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200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57
  • 全年订价:62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2011年18期文献
  • 104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预防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合并真菌感染的因素及其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 年1月104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化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部位、感染率、相关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有41例并发真菌感染(39.4%);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感染(51.2%),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常见(53.7%).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抗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

    作者:谢华波;黎启利;汪平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社安;李炜煊;吕婉娴;杨浩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泼尼松和胱抑素C及肌酐联合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泼尼松、胱抑素C与肌酐浓度监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及酶比色法对泼尼松、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除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外,健康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胱抑素C与肌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泼尼松保持稳态血药浓度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P<0.05)且相对稳定,而肌酐浓度变异较胱抑素C大,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是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更敏感的指标,泼尼松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旭光;赵姝姝;李加村;王海霞;王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住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浏阳地区住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浏阳市某医院住院患儿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VITEK32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学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 050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52株,阳性率为10.8%,其中革兰阳性菌413株,占6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217株,占33.3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住院儿童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上应重视住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新德;王钦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氟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关系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氟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关系.方法 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PCR技术,对93例采用氟伐他汀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ApoE基因进行分型,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及氟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关系.结果 不同ApoE基因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ε4/3>ε3/3>ε3/2,P<0.05);氟伐他汀治疗12周后(20 mg/d),ε3/2基因型个体较ε3/3基因型个体TC、L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氟伐他汀降低TC、LDL-C的疗效相关.

    作者:李卫宁;夏勇;徐安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钙离子检测系统量值溯源性研究

    目的 建立无机钙离子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依据中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提供的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医院无机钙离子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 通过临床新鲜血清标本测定和临床比对,确保了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了不确定度,完成了量值溯源工作.结论该院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修正,提高了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丽;陈卫;谭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普通饮食对迈瑞BC-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普通饮食对迈瑞BC-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健康志愿者餐前和餐后1、2、4 h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血液标本,用迈瑞BC-3000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餐后1 h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明显增高,而淋巴细胞、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餐后2 h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仍明显增高,而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餐后4 h红细胞、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普通饮食会影响血液分析仪多个参数的检测结果,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做血常规时有必要考虑空腹采血.

    作者: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同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确诊乙肝或HBV携带患者,在检测其血清HBV DNA载量的同时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HBV DNA载量数量级不同分为三组:<103、103~105、>105 copy/mL,分析三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三组HBV DNA不同载量血小板参数有明显差异,并且随着载量的增高,PLT和PCT减低,P-LCR、MPV和PDW则增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初步判断HBV复制的严重性有一定临床意义,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严重异常者应判断是否病毒复制严重,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HBV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作者:方伟祯;蔡振华;谢文锋;陈梅;丁鹤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收集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其模式.结果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中肝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33.33%).结论肝癌患者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所占比例较高,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

    作者:雷鸣;杨丽;蒋玉娥;陶芃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B型利钠肽的检测限值和功能灵敏度研究

    目的 探讨西门子ADVIA Centaur 240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B型利钠肽(BNP)的检测限值和功能灵敏度.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和有关文献,选择BNP通用稀释液作为空白标本,批内重复测定10次,计算光量子值的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用以确定检测低限(LLD);同时,空白标本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批,每批重复检测3次,连续检测5 d,共获得30个空白结果,用非参数方法确定空白限(LoB).制备接近1~4倍LoB浓度的系列实验标本,各浓度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次,连续检测5 d,计算每个浓度水平光量子值的均数、标准差和CV,用以确定生物检测限(BLD)和CV值为10%条件下的功能灵敏度(FS);同时对所有80个测定结果,按EP-17A文件采用非参数方法确定检出限(LoD).结果 ADVIA Centaur 240检测系统BNP的LLD为1.47 pg/mL,LoB为0.86 pg/mL,均低于厂家声明的灵敏度;BLD为3.27~3.71 pg/mL,LoD为3.54 pg/mL,10%CV条件下的FS为4.64 pg/mL.结论厂商声明的LLD和BLD得到验证,同时建立了实验室BNP检测的LoB、LoD和FS,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建议临床实验室使用EP-17A文件确定LoB和LoD,并确定在一定精密度条件下的FS.

