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华;邝绍钧;陈淑芬;张桂青;霍淑文;林志冰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6例,分别给予两种药物治疗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种药物的疗效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时间比较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蔡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 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王德付;沈江涛;倪晓丹;马文;张爱华;孟小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宫颈癌患者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过程的护理工作分析与记录.结果 96例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实施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完整个周期的治疗.
作者:刘红;杨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急性单纯性乙醇中毒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补液利尿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清醒时间.结果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清醒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亚军;丁剑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在AMI患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40例健康者和51例AMI患者的血浆BNP、Hcy浓度,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并对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后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结果 AMI患者发作期血浆BNP浓度(1 534.82±1 003.4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3±28.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例AMI患者结果发现,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血浆BNP、CRP、Hcy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浓度在AMI后迅速大幅度升高,CR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BNP、CRP和Hcy 3项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张汉园;陈金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杂交捕获2代技术(HC2)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妇科门诊538例患者行TCT和HC2的筛查,采取TBS报告方式,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以上的患者和(或)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的112例患者行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C2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38例TCT检查者,ASC阳性者82例,HPV阳性者75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2%、13.9%,诊断符合率为86.7%.结论 TCT联合HC2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用此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
作者:蒋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免疫印迹法(IBT)同时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GFA和IBT检测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为阴性,DIGFA和IBT的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81.01%,二者符合率为96.2%.结论 DIGF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IBT具有一致性(P=0.56),但DIGFA比IBT操作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抗ds-DNA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证实有胃疾病的438例患者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及PGⅠ/PGⅡ水平.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分别进行了PGⅠ、PGⅡ检测.结果 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组326例,PGⅠ符合324例,PGⅠ/PGⅡ符合325例.萎缩性胃炎、胃癌组112例,PGⅠ符合111例,PGⅠ/PGⅡ符合110例,χ2PGⅠ=0.096,P>0.05,χ2 PGⅠ/PGⅡ=2.68,P>0.05,PG结果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 PG结果在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 PG结果在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结论 结果显示,PGⅠ及PGⅠ/PGⅡ可作为胃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指标.
作者:黄大清;夏小梅;邱建华;熊勇;包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现代女子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就诊的CIN患者56例行LEEP,观察其疗效.并将术后切除病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该患者术前阴道镜下点状活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56例CINⅠ~Ⅱ级患者治愈率96.43%(54/56).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33例,占58.93%(33/56),术后诊断级别上升者17例,占30.36%(17/56),术后诊断级别下降者6例,占10.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用于诊治CIN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微创、痛苦小、不需住院、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宁静;涂干卿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检测结果.方法 将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80例Hp感染患儿分为学龄前组及学龄组,采用血清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学龄组男性Hp感染率为53.8%,显著高于学龄前组的26.1%;学龄前女性Hp感染率为41.2%,显著高于学龄前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清检测结果对Hp感染患儿进行检测有利于病情判定,经济简便,无创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非侵入性,患儿易接受,而且能反复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龙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12月底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羚黄宝儿丸治疗.观察热退、流涎、口腔疱疹消失、溃疡愈合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见效快,疗程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琨;梁佩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进行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在0.64~8.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X-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94.7%;5.0 g/L和10.0 g/L血红蛋白、3.5 mmol/L和8.0 mmol/L三酰甘油、79.3 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 7X-0.016 4,r=0.993 7,两种方法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形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胡修全;戴晓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金巧;季秀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百多邦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98例留置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例.对照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百多邦软膏组则采用消毒皮肤待干后,取少量百多邦软膏涂抹在插管针眼处,稍等片刻,后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结果 百多邦软膏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穿刺点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百多邦软膏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降低置管感染率.
作者:钱小芬;张婷;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结果与HCV核心抗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涪陵监狱卫生所94例住院和门诊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标本中的HCV 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核心抗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94例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6.4%(53/94),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53.2%(50/94),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4.9%(45/53);ALT异常率为62.3%(33/53),随着HCV R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 RNA定量检测结合HCV核心抗原及 ALT检测,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及肝脏的炎性反应状态,以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
作者:毛燕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加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医院门诊部是面向社会和患者,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是树立医院形象、展现医院良好风采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因此,对门诊护士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人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应用于护理管理者对于护士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共同目标.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婷;童静媛;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比较分析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死亡患者各组血清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临床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烧伤后2周内血清HA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并随烧伤严重程度增加和SIRS、MODS的产生其数值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MODS向MOF发展直至死亡前后,血清HA值又由高限急剧降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A浓度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和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TNF-α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血浆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呈负相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A浓度中、重度升高可能与TNF-α等持续损伤肝内皮细胞功能有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肝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婴幼儿铅、铜、锌、铁4种微量元素状况,更好地为临床进行婴幼儿营养喂养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第一季度1 798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7岁婴幼儿血标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铅、铜、锌、铁4种元素检测并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前3位的是:锌元素缺乏率为67.74%,铁元素缺乏率为30.92%,铜元素缺乏率为0.89%.铅元素超标率为2.06%.结论 佛山地区婴幼儿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率高,铅超标率情况处于相对安全状态.铜元素缺乏率低于广东地区缺乏率水平.
作者:张玲华;邝绍钧;陈淑芬;张桂青;霍淑文;林志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