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祖功;李景传
护理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1].临床实习是在校护生后一门功课,也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通过实习,可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许慧荣;马云洁;徐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急诊留院观察的24例急性乙醇中毒昏睡期患者(男21例,女3例)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2 mg加入5% 葡萄糖溶液250 mL和醒脑静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并同时予以维生素C、维生素B6静脉滴注.结果 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可使乙醇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明显缩短中毒后苏醒时间.结论盐酸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有可靠疗效.
作者:廉玉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胎盘植入是产科凶险的并发症,无论妊娠或产时、产后均不易确诊,一旦发病可致严重产后出血,如不及时、果断处理,会危及产妇生命.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2010年12月收治1例胎盘植入大出血患者,为了避免切除子宫的后果,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采取保守疗法治疗胎盘植入,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惠海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及单纯T2DM组各50例,分别检测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99±7.13)μg/L和(4.97±2.88)mg/L,单纯T2DM组为(12.98±6.15)μg/L和(3.61±1.4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2±4.46)μg/L及(1.34±0.95)mg/L(P<0.01),且抵抗素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其动态检测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作者:钟国权;杨彩娴;周秀琴;王欢;蔡凯;潘桂琼;李介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不同患者血样,提取血清,检测其CRP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CRP含量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其他肝炎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预后的患者中,CRP 水平差异虽不明显,但随着治疗生效,CRP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与其他慢性肝炎相比,CRP表达存在差异,而且CRP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监控慢性重型肝炎病程及疗效的指标.
作者:汪明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加仙璐贝滴剂进行治疗.结果 64例患儿中,显效22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8%.结论仙璐贝滴剂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叶酸(FA)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FA.结果 实验组血清Hcy及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血清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FA与Hcy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hs-CRP水平增高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A可能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嵩;危春英;陈开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人民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61株葡萄球菌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MRS,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再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对筛选出的MRS作体外抗菌药敏感试验.通过WHONET5.4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 MRS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0%;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对治疗MRS有较好疗效;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均呈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加强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MRS感染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巢世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结果与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lb)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同时对住院患者188例晨尿标本进行尿干化学法分析和mAlb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标本的符合率为79.4%,尿分析仪为可疑(±)的标本二者符合率为73.1%,尿分析仪为阳性(+)的标本二者符合率为95.0%.在++、+++标本中,二者的符合率均为100.0%.对于尿分析仪检测为阴性和±的标本,经χ2检验,尿分析仪结果与mAlb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检测与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测定相比,具有准确、灵敏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检测尿中mAlb比检测尿常规更有临床意义.
作者:蒋娇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是否与局部产生一氧化氮有关.方法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C57BL/6小鼠取百会、双侧肾俞、心俞、后三里、内关、三阴交穴位,设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麻醉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一次在麻醉状态下,一氧化氮供体治疗组向以上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生理盐水对照组向以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麻醉对照组仅进行麻醉.连续治疗5周后作行为学测试.结果 在开场测试、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中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周的穴位注射一氧化氮供体治疗对小鼠抑郁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作者:侯鹏;谢丹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宜宾地区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情况和发病危险因素,为泌尿系结石的宏观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营养状况等.结果 1 62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发病与地理环境、气候,患者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职业等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宜宾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从饮水、饮食、运动、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预防指导.