    作者:李飞;王伟佳;温冬梅;索明环;欧阳能良;严海忠;阚丽娟;张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目的 正确评价医院各科室消毒灭菌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09年25个临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透析液、灭菌物品、高压蒸汽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全年空气消毒合格率为87.88%,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分别为95.78%和89.69%,高压蒸汽灭菌和灭菌物品的合格率为100%,消毒液合格率为99.56%,透析液合格率为99.11%.结论应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的管理,使消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姚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儿科送检标本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172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41株,占23.84%;主要来源于咽拭子、血液和痰液等,分别占70.93%、9.88%和8.1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它培南、丁氨卡那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结论小儿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儿童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或非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作者:刘佳强;顾敏;金今;周喜桃;陈冰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宜宾地区泌尿系结石16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宜宾地区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危险因素,为泌尿系结石的宏观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营养状况等.结果 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与地理环境、气候,患者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职业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宜宾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从饮水、饮食、运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预防指导.

    作者:张秀容;汪云霞;何世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 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肝癌组织中AMF、AMFR mRNA表达.结果 Ⅱ、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Ⅱ期.肝癌转移组中AMF、AMFR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AMF、AMFR mRNA水平与肝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蒲癸宏;郭丽华;张国元;樊瞿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以响应面设计为基础提高果糖胺试剂盒检测性能

    目的 通过研究影响果糖胺试剂盒检测性能的因素来提高产品质量.方法 首先使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可能影响果糖胺试剂盒分析性能的因素进行筛选,然后通过爬坡试验探索出关键因素的响应区域,后通过响应面试验完成试剂盒配方的优化.结果试剂优化的配方为:pH=10.3,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0.26 mmol/L,叠氮化钠0.55 g/L,碳酸盐0.1 mol/L,氯化钠0.1 g/L,表面活性剂1.1 mL/L.使用该配方的果糖胺试剂盒与某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BT和表面活性剂对试剂的质量有明显影响,说明该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果糖胺试剂盒质量.

    作者:张宝华;王军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8岁以下健康儿童及青少年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群测定

    目的 探讨18岁以下健康儿童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分群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49例广州地区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按性别、年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进行计数与分群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参考范围分别用第2.5百分位数(P2.5)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确定.结果 (1)按性别分组,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RET百分数(RET%)在两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RET%为1.18%±0.31%,女性为1.24%±0.34%.RET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RET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RET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RET百分率(HFR%)、未成熟RET比率(IRF%)在两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的范围与性别有关,RET#、IFR%、LFR%、MFR%和HFR%的范围与性别无关.(2)将男女性数据合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IRF%、MFR%在婴儿组与青春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RET%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64%~1.84%、0.63%~1.96%.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与年龄、性别相关的RET参数参考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秋展;周强;陈小曼;杨静;周芸;林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N端前体脑钠肽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冠心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门、急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检测Hcy及NT-proBNP浓度.根据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为排除心血管疾病的体检者标本.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血清NT-proBNP、Hcy均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血清NT-proBNP、Hcy增高依次为AMI组大于UA组大于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三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而Hcy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而NT-proBNP水平可直接反映心肌有无缺血及缺血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可对冠心病的病情作出客观评价,以便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作者:卓志娟;汤兰桂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 ℃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室温下存放标本,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于24 h、血红蛋白(Hb)于120 h、血细胞比容(Hct)于48 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于72 h、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于4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条件下标本长时间存放,WBC于96 h、RBC于120 h、PLT于18 h、Hct于96 h、RDW 于96 h、MPV于3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于120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标本在常温下24 h内检测结果可靠,标本保存在4 ℃条件下,对PLT、MPV影响较大,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视临床需要进行分类保存.

