(抗-HCV阳性、HCV RNA<1 000 U/mL)ALT阳性率(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参考范围(3.58~6.1 mmol/L)的有7例,占21%,与第2组空腹血糖阳性率(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00~400×109/L)的有4例,占12%,高于正常范围的有0例,与第2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的占33%;高于正常范围的占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定量值的高低与ALT值,以及糖尿病的发生近似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值近似负相关关系.

    作者:杨小蓉;丁彩屏;陈小明;秦建川;郭淑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伤寒检测方法探讨及结果分析

    目的 建立适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体系,提高伤寒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合理的分析治疗方案.方法 对50例临床上疑似伤寒的患者分别用肥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血培养等3种方法 进行敏感度、特异性、诊断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治愈率的检测.结果 3种方法 的阳性率:肥达试验44%,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69.6%,血培养45.2%.结论 ELISA检测伤寒抗原抗体阳性率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操作简便快速,适合早期诊断,同时结合血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以多种方法 联合应用检测可提高结果 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率.

    作者:滕小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角膜感染棘阿米巴原虫的实验室培养

    目的 为棘阿米巴感染的病原诊断、形态学观察及进一步的研究建立棘阿米巴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7月至2010年8月22例经共焦显微镜或刮片检查阳性,将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材料或角膜刮取物置于平铺了一层活的大肠埃希菌的培养基上,35 ℃进行恒温培养.结果 5例(23%)培养阴性,17例(77%)培养阳性,其中10例从第3天起可在培养基上观察到包囊,6例在5 d后可观察到包囊,1例在20 d后观察到包囊.包囊具有双层囊壁,外壁皱缩,内壁呈多边形或波浪状.结论 该方法 取材容易,培养皿保存方便,能够为临床随时应用,便于在各实验室进行推广.

    作者:鹿秀海;魏芳;姜丽红;张怡琳;孟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15例梅毒患者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周浦医院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人群中梅毒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为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515例门诊梅毒患者血清.结果 周浦医院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诊断出的515例梅毒患者中男性患者320例,女性患者19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2%、38%,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患者151例,第2组患者256例,第3组患者10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9%、50%、21%.第2组比例明显高于第1组和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和第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周浦医院2006年2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人群中梅毒患者以男性为主,高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

    作者:杨德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仪器法检测新生儿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的分析

    目的 探讨本地区新生儿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结果 的性别差异,同时与传统的方法 学比较,评价两种方法 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法同时进行计数.结果 仪器法:男性新生儿Ret为(3.69±1.22)%,女性新生儿Ret为(2.92±1.10)%,手工法:男性新生儿Ret为(3.18±1.58)%,女性新生儿Ret为(2.41±1.30)%.结论 (1)男性与女性新生儿Ret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种方法 比较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仪器法的重复性要好于手工法.

    作者:李美兰;黄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阴道加特纳菌的致病性分析

    目的 了解阴道加特纳菌(GV)的致病性,加强人们的防治意识,减少妇科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433例到江永县人民医院进行妇科检查的妇女采其阴道分泌物用美兰染色查找线索细胞,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3例标本中有200例GV感染者,占46%;233例非GV感染者,占54%.GV感染者轻度宫颈糜烂占13.5%,中度宫颈糜烂占6.0%,重度宫颈糜烂占3.5%,子宫肌瘤占3.0%,息肉占3.0%,纳囊占7.0%,宫颈肥大占27.5%,盆腔积液占4.0%,卵巢囊肿占1.0%,滴虫占4.5%,真菌占16.5%;脱落细胞检查:炎症细胞占17.0%,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占2.5%,低度病变细胞占1.5%.非GV感染者轻度宫颈糜烂占12%,中度宫颈糜烂占0.4%,重度宫颈糜烂占1.3%,子宫肌瘤占2.1%,息肉占2.1%,纳囊占6.4%,宫颈肥大占13.7%,盆腔积液占0.8%,卵巢囊肿占0.8%,滴虫占0.0%,真菌占6.4%;脱落细胞检查:炎症细胞占6.4%,非典型性增生细胞占0.0%,低度病变细胞占0.0%.结论 GV为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致病菌,除引起阴道炎外,还引起其他的妇科炎症、细胞病变及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彻底治疗对妇科病的防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方法对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对比研究

    目的 了解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R-FIA和CLIA对40例健康人、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和4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减))患者进行血清TSH测定,然后比较两种方法 的测量精度.结果 TR-FIA对甲亢和甲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LIA,而且TR-FIA的精度和可重复性都明显优于CLI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亢和甲减的临床诊断上TR-FIA明显比CLIA更具价值.

