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
目的 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经太仓市浮桥镇港区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不同病原感染性患儿246例,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hs-CRP的测定.结果 hs-CRP在病毒感染后有141例正常,7例轻度升高,仅2例显著升高,阳性率为6%.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hs-CRP 55例轻度升高,39例显著升高,hs-CRP阳性率为97.92%.结论 hs-CRP在细菌感染患儿中阳性率高,变化显著,及时检测对细菌感染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在基层医院可作为鉴别细菌及病毒感染的基本检测手段,可指导临床用药,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作者:赵新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经腹腔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低压辅助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微创,对机体干扰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敖建平;罗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癫痫对照组(NS组)和癫痫组(KA组).采用脑室注射海人酸制作大鼠癫痫模型.海人酸注射6 h取海马组织匀浆,应用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还原法对海马TrxR活性进行测定,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表达.结果 NS组、KA组TrxR活性分别为:(71±19)、(116±40)U/mg;KA组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较NS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TrxR活性明显增加,引起caspase-3裂解,导致神经元凋亡.
作者:魏学文;张晓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医院门诊部是面向社会和患者,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是树立医院形象、展现医院良好风采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因此,对门诊护士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人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应用于护理管理者对于护士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共同目标.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婷;童静媛;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和诊断.方法 对10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8例患者中,良性胸腔积液58例(53.70%),其中以结核性胸腔积液多,共34例(31.48%),恶性胸腔积液40例(37.04%).恶性胸腔积液的血癌胚抗原(CEA)、胸腔积液CEA、胸腔积液CEA/血清 CEA指标显著高于良性者.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结论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肿瘤和结核为主.血CEA、胸腔积液CEA以及胸腔积液CEA/血CEA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方法.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酸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很高.
作者:林岚;曾邦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取加入正丙醇、叔丁醇内标液的待检测的全血样品0.50 mL 2份和加入乙醇、正丙醇、叔丁醇混合内标液的空白全血0.50 mL 2份,直接顶空进样.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血中的乙醇能与样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干扰成分实现基线分离,空白全血中的乙醇、正丙醇、叔丁醇分别作为对照[5].结果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采用醇类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作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醇类标准品比较,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来对醇类进行分析,用内标法以醇类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在0.1~400.0 mg/100 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 mg/100 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直接顶空进样,不受进样误差干扰,结果稳定,操作方便,分析时间短、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全血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邹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红蓝光治疗加上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为红蓝光治疗加上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宣教.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红蓝光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宫颈癌患者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过程的护理工作分析与记录.结果 96例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实施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完整个周期的治疗.
作者:刘红;杨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2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组26例,利培酮组26例,分别给予两种药物治疗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种药物的疗效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起效时间比较快、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蔡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8例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和血小板压积(PCT),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参数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3 d PLT、MPV、PCT、P-LCR、PDW明显低于放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后10 d,MPV、PDW上升明显,与放疗和化疗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PCT、P-LCR虽有所升高,但与放化疗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测定可作为结肠癌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评价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MPV、PDW为更灵敏的指标.
作者:曹亚丽;陈琳;吴月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和杂交捕获2代技术(HC2)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对妇科门诊538例患者行TCT和HC2的筛查,采取TBS报告方式,对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以上的患者和(或)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阳性的112例患者行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TCT、HC2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538例TCT检查者,ASC阳性者82例,HPV阳性者75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2%、13.9%,诊断符合率为86.7%.结论 TCT联合HC2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用此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
作者:蒋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沟通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也是护士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环节,包括与家长、患儿的积极有效沟通.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影响患儿的有效治疗.只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德兰;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1].肺结核患者同时感染NTM,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与肺部感染极其相似,因此,分枝杆菌及非分枝杆菌的培养、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1例结核病同时感染NTM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焰;郑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为探讨孕妇糖耐量降低对其新生儿直接或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血糖和糖耐量试验对30例孕妇降低组和30例孕妇对照组进行血糖检测分析,并对围生期新生儿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 孕妇糖耐量降低组新生儿平均胎龄为(38.0±1.5)周,较对照组(39.0±1.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降低组平均体质量达(3 580±560)g,较对照组(3 560±53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糖耐量降低组其围生期新生儿出现一过性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湿肺和窒息等并发症分别达13.0%(4/30)、10.0%(3/30)、10.0%(3/30)、3.3%(1/30)和 10.0%(3/30).结论 妊娠期糖耐量降低者孕期严格调整血糖对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和出生后一过性低血糖等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利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百多邦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98例留置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例.对照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百多邦软膏组则采用消毒皮肤待干后,取少量百多邦软膏涂抹在插管针眼处,稍等片刻,后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结果 百多邦软膏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穿刺点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百多邦软膏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降低置管感染率.
作者:钱小芬;张婷;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水平.分析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影响因素.评估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同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升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中第3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收集的10 027例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出,对其中1 500例受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测定血清IL-6和PAI-1水平.男740例,平均年龄(61.9±6.9)岁;女760例,平均年龄(56.0±5.2)岁.结果 广州市1 500例受检者的血清IL-6水平男性为(12.29±2.12)pg/mL,女性为(7.37±2.06)pg/mL;PAI-1水平男、女性分别为(96.73±3.66)ng/mL和(87.48±3.21)ng/mL.男女血清IL-6水平均随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TG)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还随男性的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血清IL-6和PAI-1水平在血清葡萄糖(GLU)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GLU正常组.血清PAI水平在血清血脂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血脂正常组.血清IL-6在血清胰岛素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胰岛素正常组.结论 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男性和女性PAI水平同年龄增加呈显著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血清IL-6、PAI水平在血糖升高组中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同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血清IL-6水平同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肥胖和吸烟呈正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血中PAI-1水平与血糖、血TG及LDL-C呈正相关.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同糖、脂代谢紊乱,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升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卫文;曹开源;靳玉凤;朱演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临界室内质控品并评价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留取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基质,稀释阳性标准品,与临床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一起检测,根据结果计算出x、s、CV值并在L-J室内质控图上作图,应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判断方法.结果 x=3.55×104 copy/mL,s=0.24(对数值),CV=5.27%.结论 自制HBV DNA临界质控品结果稳定,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曹季军;吕心路;许爱萍;杨剑虹;李晓红;王金湖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三者在AMI患者的诊断及随访观察其预后情况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40例健康者和51例AMI患者的血浆BNP、Hcy浓度,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并对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后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结果 AMI患者发作期血浆BNP浓度(1 534.82±1 003.4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3±28.9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1例AMI患者结果发现,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血浆BNP、CRP、Hcy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浓度在AMI后迅速大幅度升高,CR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BNP、CRP和Hcy 3项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张汉园;陈金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及要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加强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艳秋;刘蕾;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