    作者:李清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丙泊酚静脉麻醉期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实施择期直肠癌根治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无影响血液黏度疾病的患者50例,按照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64岁,C组)和老年组(≥65岁,E组),每组25例.分别在麻醉输液前(T0)、麻醉诱导插管后,双频谱指数达到40~60并维持1 h(T1),手术结束前10 min(T2),术毕拔管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30 min(T3)4个时点经肘静脉各采血5 mL,检测高切全血黏度(Hηb200 s-1)、中切全血黏度(Mηb30 s-1)、低切全血黏度(Lηb3 s-1).从麻醉前开始至出PACU时,每5分钟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值.评估全血黏度(ηb)指标在组间不同时段(T1-0、T2-1、T3-2)的变化幅度,即ηb指标在相邻时点的绝对差值为Δηb;同理,列表血压绝对差值(ΔP,记作ΔBP).结果 50例患者中共44例终进入统计分析,其中C组23例,E组21例.(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种切变率下的Δηb,组间比较:E组各时段(T1-0、T2-1、T3-2)的ΔHηb、ΔMηb、ΔLηb均较C组高 (P<0.05);组内比较:两组都在T1-0变化幅度大,而T2-1、T3-2较之T1-0变化幅度减小.E组T2-1、T3-2ηb变化幅度与T1-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ΔBP比较,组间比较:①ΔSBP,E组变化幅度T1-0和T2-1 大于C组 (P<0.05);ΔDBP,各时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内比较,E组ΔSBP T3-2较T1-0明显降低(P<0.05).(4)ΔSBP与ΔMηb的相关性,C组ΔSBP与ΔMηb在T1-0呈显著正相关[r=0.528,P<0.05,95%可信区间(CI)=0.104~0.772].E组在各时段ΔSBP与ΔMη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1)老年患者麻醉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较中青年患者高; (2)中青年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及以后一段时期SBP和Mηb的变化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老年患者麻醉期未观察到两项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汪辉德;钟庆;杨懿琳;杨宇;吕兰;唐显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89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变迁分析

    目的 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 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试,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 3年间共分离出28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对12种抗生素活性较好的是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5.2%、14.7%和8.3%;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噻肟62.2%,头孢曲松51.3%.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从2008年的42.1%上升至2010年的62.2%,同期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从24.1%升至51.3%,升幅达20.1%和17.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哌拉西林耐药率有下降趋势,从35.1%降至27.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保持较好的敏感性,但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2008~2010年的统计结果,因此需有计划地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连续监测.

    作者:戴宏斌;李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及单纯T2DM组各50例,分别检测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99±7.13)μg/L和(4.97±2.88)mg/L,单纯T2DM组为(12.98±6.15)μg/L和(3.61±1.4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2±4.46)μg/L及(1.34±0.95)mg/L(P<0.01),且抵抗素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其动态检测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钟国权;杨彩娴;周秀琴;王欢;蔡凯;潘桂琼;李介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前列腺癌组织中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52例前列腺癌组织及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SMA的表达.结果 (1)PSM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44/52)及68.6%(24/35),虽然前列腺癌组织中PSMA表达阳性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A mRNA半定量结果在两组间存在差异,癌组织中PSM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MA基因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表达量越高,高分化前列腺癌与低分化前列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且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提示PSMA可作为判断预后及分化程度的指标.

    作者:张斌;李文光;吴优;倪俭;蔡波;张跃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是否与局部产生一氧化氮有关.方法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57BL/6小鼠取百会、双侧肾俞、心俞、后三里、内关、三阴交穴位,设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麻醉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一次在麻醉状态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向以上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生理盐水对照组向以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麻醉对照组仅进行麻醉.连续治疗5周后作行为学测试.结果 在开场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中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周的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对小鼠抑郁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侯鹏;谢丹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某院2007~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2010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1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来源以痰和伤口分泌物为主,分别占78.5%和11.9%.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在8.0%以下,而2010年耐药率上升至26.55%.结论福州市第二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低于其他综合医院.该菌连续4年抗菌药耐药性监测显示了其多重耐药性,且其感染和耐药性在临床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9年以来上升尤为突出,须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施腾飞;陈惠瑜;洪国粦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C反应蛋白在124例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不同患者血样,提取血清,检测其CRP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CRP含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其他肝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预后的患者中,CRP 水平差异虽不明显,但随着治疗生效,CRP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与其他慢性肝炎相比,CRP表达存在差异,而且CRP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控慢性重型肝炎病程及疗效的指标.

