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血液分析仪41条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评价及实验室复检标准的建立

魏峰;潘扬

关键词:血细胞计数, 自动分析, 标本制备, 评价研究
摘要:目的 采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41条复检规则,提出适合于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标本6 685份,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评价41条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筛选出适合临床使用的血液复检规则.结果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复检率为38.6%(2 584/6 685),真阳性率64.20%,假阳性35.30%,假阴性率1.47%.采用筛选后的复检规则进行检测,1 021份标本复检率为14.4%,真阳性率79.96%,假阳性率20.04%,假阴性率3.23%.结论 使用国际41条复检标准,漏检率低但复检率过高,不适合临床应用,采用筛选后的复检标准复检率大幅降低为14.40%,假阴性率仅为3.23%,符合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可接受限.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β2-微球蛋白对儿童肾脏疾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儿童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肾脏疾病患儿(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与35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严重病变与轻度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疾病患儿血β2-MG增高异常率为80%,明显高于血Cr的12 %及BUN的18%.结论 血清β2-MG水平可作为肾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比BUN、Cr的测定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状态,联合测定血和尿β2-MG及常规生化肾功能指标对肾功能损伤的准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毕冬明;马韬;王艳;孙云芝;杨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进行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在0.64~8.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X-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4.7%;5.0 g/L和10.0 g/L血红蛋白、3.5 mmol/L和8.0 mmol/L三酰甘油、79.3 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 7X-0.016 4,r=0.993 7,两种方法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胡修全;戴晓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分离胶促凝管对10项生化检测项目影响的比对研究

    目的 通过与无抗凝管做比对,观察分离胶促凝管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等10项生化检测项目的 影响,判断两种管在10项生化检测项目上是否实质等同.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EP9-A2文件要求,以无抗凝管为参比方法(X),以分离胶促凝管为待比方法(Y),用随机抽取的血清样本对上述10项生化项目分别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及直线回归方程,以CLIA′88 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临床是否可以接受性.结果 在所检测的项目中,两种管子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在ALT等10项生化检测项目上,分离胶促凝管和无抗凝管可以实质等同.

    作者:潘永康;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108例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和诊断.方法 对10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8例患者中,良性胸腔积液58例(53.70%),其中以结核性胸腔积液多,共34例(31.48%),恶性胸腔积液40例(37.04%).恶性胸腔积液的血癌胚抗原(CEA)、胸腔积液CEA、胸腔积液CEA/血清 CEA指标显著高于良性者.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结论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肿瘤和结核为主.血CEA、胸腔积液CEA以及胸腔积液CEA/血CEA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方法.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酸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很高.

    作者:林岚;曾邦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输血前血液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心内科病房搬迁中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及管理对策

    目的 评估心内科病房搬迁过程中患者、设备、药品搬迁及查对、患者物品保管等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医患和护患沟通、严格操作规程等方法.结果 安全有效地将50例患者(包括10例危重患者)、15余台贵重抢救仪器、检查设备及各类药品和物资等安全搬迁至新病房,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及设备损坏,确保了病房搬迁中的护理安全.结论 在充分评估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保证了搬迁安全,规避了医疗风险.

    作者:杨中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角色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以提高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各种护理方法对28例临终老人进行临终照料.结果 提高了28例临终老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他们的尊严.结论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可归纳为9种:照顾者、专业护理者、心理支持者、子女、协调者、指导者、宣传者、患者利益保障者、教育者.

    作者:王新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Mata分析

    目的 通过Mata分析综合评价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BSCO和Cochrane图书馆从198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影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入选18项研究,9 9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低密度灶(PVL)、脑室内出血(IVH)、严重脑室内出血(Severe IVH),不同糖皮质激素剂型、多疗程与单疗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减少IVH及Severe IVH发生优于未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组,而倍他米松组减少IVH发生优于未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组.结论 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少早产儿IVH及Severe IVH的发生.不同糖皮质激素剂型、不同疗程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PVL、IVH及Severe IVH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龚元杰;董晓静;向安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目的 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结论 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是头位难产的晚期表现,及时发现与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纠正产力异常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

    作者:陈美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6例,分别给予两种药物治疗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种药物的疗效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时间比较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蔡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几点因素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及要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加强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艳秋;刘蕾;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金巧;季秀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加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也是护士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环节,包括与家长、患儿的积极有效沟通.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影响患儿的有效治疗.只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德兰;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比较

    目的 通过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71例Ⅲb~Ⅳ期NSCLC分为4组,长春瑞滨(NVB)+顺铂(CDDP)(NP)组19例,NVB 25 mg/m2第1、8天静脉推注,CDDP 75 mg/m2第1天静脉推注;吉西他滨(GEM)+卡铂(CBP)(GP)组15例,GEM 1 000 mg/m2第1、8天静脉推注,CBP 300 mg/m2第1天静脉推注;多西紫杉醇(TXT)+CBP(TC)组21例,TXT 75 mg/m2第1天静脉推注,CBP 300 mg/m2第1天静脉推注;紫杉醇(PTX)+CBP(PC)组16例,PTX 175 mg/m2第1天静脉推注,CBP 300 mg/m2第2天静脉推注.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 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3.68%、86.67%、85.71%、8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31.58%、33.33%、38.10%、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NP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GP、TC、PC组方案疗效近似,毒性反应各异,临床用药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用药原则.

    作者:田洪刚;唐友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孕酮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EP)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的方法分别检测89例宫内妊娠早孕妇女和78例确诊的EP患者血清β-HCG和孕酮水平.联合孕酮、β-HCG的检出率比单独检出率高.结果 EP患者血清孕酮、β-HCG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孕酮的检出率为55.1%,β-HCG的检出率为66.3%,二者联合的检出率为91.0%.结论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EP检出率.

    作者:李庆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阴道炎患者由门诊专科护士行阴道塞药治疗效果观察

    阴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一般分为非特异性、真菌性、阴道毛滴虫性及老年性4种.19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生殖道炎症在世界广泛进行,发患者数逐年增加.在美国每年有1 200万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1],近几年我国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3左右[2].其治疗口服用药的同时辅以阴道用药,阴道局部用药非常重要,因此,规范阴道塞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3].

    作者:白先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HC2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杂交捕获2代技术(HC2)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妇科门诊538例患者行TCT和HC2的筛查,采取TBS报告方式,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以上的患者和(或)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的112例患者行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C2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38例TCT检查者,ASC阳性者82例,HPV阳性者75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2%、13.9%,诊断符合率为86.7%.结论 TCT联合HC2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用此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

    作者:蒋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尿酸水平比较.同时收集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D组的尿酸水平为(315.4±71.8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2.06±83.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性别相关,男性(336.01±74.72)μmol/L,高于女性[(293.25±108.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D患者血尿酸和临床分型相关(r=0.342,P<0.05);PD组(r=-0.255,P<0.05)和女性PD患者(r=-0.32,P<0.05)血尿酸和非运动症状亚组中的心境/认知相关.结论 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P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和一些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詹晓燕;王瑶;刘卫国;李晓荣;林玉蓓;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珠海市部分体检人群血脂异常现状及护理干预进展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开展血脂检测,并积极采取降脂措施是心脑血管疾病初级预防的关键,通过健康促进等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血脂进行检测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君君;钱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