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岁以下健康儿童及青少年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群测定

曾秋展;周强;陈小曼;杨静;周芸;林桢

关键词:网状细胞计数, 参考值, 儿童, 青少年
摘要:目的 探讨18岁以下健康儿童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分群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49例广州地区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按性别、年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进行计数与分群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参考范围分别用第2.5百分位数(P2.5)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确定.结果 (1)按性别分组,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RET百分数(RET%)在两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RET%为1.18%±0.31%,女性为1.24%±0.34%.RET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RET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RET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RET百分率(HFR%)、未成熟RET比率(IRF%)在两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的范围与性别有关,RET#、IFR%、LFR%、MFR%和HFR%的范围与性别无关.(2)将男女性数据合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IRF%、MFR%在婴儿组与青春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RET%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64%~1.84%、0.63%~1.96%.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与年龄、性别相关的RET参数参考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2006~2010年黔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指标调查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进行严格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是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血液质量根本和唯一的方法.本文对黔南州中心血站2006~2010年的血液感染指标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飞峰;杨莹;黄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及单纯T2DM组各50例,分别检测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99±7.13)μg/L和(4.97±2.88)mg/L,单纯T2DM组为(12.98±6.15)μg/L和(3.61±1.4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2±4.46)μg/L及(1.34±0.95)mg/L(P<0.01),且抵抗素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其动态检测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钟国权;杨彩娴;周秀琴;王欢;蔡凯;潘桂琼;李介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降钙素的前肽,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指标[1],被认为是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预警指标,已引起临床与检验界很多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它的存在还有很多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PCT与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徐爱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64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仙璐贝滴剂进行治疗.结果 64例患儿中,显效22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8%.结论仙璐贝滴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泼尼松和胱抑素C及肌酐联合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泼尼松、胱抑素C与肌酐浓度监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及酶比色法对泼尼松、胱抑素C及肌酐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除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外,健康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组胱抑素C与肌酐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泼尼松保持稳态血药浓度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P<0.05)且相对稳定,而肌酐浓度变异较胱抑素C大,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C是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更敏感的指标,泼尼松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旭光;赵姝姝;李加村;王海霞;王云海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测2 440例患者,共检出1 227株支原体阳性,总阳性率50.3%,其中单纯Uu感染861例(35.3%),单纯Mh感染34例(1.4%),Uu和Mh混合感染332例(13.6%).药敏结果显示Uu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对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Uu;单纯Uu、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治疗.

    作者:任冬梅;李德保;段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与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标本,收集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检测结果,分析其模式.结果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中肝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33.33%).结论肝癌患者中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所占比例较高,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

    作者:雷鸣;杨丽;蒋玉娥;陶芃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8~2010年某院口服降血糖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武汉大学药学院药库计算机药品管理程序2008~2010年口服降血糖药物购入数量与金额记录,统计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Dc).结果 口服降血糖药物用药金额和DDDs增长明显,DDDs排序在前的是价廉和常用药物,其中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用量大,疗效确切、安全、费用较低、用药方便及依从性好.结论武汉大学药学院降血糖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且新型降血糖药物已经被患者接受.

    作者:宋登鹏;张洪;邓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于下肢、肝脏,盆腔及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发生于下肢及盆腔静脉的占90%,尤以左下肢多见.

    作者:丛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血浆全血葡萄糖测定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血清、血浆、全血对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锂真空采血管、普通干燥真空采血管2种不同的采血管中,全血标本用肝素锂抗凝,分别在2、4、6、8、24、48、72 h测定葡萄糖浓度,观察葡萄糖结果在3种不同标本类型的差异及在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 肝素锂抗凝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明显高于血清、全血葡萄糖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放置4 h后,葡萄糖明显降低;全血标本葡萄糖下降速度快.结论血清、全血葡萄糖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并且随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得越多,血液标本的类型对葡萄糖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袁银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近年来医院内感染及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也很棘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MRSA,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治疗及控制其在医院内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现就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10年某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民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61株葡萄球菌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MRS,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再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对筛选出的MRS作体外抗菌药敏感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 MRS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0%;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对治疗MRS有较好疗效;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均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MRS感染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巢世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酶类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总胆汁酸(TBA)、单胺氧化酶(MAO)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指标在肝脏损害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取无肝病组和肝病组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或血浆,TBA采用循环酶法,MAO采用比色法,ALT采用连续检测法进行检测,均在奥林巴斯AU-6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无肝病组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6.1%,HBsAg阳性检测者TBA阳性率为2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sAg阴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4.5%,HBsAg阳性检测者MAO阳性率为7.4%,两者略有差异(P<0.05);但两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TBA和ALT的阳性率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炎TBA的阳性率为39.4%,ALT阳性率为31.2%,而MAO阳性率为100%,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肝硬化及肝癌患者TBA阳性率为100%,而MAO的阳性率为100%和8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A和MAO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T.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作为肝病检查时一项常规的重要指标,而血清MAO测定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迁延过程中,可作为肝病控制、预防、转归及肝脏进一步损害的预测、观察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谢前进;缪晓兰;付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陈社安;李炜煊;吕婉娴;杨浩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比较

    目的 探讨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酶免疫检测试剂(深圳月亮湾公司产品),20例患者同时采集4种标本,与常规标本一同检测.结果 3种血浆与血清标本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可以用3种血浆中的任意一种来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作者:杨军;李时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 ℃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室温下存放标本,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于24 h、血红蛋白(Hb)于120 h、血细胞比容(Hct)于48 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于72 h、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于4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条件下标本长时间存放,WBC于96 h、RBC于120 h、PLT于18 h、Hct于96 h、RDW 于96 h、MPV于3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于120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标本在常温下24 h内检测结果可靠,标本保存在4 ℃条件下,对PLT、MPV影响较大,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视临床需要进行分类保存.

    作者:李清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 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肝癌组织中AMF、AMFR mRNA表达.结果 Ⅱ、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Ⅱ期.肝癌转移组中AMF、AMFR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AMF、AMFR mRNA水平与肝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蒲癸宏;郭丽华;张国元;樊瞿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磷干、湿生化不同检测结果实验观察

    血清磷是血生化检测中的常规项目,但湿化学检测磷为8.69 mmol/L(正常参考值为0.87~1.45 mmol/L),而干化学检测为1.06 mmol/L(正常参考值为0.81~1.45 mmol/L)尚少见.本文对1例血磷干、湿生化不同检测结果的实验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蒋维;沈建江;王宁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活性常见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临床已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26例,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26例患者中脑损伤21例(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及头晕待查的患者),肿瘤患者3例,其他不明原因者2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是建立在忽略CK-BB基础上的,易受到巨CK或CK-BB异常增高的干扰,这种方法学上的缺陷是造成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也可用此法直接测定CK-MB.

    作者:吴文礼;邓朝晖;张烨;张艳;鹿新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 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P、D-Dimer、PAgT、Hcy水平,并选取52例健康对照组作比对.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中CRP、D-Dimer、PAgT、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患者的CRP、D-Dimer、Hcy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CI患者血中的CRP、D-Dimer、Hcy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4)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血中CRP、PAgT、Hcy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含量虽然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RP、D-Dimer、PAgT、Hcy是AC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患者血中CRP、D-Dimer、PAgT、Hcy对ACI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唐劲光;郭谊;李世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