    作者:汪明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D-Dimer、PAgT、Hcy水平,并选取5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CRP、D-Dimer、PAgT、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CRP、D-Dimer、Hcy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I患者血中的CRP、D-Dimer、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血中CRP、PAgT、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含量虽然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D-Dimer、PAgT、Hcy是AC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CRP、D-Dimer、PAgT、Hcy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唐劲光;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广东顺德地区人群EB病毒VCA-IgA抗体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人群的EB病毒VCA-IgA抗体(EBV-VCA-IgA)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4月EBV-VCA-IgA抗体检测标本共计71 706例,分别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进行分组,性别按男女性分为两组,年龄按小于30岁、30~59岁、≥60岁分为三组,季节分春、夏、秋、冬四组,分别统计各组EBV-VCA-IgA(EBV-VCA-IgA)阳性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V-VCA-IgA,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71 706例受检人员中,共检出EBV-VCA-IgA抗体阳性359例,总阳性率为0.50%,其中男性组与女性组阳性率分别为0.53%和0.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0,P>0.05);<30、30~59、≥60岁三组阳性率分别为0.47%、0.49%和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春、夏、秋、冬四组阳性率分别为0.43%、0.95%、0.45%和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7,P<0.05).结论顺德地区人群EBV-VCA-IgA抗体阳性水平较低,EBV-VCA-IgA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和年龄无关,而与季节有关.研究该地区EBV-VCA-IgA抗体的性别、年龄、季节的流行病学资料,可为建立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奠定基础.

    作者:梁瑞珍;周远青;梁瑞莲;谢健敏;梁玉全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莫西沙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以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每次400 mg,1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每次500 mg,2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疗程结束后行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评价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2%,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优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作者:成迎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尿微量清蛋白与尿液干化学蛋白检测结果比较及意义

    目的 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结果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同时对住院患者188例晨尿标本进行尿干化学法分析和mAlb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标本的符合率为79.4%,尿分析仪为可疑(±)的标本二者符合率为73.1%,尿分析仪为阳性(+)的标本二者符合率为95.0%.在++、+++标本中,二者的符合率均为100.0%.对于尿分析仪检测为阴性和±的标本,经χ2检验,尿分析仪结果与mAlb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检测与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测定相比,具有准确、灵敏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检测尿中mAlb比检测尿常规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蒋娇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经内镜检查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联用组)、莫沙必利组、泮托拉唑组各35例,各组分别治疗4周,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表现.结果 治疗4周后联用组、莫沙必利组、泮托拉唑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0.0%和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胃镜下病变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7%、74%、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病变治愈率高,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

    作者:舒祖功;李景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8~2010年某院口服降血糖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武汉大学药学院药库计算机药品管理程序2008~2010年口服降血糖药物购入数量与金额记录,统计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Dc).结果 口服降血糖药物用药金额和DDDs增长明显,DDDs排序在前的是价廉和常用药物,其中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用量大,疗效确切、安全、费用较低、用药方便及依从性好.结论武汉大学药学院降血糖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且新型降血糖药物已经被患者接受.

    作者:宋登鹏;张洪;邓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胃癌组69例、胃良性病变组42例及健康对照组36例进行血清肿瘤相关糖类抗原CA72-4、CA19-9、癌胚抗原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水平,并计算上述4种指标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YI).结果 胃癌组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I以CA72-4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YI高.结论 4项指标分别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作者:陈兵;孙业富;冯晓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H-800和Mejer-600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符合程度.方法 用两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对100份尿液样本同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台仪器蛋白质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尿隐血、胆红素、酮体、尿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干化学分析仪8项定性结果一般符合率都在90%以上;除蛋白质的一致性不满意外,其余项目结果高度一致.结论两种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完全能满足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和观察的需要.

    作者:胡芳;汪宏良;龚永启;余婷岚;柯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酶类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总胆汁酸(TBA)、单胺氧化酶(MAO)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指标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取无肝病组和肝病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或血浆,TBA采用循环酶法,MAO采用比色法,ALT采用连续检测法进行检测,均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肝病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6.1%,HBsAg阳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2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sAg阴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4.5%,HBsAg阳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7.4%,两者略有差异(P<0.05);但两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TBA和ALT的阳性率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炎TBA的阳性率为39.4%,ALT阳性率为31.2%,而MAO阳性率为100%,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BA阳性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100%和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和MAO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作为肝病检查时一项常规的重要指标,而血清MAO测定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迁延过程中,可作为肝病控制、预防、转归及肝脏进一步损害的预测、观察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谢前进;缪晓兰;付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及叶酸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叶酸(FA)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FA.结果 实验组血清Hcy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血清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FA与Hcy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水平增高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A可能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嵩;危春英;陈开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10年某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民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61株葡萄球菌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MRS,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再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对筛选出的MRS作体外抗菌药敏感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 MRS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0%;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对治疗MRS有较好疗效;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均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MRS感染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巢世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测2 440例患者,共检出1 227株支原体阳性,总阳性率50.3%,其中单纯Uu感染861例(35.3%),单纯Mh感染34例(1.4%),Uu和Mh混合感染332例(13.6%).药敏结果显示Uu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对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Uu;单纯Uu、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治疗.

