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角色的研究

王新娣

关键词:老年, 临终护理, 护士, 角色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以提高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各种护理方法对28例临终老人进行临终照料.结果 提高了28例临终老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他们的尊严.结论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可归纳为9种:照顾者、专业护理者、心理支持者、子女、协调者、指导者、宣传者、患者利益保障者、教育者.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目的 将免疫胶体金层析法与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结合,寻找其优越性.方法 将2 015例临床标本通过定性试验后,再根据结果定量检测血HCG含量.结果 两种方法相结合,大大缩短了HCG定量检测的时间,节约了成本.结论 通过这种人性化操作,节约了医疗资源,节约了检测时间,能更好地利用资源配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建云;易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评价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8例宫颈癌患者和103例健康体检者血样和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有对象血清SCC-Ag水平.采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对血清SCC-Ag诊断宫颈癌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宫颈癌组血清SCC-Ag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血清SCC-Ag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78.4%,AUC特异性为80.5%,ROC下面积为0.80.结论 血清SCC-Ag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SCC-Ag水平检测在宫颈癌的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岑;杨驭媒;杨红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本科室自 2010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夯实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内涵,重视服务细节等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朱佳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国际血液分析仪41条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评价及实验室复检标准的建立

    目的 采用Sysmex 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评估国际血液学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41条复检规则,提出适合于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标本6 685份,按照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评价41条复检规则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筛选出适合临床使用的血液复检规则.结果 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复检规则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复检率为38.6%(2 584/6 685),真阳性率64.20%,假阳性35.30%,假阴性率1.47%.采用筛选后的复检规则进行检测,1 021份标本复检率为14.4%,真阳性率79.96%,假阳性率20.04%,假阴性率3.23%.结论 使用国际41条复检标准,漏检率低但复检率过高,不适合临床应用,采用筛选后的复检标准复检率大幅降低为14.40%,假阴性率仅为3.23%,符合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可接受限.

    作者:魏峰;潘扬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肺炎支原体测定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MP)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生活的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肺炎的重要病因,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它由急性期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1],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孔东辉;王辉;李荣利;贾芳岩;邓芳;潘军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9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缓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作者:李天萍;杨蕉;庞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免疫印迹法(IBT)同时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GFA和IBT检测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为阴性,DIGFA和IBT的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81.01%,二者符合率为96.2%.结论 DIGF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IBT具有一致性(P=0.56),但DIGFA比IBT操作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抗ds-DNA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佛山地区婴幼儿4种微量元素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婴幼儿铅、铜、锌、铁4种微量元素状况,更好地为临床进行婴幼儿营养喂养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第一季度1 798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7岁婴幼儿血标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铅、铜、锌、铁4种元素检测并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前3位的是:锌元素缺乏率为67.74%,铁元素缺乏率为30.92%,铜元素缺乏率为0.89%.铅元素超标率为2.06%.结论 佛山地区婴幼儿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率高,铅超标率情况处于相对安全状态.铜元素缺乏率低于广东地区缺乏率水平.

    作者:张玲华;邝绍钧;陈淑芬;张桂青;霍淑文;林志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ABO血型与自然流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35.5%、ABO血型为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1.9%、ABO血型为O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9.6%,ABO血型为A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13.0%.在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其丈夫为A型占31.7%、B型占28.3%、O型占38.3%、AB型占1.7%.结论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全部资料的35.5%,明显高于其他3种ABO血型,由此说明ABO血型为A型的患者容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阴道炎患者由门诊专科护士行阴道塞药治疗效果观察

    阴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一般分为非特异性、真菌性、阴道毛滴虫性及老年性4种.19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生殖道炎症在世界广泛进行,发患者数逐年增加.在美国每年有1 200万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1],近几年我国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约占妇科门诊患者的1/3左右[2].其治疗口服用药的同时辅以阴道用药,阴道局部用药非常重要,因此,规范阴道塞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3].

    作者:白先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外照射加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96例宫颈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宫颈癌患者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过程的护理工作分析与记录.结果 96例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实施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完整个周期的治疗.

    作者:刘红;杨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的几点因素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及要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加强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艳秋;刘蕾;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目的 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结论 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是头位难产的晚期表现,及时发现与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纠正产力异常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

    作者:陈美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经太仓市浮桥镇港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不同病原感染性患儿246例,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hs-CRP的测定.结果 hs-CRP在病毒感染后有141例正常,7例轻度升高,仅2例显著升高,阳性率为6%.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hs-CRP 55例轻度升高,39例显著升高,hs-CRP阳性率为97.92%.结论 hs-CRP在细菌感染患儿中阳性率高,变化显著,及时检测对细菌感染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在基层医院可作为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基本检测手段,可指导临床用药,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赵新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加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根治性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食管癌常规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58.33%(35/60),部分缓解率为20.00%(12/60),无变化率为13.33%(8/60),恶化率为8.33%(5/60);6个月生存率为65.00%(39/60),1年生存率为51.67%(31/60),2年生存率为33.33%(20/60),3年生存率为16.67%(10/60).急性放疗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作为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且患者的耐受性好.

    作者:潘荣强;孙凤飞;李婷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438例胃疾病患者PGⅠ及PGⅠ/PGⅡ水平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证实有胃疾病的438例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及PGⅠ/PGⅡ水平.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分别进行了PGⅠ、PGⅡ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组326例,PGⅠ符合324例,PGⅠ/PGⅡ符合325例.萎缩性胃炎、胃癌组112例,PGⅠ符合111例,PGⅠ/PGⅡ符合110例,χ2PGⅠ=0.096,P>0.05,χ2 PGⅠ/PGⅡ=2.68,P>0.05,PG结果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 PG结果在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 PG结果在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结论 结果显示,PGⅠ及PGⅠ/PGⅡ可作为胃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指标.

    作者:黄大清;夏小梅;邱建华;熊勇;包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心内科病房搬迁中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及管理对策

    目的 评估心内科病房搬迁过程中患者、设备、药品搬迁及查对、患者物品保管等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医患和护患沟通、严格操作规程等方法.结果 安全有效地将50例患者(包括10例危重患者)、15余台贵重抢救仪器、检查设备及各类药品和物资等安全搬迁至新病房,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及设备损坏,确保了病房搬迁中的护理安全.结论 在充分评估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保证了搬迁安全,规避了医疗风险.

    作者:杨中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取20例AS患者(分AS病情稳定组及活动组各10例)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用或不用非特异性刺激剂(anti-CD3、anti-CD28),然后加佛被酯/离子霉素,经固定/透膜处理进行细胞内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IL-6水平.结果 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AS病情活动组IL-17表达水平较病情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anti-CD3、anti-CD28刺激后,CD4+T细胞IL-17胞内表达水平较无刺激有一定的增加.AS患者CD4+T细胞IFN-γ胞内表达水平呈现与IL-17表达相似的特点.结论 AS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胞内IL-17和IFN-γ呈高表达,提示分泌IL-17的Th17细胞和分泌IFN-γ的Th1细胞共同参与了AS发病过程.

    作者:邵慧;吕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8例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3 d PLT、MPV、PCT、P-LCR、PDW明显低于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10 d,MPV、PDW上升明显,与放疗和化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PCT、P-LCR虽有所升高,但与放化疗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测定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评价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MPV、PDW为更灵敏的指标.

    作者:曹亚丽;陈琳;吴月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