    作者:甘钊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用CHEMCLIN(R)600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CLIA)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并对两种方法 进行方法 学评价.方法 将150例门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CLIA法与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观察二者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150例血清标本中,CLIA法检测阳性148 例,阳性率为98.67%;TPPA法检测阳性144 例,阳性率为96.00%.结论 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 易于保存,敏感度优于TPPA法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临床的认可和应用.

    作者:孙俊;刘美华;闫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68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688例妇科疾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的检查,分析引起妇科疾病的主要原因.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来璧山县中医院妇科进行就诊的患者688例,通过显微镜检等方法 ,考察阴道分泌物的清洁度、pH值、真菌、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疾病的比例.结果 阴道清洁度为Ⅰ度和Ⅱ度时,阴道处于健康状态,当阴道清洁度为Ⅲ度和Ⅳ度时,为病理状态,提示阴道有炎性反应.由表1可见,688例患者中,清洁度为Ⅰ度和Ⅱ度的病例分别为57例和246例,占总病例数的44%;Ⅲ度和Ⅳ度的患者占一半以上.由表2可见,阴道分泌物pH<4.5的患者为199例,占总病例数的28.92%;阴道pH≥4.5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71.08%.由表3可见,真菌、滴虫以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分别为314、324和376例,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45.64%、47.09%和57.65%.结论 各种微生物是引起引导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切断各种细菌的感染来源是杜绝各种妇科疾病的关键因素.

    作者:石丽琳;李志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多个不同品牌POCT血糖仪临床应用评价与分析

    目的 对不同品牌POCT血糖仪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对4个不同厂家的POCT血糖仪在使用不同抗凝剂和不同时间内的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并与日立生化仪检测结果 相比较.结果 3个机型的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 与日立生化仪检测结果 有显著差异;肝素抗凝、乙二胺四乙酸抗凝、柠檬酸抗凝的全血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机型不同时间段的抗凝全血检测值无显著性.结论 加强POCT血糖仪的仪器比对,正确使用比对方法 是保证POCT血糖仪检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冯勤颖;陈洁;令狐颖;田禾;许健;黄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5083例阴道分泌物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了解台州市路桥区妇女阴道分泌物感染及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来台州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5 083例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涂片进行常规检验和革兰阴性双球菌的检测.结果 线索细胞1 261例(24.80%),白色念珠菌935例(18.40%),阴道滴虫300例(5.91%),革兰阴性双球菌67例(1.31%),混合感染203例(3.99%).结论 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比白色念珠菌性、滴虫性阴道炎要高,而且混合感染日益严重.

    作者:曹娟;阮金素;石庆新;叶黎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HBsAg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 以制备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控物,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复检HBsAg阳性的报废全血作为原料,制备0.5、4、8 U/mL室内质控血清,使用上海科华和意大利DiaSorin公司HBsAg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 .结果 科华和DiaSorin HBsAg诊断试剂检测室内质控血清比较,t值分别为0.058、0.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6.75%~11.65%、4.82%~10.30%;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7.37%~12.50%、4.84%~13.92%.结论 ELISA法进行HBsAg检测的质控物制备简单,稳定性良好,质控图操作方便,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樊冬碧;唐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人民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检测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K-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用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性耐药.结果 165株葡萄球菌D-试验阳性率为14.6%(24/165).对红霉素耐药同时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52株,D-试验阳性率为46.1%(24/52);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敏感的葡萄球菌为24株,D-试验均为阴性;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的葡萄球菌89株,D-试验均阴性;D-试验阳性菌株分布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S)、耐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CNS)菌株中,阳性率分别为:MRSA为12.5%(5/40),MSSA为6.67%(1/15),MRSCNS为14.6%(15/103),MSSCNS为42.8%(3/7).结论 对表型为红霉素耐药同时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进行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的诱导性耐药,避免不适当使用克林霉素导致临床上的治疗失败.

    作者:李红凌;罗湘蓉;陈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定143例糖尿病(其中61例并发冠心病,82例无冠心病)患者HbA1C、hs-CRP、D-dimer水平,并与8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HbA1C、hs-CRP及D-dimer含量在健康对照、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组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组中,三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HbA1C、hs-CRP和D-dimer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观察病情,对评价疗效及预防冠心病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舒娜;史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