    作者:任冬梅;李德保;段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高原地区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窘迫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探讨妊娠晚期宫内窘迫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缺血性脑病、脑出血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320例妊娠晚期宫内窘迫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缺氧导致胎盘、脐带、羊水生理病理性改变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主要的原因.结论在高海拔地区,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做好产前检查、电子胎心监护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丛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B超检查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输卵管通水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2例临床诊断为不孕症的妇女,在超声监测下进行输卵管通水术.结果 55例双侧通畅,20例双侧欠通畅,12例双侧不通畅,5例单侧通畅,7例单侧欠通畅,3 例单侧不通畅.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输卵管通水术,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双侧输卵管是否通畅,而且还可对欠通畅及不通畅的输卵管进行治疗,是一种简便、实用并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杨兴丽;赵苏;余林蔓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乙醇中毒24例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急诊留院观察的24例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男21例,女3例)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 mL和醒脑静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并同时予以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结果 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可使乙醇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明显缩短中毒后苏醒时间.结论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有可靠疗效.

    作者:廉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尿液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 260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7.6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13.85%,肠球菌8.46%,铜绿假单胞菌7.69%,阴道加德纳菌7.69%,念珠菌属5.77%,克雷伯菌属4.62%,变形杆菌属4.23%.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噻嗪、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耐药率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氧呱嗪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达89.34%和78.69%.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对青霉素类和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临床一线用药已广泛出现耐药,因此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李楠;李保平;彭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健康人群癌胚抗原轻度升高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EA.结果 580例中CEA轻度升高32例,其中以吸烟为主11例,占CEA轻度升高的34.4%;以慢性结肠炎为主6例,占CEA轻度升高的18.8%;以脂肪肝为主5例,占CEA轻度升高的15.6%;其他原因10例,占CEA升高的31.3%.结论健康人群CEA轻度升高可能与吸烟、慢性结肠炎、脂肪肝等有关,其他原因也会使CEA轻度升高.

    作者:尚守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将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测定基础肺功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吸入舒利迭.于第15天测吸药后1 h的肺功能参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l/FVC)(%)、FEV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同时观察呼吸困难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症状,是治疗COPD疗效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步荣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按AO分型,A1型27例,A2型19例,A3型2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4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优良率为87.5%.结论 DHS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常用且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徐刚;杨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参麦注射液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9年4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均接受化疗药物静脉滴注,其中90例使用参麦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90例未使用参麦注射液,化疗21~28 d为1个周期.结果 参麦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体力下降,消化道反应,心电图及肝功能改变程度均明显减轻.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增强化疗效果,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活性常见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临床已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26例,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26例患者中脑损伤21例(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及头晕待查的患者),肿瘤患者3例,其他不明原因者2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是建立在忽略CK-BB基础上的,易受到巨CK或CK-BB异常增高的干扰,这种方法学上的缺陷是造成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也可用此法直接测定CK-MB.

    作者:吴文礼;邓朝晖;张烨;张艳;鹿新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怀化市城郊172例农村妇女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 了解城郊农村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反向点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怀化市城郊农村172例已婚妇女23种HPV亚型进行检测.结果 172例样本共检出阳性26例,总阳性率为15.1%(26/172).有9例为混合亚型感染,混合感染率为5.2%(9/172),其中低危型与高危型同时感染4例,全部为高危亚型混合感染5例.172例样本共检测出4种低危型,12种高危型.低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6、11、43、42,高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前5位的依次为HPV52、58、18、16、56.结论怀化市城郊农村妇女HPV感染率与其他报道相似,高危型分布特点以HPV52、58型为主,混合亚型感染较多见.

    作者:韩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百草妇炎清栓联合乳酸菌素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百草妇炎清栓联合乳酸菌素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12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晚将百草妇炎清栓1枚与乳酸菌素片0.4 mg阴道交替放置,连用7 d;对照组每晚阴道深部放置硝酸咪康唑200 mg,连用7 d.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草妇炎清栓与乳酸菌素片阴道交替放置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好.