作者:张秀容;汪云霞;何世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我国的献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胶州地区不断加大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使本地区临床用血自1998年以来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献血人数逐年上升,献血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王磊;黄公昌;姜悦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不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DNA(HBV DNA)载量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确诊乙肝或HBV携带患者,在检测其血清HBV DNA载量的同时检测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HBV DNA载量数量级不同分为三组:<103、103~105、>105 copy/mL,分析三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三组HBV DNA不同载量血小板参数有明显差异,并且随着载量的增高,PLT和PCT减低,P-LCR、MPV和PDW则增高.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初步判断HBV复制的严重性有一定临床意义,乙肝患者血小板参数严重异常者应判断是否病毒复制严重,并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HBV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作者:方伟祯;蔡振华;谢文锋;陈梅;丁鹤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浏阳地区住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浏阳市某医院住院患儿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VITEK32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学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 050份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652株,阳性率为10.8%,其中革兰阳性菌413株,占6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217株,占33.3 %,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住院儿童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上应重视住院儿童血培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新德;王钦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AMF)、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MFR) mRNA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对96例肝癌患者进行分期,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患者肝癌组织中AMF、AMFR mRNA表达.结果 Ⅱ、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Ⅲ期肝癌患者AMF/AMFR mRNA水平显著高于Ⅱ期.肝癌转移组中AMF、AMFR mRNA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AMF、AMFR mRNA水平与肝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对临床判断肝癌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蒲癸宏;郭丽华;张国元;樊瞿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活性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中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临床已排除心肌梗死的患者26例,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结果 26例患者中脑损伤21例(包括急性颅脑损伤、自发性脑出血及头晕待查的患者),肿瘤患者3例,其他不明原因者2例.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是建立在忽略CK-BB基础上的,易受到巨CK或CK-BB异常增高的干扰,这种方法学上的缺陷是造成CK-MB活性大于或等于CK活性的主要原因.可通过琼脂糖电泳法,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也可用此法直接测定CK-MB.
作者:吴文礼;邓朝晖;张烨;张艳;鹿新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西门子ADVIA Centaur 240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B型利钠肽(BNP)的检测限值和功能灵敏度.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7A文件和有关文献,选择BNP通用稀释液作为空白标本,批内重复测定10次,计算光量子值的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用以确定检测低限(LLD);同时,空白标本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批,每批重复检测3次,连续检测5 d,共获得30个空白结果,用非参数方法确定空白限(LoB).制备接近1~4倍LoB浓度的系列实验标本,各浓度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次,连续检测5 d,计算每个浓度水平光量子值的均数、标准差和CV,用以确定生物检测限(BLD)和CV值为10%条件下的功能灵敏度(FS);同时对所有80个测定结果,按EP-17A文件采用非参数方法确定检出限(LoD).结果 ADVIA Centaur 240检测系统BNP的LLD为1.47 pg/mL,LoB为0.86 pg/mL,均低于厂家声明的灵敏度;BLD为3.27~3.71 pg/mL,LoD为3.54 pg/mL,10%CV条件下的FS为4.64 pg/mL.结论厂商声明的LLD和BLD得到验证,同时建立了实验室BNP检测的LoB、LoD和FS,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建议临床实验室使用EP-17A文件确定LoB和LoD,并确定在一定精密度条件下的FS.
作者:李飞;王伟佳;温冬梅;索明环;欧阳能良;严海忠;阚丽娟;张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18岁以下健康儿童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分群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建立其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49例广州地区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按性别、年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期组)进行计数与分群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参考范围分别用第2.5百分位数(P2.5)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确定.结果 (1)按性别分组,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RET百分数(RET%)在两性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RET%为1.18%±0.31%,女性为1.24%±0.34%.RET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RET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RET百分率(MFR%)、高荧光强度RET百分率(HFR%)、未成熟RET比率(IRF%)在两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下健康儿童RET%的范围与性别有关,RET#、IFR%、LFR%、MFR%和HFR%的范围与性别无关.(2)将男女性数据合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IRF%、MFR%在婴儿组与青春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性RET%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64%~1.84%、0.63%~1.96%.结论各实验室应建立与年龄、性别相关的RET参数参考值,对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秋展;周强;陈小曼;杨静;周芸;林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回顾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盒进行支原体(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测2 440例患者,共检出1 227株支原体阳性,总阳性率50.3%,其中单纯Uu感染861例(35.3%),单纯Mh感染34例(1.4%),Uu和Mh混合感染332例(13.6%).药敏结果显示Uu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对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交沙霉素.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病原菌主要是Uu;单纯Uu、Mh感染和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支原体感染应首选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治疗.
作者:任冬梅;李德保;段爱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以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每次400 mg,1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每次500 mg,2次/天)、阿莫西林(每次1 000 mg,2次/天)、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治疗7 d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1次/天,连用4周.疗程结束后行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评价耐受性.结果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1.2%,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优于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作者:成迎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