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秦玉芬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肿瘤/药物疗法, 抗肿瘤药/副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9年4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均接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其中90例使用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90例未使用参麦注射液,化疗21~28 d为1个周期.结果 参麦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体力下降,消化道反应,心电图及肝功能改变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效果,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粉碎性颅盖骨折4种自体碎骨回植一期整复方法及体会

    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颅骨骨折,除创口局部有明显的感染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都可行一期清创术并颅骨成形术,自体颅骨应作为首选的颅骨材料[1].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24例粉碎性颅盖骨折患者采取4种颅盖骨Ⅰ期整复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占先;荔志云;张静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10年某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民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61株葡萄球菌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MRS,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再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对筛选出的MRS作体外抗菌药敏感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 MRS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0%;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对治疗MRS有较好疗效;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均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MRS感染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巢世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α-L-岩藻糖苷酶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糖尿病糖代谢未控制患者和30例糖代谢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U水平.结果 糖代谢控制差组AFU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代谢控制好组AFU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U在糖尿病糖代谢失控时明显偏高,可作为观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指标.

    作者:张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宜宾地区泌尿系结石16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宜宾地区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危险因素,为泌尿系结石的宏观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营养状况等.结果 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与地理环境、气候,患者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职业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宜宾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从饮水、饮食、运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预防指导.

    作者:张秀容;汪云霞;何世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AO分型,A1型27例,A2型19例,A3型2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4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优良率为87.5%.结论 DHS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常用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徐刚;杨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酶类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总胆汁酸(TBA)、单胺氧化酶(MAO)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指标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取无肝病组和肝病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或血浆,TBA采用循环酶法,MAO采用比色法,ALT采用连续检测法进行检测,均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肝病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6.1%,HBsAg阳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2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sAg阴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4.5%,HBsAg阳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7.4%,两者略有差异(P<0.05);但两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TBA和ALT的阳性率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炎TBA的阳性率为39.4%,ALT阳性率为31.2%,而MAO阳性率为100%,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BA阳性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100%和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和MAO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作为肝病检查时一项常规的重要指标,而血清MAO测定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迁延过程中,可作为肝病控制、预防、转归及肝脏进一步损害的预测、观察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谢前进;缪晓兰;付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1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尿毒症脑病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87.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尿毒症脑病的必要治疗手段,能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中毒症状,对预防透析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垭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社安;李炜煊;吕婉娴;杨浩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以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每次400 mg,1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每次500 mg,2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疗程结束后行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评价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2%,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优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作者:成迎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是否与局部产生一氧化氮有关.方法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57BL/6小鼠取百会、双侧肾俞、心俞、后三里、内关、三阴交穴位,设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麻醉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一次在麻醉状态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向以上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生理盐水对照组向以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麻醉对照组仅进行麻醉.连续治疗5周后作行为学测试.结果 在开场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中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周的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对小鼠抑郁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侯鹏;谢丹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6~2010年黔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指标调查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进行严格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是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血液质量根本和唯一的方法.本文对黔南州中心血站2006~2010年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飞峰;杨莹;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工作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规范护士采血工作,保证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方法 通过对近年检验科标本接收工作的临床观察,收集和总结了各种临床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提高了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注意采血规范和要求十分必要,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陆海波;胡玲玲;张益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倚评估

    目的 对实验室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比对试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方法 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并且保证各台仪器精密度符合测定要求,利用比对试验评价各台仪器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五项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及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结果 根据相对偏差=(测定值-靶值)/靶值×100%,计算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各个测试项目的 相对误差,以此判断测定仪器与参比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可有效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柯庆喜;李俐佳;余红岚;谭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H-800和Mejer-6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方法 用两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对100份尿液样本同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台仪器蛋白质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尿隐血、胆红素、酮体、尿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干化学分析仪8项定性结果一般符合率都在90%以上;除蛋白质的一致性不满意外,其余项目结果高度一致.结论两种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完全能满足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和观察的需要.

    作者:胡芳;汪宏良;龚永启;余婷岚;柯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钙离子检测系统量值溯源性研究

    目的 建立无机钙离子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依据中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提供的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医院无机钙离子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 通过临床新鲜血清标本测定和临床比对,确保了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了不确定度,完成了量值溯源工作.结论该院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修正,提高了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丽;陈卫;谭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 260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7.6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13.85%,肠球菌8.46%,铜绿假单胞菌7.69%,阴道加德纳菌7.69%,念珠菌属5.77%,克雷伯菌属4.62%,变形杆菌属4.23%.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噻嗪、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耐药率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氧呱嗪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达89.34%和78.69%.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对青霉素类和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临床一线用药已广泛出现耐药,因此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李楠;李保平;彭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N端前体脑钠肽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冠心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检测Hcy及NT-proBNP浓度.根据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为排除心血管疾病的体检者标本.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血清NT-proBNP、Hcy均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血清NT-proBNP、Hcy增高依次为AMI组大于UA组大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三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Hcy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而NT-proBNP水平可直接反映心肌有无缺血及缺血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对冠心病的病情作出客观评价,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作者:卓志娟;汤兰桂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儿科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7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41株,占23.84%;主要来源于咽拭子、血液和痰液等,分别占70.93%、9.88%和8.1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它培南、丁氨卡那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结论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儿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或非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刘佳强;顾敏;金今;周喜桃;陈冰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他的同事Marshall于1982年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来,两人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HP感染呈全球分布,几乎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

    作者:李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健康人群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EA.结果 580例中CEA轻度升高32例,其中以吸烟为主11例,占CEA轻度升高的34.4%;以慢性结肠炎为主6例,占CEA轻度升高的18.8%;以脂肪肝为主5例,占CEA轻度升高的15.6%;其他原因10例,占CEA升高的31.3%.结论健康人群CEA轻度升高可能与吸烟、慢性结肠炎、脂肪肝等有关,其他原因也会使CEA轻度升高.

    作者:尚守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