    作者:汤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酶免疫检测试剂(深圳月亮湾公司产品),20例患者同时采集4种标本,与常规标本一同检测.结果 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可以用3种血浆中的任意一种来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作者:杨军;李时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贝克曼DXC600生化分析仪使用开放试剂测定血清蛋白探讨

    目的 探讨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开放试剂测定血清蛋白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文件的要求,以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置的封闭系统为参考系统,以开放系统为对比系统,每天检测高、中、低值临床血清标本8份,每份测定2次,共测定5 d,记录结果,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并对每个项目的 医学决定水平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总蛋白测定经开放试剂和封闭试剂方法学比较,在不同系统间测定结果可以被接受,清蛋白检测结果部分接受.结论在经过方法学对比试验后,贝克曼DXC600生化分析仪可以使用某品牌开放试剂代替封闭试剂进行血清蛋白检测.

    作者:陈雪梅;张宏宾;王亚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6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仙璐贝滴剂进行治疗.结果 64例患儿中,显效22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8%.结论仙璐贝滴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启东市1082名社区居民血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启东地区社区居民血糖现状.方法 对社区居民进行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启东地区社区居民糖尿病的发病率为7.86%(85/1082),糖调节受损的发病率14.70%(159/1082).结论应该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汤卫菊;卢卫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8例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决定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10%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SP染色后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18例胃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呈梭形细胞样12例,上皮细胞样6例,CD117阳性+ 6例、++ 8例、+++ 4例,CD34 + 8例、++ 2例,+++ 6例、阴性2例,S100蛋白仅有1例散在阳性,SMA仅有2例散在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CD117、CD34是胃间质瘤的诊断标记物,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可靠方法,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是判断危险度的标准,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必要时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控制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美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α-L-岩藻糖苷酶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与糖尿病控制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糖尿病糖代谢未控制患者和30例糖代谢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U水平.结果 糖代谢控制差组AFU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糖代谢控制好组AFU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FU在糖尿病糖代谢失控时明显偏高,可作为观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指标.

    作者:张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偏倚评估

    目的 对实验室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进行比对试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方法 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并且保证各台仪器精密度符合测定要求,利用比对试验评价各台仪器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计数五项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能力比对检验质量要求及标准,判断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对偏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结果 根据相对偏差=(测定值-靶值)/靶值×100%,计算测试仪器与参比仪器的各个测试项目的 相对误差,以此判断测定仪器与参比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个别超出判断标准的仪器进行校准.结论在保证每台仪器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良好的前提下定期对仪器进行比对分析,可有效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柯庆喜;李俐佳;余红岚;谭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血浆全血葡萄糖测定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血清、血浆、全血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2种不同的采血管中,全血标本用肝素锂抗凝,分别在2、4、6、8、24、48、72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葡萄糖结果在3种不同标本类型的差异及在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 肝素锂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全血葡萄糖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全血标本葡萄糖下降速度快.结论血清、全血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的类型对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袁银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散射比浊法联合检测123例RA患者和20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P抗体和RF.结果 单独检测RF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69.9%,特异性为76.0%;抗CCPP抗体的诊断敏感性为94.0%;联合检测RF及抗CCP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达81.3%,特异性达74.0%,在保持特异性的同时,提高了RA的诊断敏感性.结论抗CCPP抗体和RF联合检测能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率.

    作者:齐育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型变异的输血对策

    白血病患者抗原丢失或抗体效价减低,造成血型鉴定正、反血型不符,或者球蛋白单克隆增生产生自身凝集,导致血型鉴定或交叉配血困难[1-2].本文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血型变异患者选择输注既不含A、B抗原,也不含抗-A、抗-B的O型洗涤红细胞,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启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胎盘植入导致子宫外翻产后大出血1例

    胎盘植入是产科凶险的并发症,无论妊娠或产时、产后均不易确诊,一旦发病可致严重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果断处理,会危及产妇生命.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2010年12月收治1例胎盘植入大出血患者,为了避免切除子宫的后果,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胎盘植入,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7~2010年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为了保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初筛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必须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的比对更是必不可少的[1].

    作者:夏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贵州省黔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调查

    为了防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经输血传播,提高血液质量,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抗-HIV)检测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作者将本站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作一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以便从血源招募、血液检测和血液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飞峰;杨莹;吕尉;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磷干、湿生化不同检测结果实验观察

    血清磷是血生化检测中的常规项目,但湿化学检测磷为8.69 mmol/L(正常参考值为0.87~1.45 mmol/L),而干化学检测为1.06 mmol/L(正常参考值为0.81~1.45 mmol/L)尚少见.本文对1例血磷干、湿生化不同检测结果的实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蒋维;沈建江;王宁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专检验实习生带教体会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来本院检验科实习的学生学历不同,有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大专生和少量的中专生,针对不同学历人员本科室有不同的实习带教方案,对于年龄较小、学历偏低的中专人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其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作者:廖冰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检验医学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当前,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除了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外,还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这是衡量检验专业学生水平的重要一环.

    作者:周强;林桢;黄海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部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1].临床实习是在校护生后一门功课,也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许慧荣;马云洁;徐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学检验本科实习带教工作体会

    医学检验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理论到实践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向医务工作者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1].带教工作是培养医学检验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

    作者:王玎;陈维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指标[1],被认为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已引起临床与检验界很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它的存在还有很多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PCT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徐爱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流式细胞仪倍体分析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探针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流式细胞术在现代科学研究及科学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者:孟芝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他的同事Marshall于1982年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活体组织中培养出来,两人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HP感染呈全球分布,几乎感染了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人口.

    作者:李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实验室诊断进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呈球形或卵形双层结构,核心由2个相同拷贝的RNA及蛋白质、反转录酶、核糖核酸及整合酶组成.

    作者:石泽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SYSMEX CA-550全自动血凝仪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本科室于2008年引进日本SYSMEX CA-550全自动血凝仪,该仪器为医院在血栓与止血疾病以及术前检查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检验指标.根据3年来的工作经验,现将仪器常见报警信息及纠正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ICU)因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

    作者:张怡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6~2010年黔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指标调查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进行严格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是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血液质量根本和唯一的方法.本文对黔南州中心血站2006~2010年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飞峰;杨莹;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对献血不合格率的控制作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我国的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胶州地区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使本地区临床用血自1998年以来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献血人数逐年上升,献血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王磊;黄公昌;姜悦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于下肢、肝脏,盆腔及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发生于下肢及盆腔静脉的占90%,尤以左下肢多见.

    作者:丛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也很棘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MRS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治疗及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肺癌的治疗效果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肺癌标志物的应用,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水平,也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等起到很大的帮助.

    作者:张雪松;翟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解脲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耐药结果分析

    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解脲支原体(Uu),它是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做好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监测显得非常重要.作者对2008~2010年从本院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分离的解脲支原体的耐药特点和耐药变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建伟;刘晓华;杨玉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粉碎性颅盖骨折4种自体碎骨回植一期整复方法及体会

    闭合性或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颅骨骨折,除创口局部有明显的感染外,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都可行一期清创术并颅骨成形术,自体颅骨应作为首选的颅骨材料[1].本院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24例粉碎性颅盖骨折患者采取4种颅盖骨Ⅰ期整复方法,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占先;荔志云;张静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9例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8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TURP围手术期的病情记录及相关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对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护理、全面适时地健康宣教是TURP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永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抢救、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治疗和护理体会.结果 82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临床抢救和护理,治愈79例,死亡2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应认真细致地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

    作者:雷树菊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1例早期宫颈癌行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行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 对2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经阴道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同时在腹腔镜下行淋巴清扫治疗,切除组织标记后均行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宫颈癌ⅠA2(FIGO分期),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并对其治疗配合及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好,术后随访5例怀孕,均行剖宫手术顺利分娩,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结论保留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妊娠合并胆囊结石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胆囊结石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5例妊娠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经过全程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对妊娠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应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饮食指导.

    作者:谭小燕;王万碧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理工作对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规范护士采血工作,保证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方法 通过对近年检验科标本接收工作的临床观察,收集和总结了各种临床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提高了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论 在护理工作中注意采血规范和要求十分必要,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陆海波;胡玲玲;张益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16例尿毒症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尿毒症脑病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87.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尿毒症脑病的必要治疗手段,能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中分子中毒症状,对预防透析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田垭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