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

敖建平;罗黔

关键词: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摘要:目的 探讨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 采用低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经腹腔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低压辅助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微创,对机体干扰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值得推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ABO血型与自然流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35.5%、ABO血型为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1.9%、ABO血型为O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9.6%,ABO血型为A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13.0%.在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其丈夫为A型占31.7%、B型占28.3%、O型占38.3%、AB型占1.7%.结论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全部资料的35.5%,明显高于其他3种ABO血型,由此说明ABO血型为A型的患者容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94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由胃酸反流引起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4例反流性慢性咳嗽的患者,奥美拉唑20毫克/次,2次/天,莫沙比利10毫克 /次,3次/天,治疗6周.并予治疗前、后复查胃镜.结果 咳嗽完全控制61例,部分控制27例,有效率93.6%.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业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输血前血液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几种新生儿疾病中D-二聚体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病理状态下患儿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17例患7种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患儿组)及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浆D-D值进行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在疾病状态下患儿组整体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窒息及早产患儿组D-D水平升高显著,肺炎、出血性疾病患儿组有所升高,其余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种新生儿疾病中患儿存在血液高凝和微血栓形成状态,此时D-D检测阳性率高,在新生儿患儿中常规开展D-D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儿凝血功能状态,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唐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肺炎支原体测定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MP)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生活的小微生物,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肺炎的重要病因,故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它由急性期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1],引起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孔东辉;王辉;李荣利;贾芳岩;邓芳;潘军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也是护士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少的重要环节,包括与家长、患儿的积极有效沟通.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护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影响患儿的有效治疗.只有积极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德兰;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不同时间段排尿的观察

    目的 总结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不同时间段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 将2010年6~12月入住本科室的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手术患者(排出有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时由后台护士按住院次序分为A、B、C组,男、女搭配,由责任护士分别指导A、B、C 3组患者在术后4、5、6 h排尿.结果 A组4 h以内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5%;B组5 h内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C组6 h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54%.结论 4 h内指导并协助患者排尿可明显减少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尿潴留.

    作者:杨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1例

    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1].肺结核患者同时感染NTM,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与肺部感染极其相似,因此,分枝杆菌及非分枝杆菌的培养、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1例结核病同时感染NTM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焰;郑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临界室内质控品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目的 制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的临界室内质控品并评价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留取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基质,稀释阳性标准品,与临床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一起检测,根据结果计算出x、s、CV值并在L-J室内质控图上作图,应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判断方法.结果 x=3.55×104 copy/mL,s=0.24(对数值),CV=5.27%.结论 自制HBV DNA临界质控品结果稳定,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曹季军;吕心路;许爱萍;杨剑虹;李晓红;王金湖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白细胞介素-6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水平分析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水平.分析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影响因素.评估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同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升的相关性.方法 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中第3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收集的10 027例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出,对其中1 500例受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测定血清IL-6和PAI-1水平.男740例,平均年龄(61.9±6.9)岁;女760例,平均年龄(56.0±5.2)岁.结果 广州市1 500例受检者的血清IL-6水平男性为(12.29±2.12)pg/mL,女性为(7.37±2.06)pg/mL;PAI-1水平男、女性分别为(96.73±3.66)ng/mL和(87.48±3.21)ng/mL.男女血清IL-6水平均随腰围、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TG)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还随男性的空腹血糖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血清IL-6和PAI-1水平在血清葡萄糖(GLU)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GLU正常组.血清PAI水平在血清血脂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血脂正常组.血清IL-6在血清胰岛素升高组明显高于血清胰岛素正常组.结论 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男性和女性PAI水平同年龄增加呈显著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血清IL-6、PAI水平在血糖升高组中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同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血清IL-6水平同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血清IL-6水平与肥胖和吸烟呈正相关.广州地区相对健康的中老年人血中PAI-1水平与血糖、血TG及LDL-C呈正相关.中老年人群血清IL-6、PAI-1水平同糖、脂代谢紊乱,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上升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陈卫文;曹开源;靳玉凤;朱演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和衣原体联合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泌尿生殖道炎症之间的关系,了解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 分别采用支原体培养、金标法对849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Uu培养及CT检测.结果 849例患者中Uu培养阳性者337例,阳性率39.69%,女性阳性率为52.88%(239/452),显著高于男性阳性率24.69%(98/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检测阳性者118例,阳性率13.90% ;Uu与CT混合感染者40例,阳性率4.71%.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1~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67.07%.64.99%(219/33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交沙霉素、克拉霉素.结论 Uu、CT感染与泌尿生殖道炎症发生有密切关系,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Uu和CT感染进行筛查和治疗,可降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瑞勇;陈平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500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和铁染色等不同角度对500例贫血患者进行病因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00例贫血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者占88.4%(442/500),其中,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6.0%(230/500),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2.4%(212/500).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主要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然而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也占很大比例,也值得临床注意.

    作者:张立营;陈朴;彭宇生;王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 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3种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等临床特点.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预后差.对于起病急,进展快,多系统损害者,应积极排除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作者:盛巧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的检测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比较分析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死亡患者各组血清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临床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烧伤后2周内血清HA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并随烧伤严重程度增加和SIRS、MODS的产生其数值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MODS向MOF发展直至死亡前后,血清HA值又由高限急剧降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A浓度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和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TNF-α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血浆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呈负相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A浓度中、重度升高可能与TNF-α等持续损伤肝内皮细胞功能有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肝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金巧;季秀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12月底南宁市武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疱疹性口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羚黄宝儿丸治疗.观察热退、流涎、口腔疱疹消失、溃疡愈合及平均住院时间等,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羚黄宝儿丸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见效快,疗程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琨;梁佩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不同标本在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第一致死原因[1].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细胞学在诊断恶性肿瘤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应如何合理选取标本类型送检,提高恶性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本文就日常工作中所送检的标本类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钟国梁;马顺高;杨国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重庆现代女子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就诊的CIN患者56例行LEEP,观察其疗效.并将术后切除病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该患者术前阴道镜下点状活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56例CINⅠ~Ⅱ级患者治愈率96.43%(54/56).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者33例,占58.93%(33/56),术后诊断级别上升者17例,占30.36%(17/56),术后诊断级别下降者6例,占10.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用于诊治CIN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微创、痛苦小、不需住院、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宁静;涂干卿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外照射加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96例宫颈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6例宫颈癌患者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过程的护理工作分析与记录.结果 96例患者均能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实施252锎物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患者的护理,有利于避免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完整个周期的治疗.

    作者:刘红;杨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

    目的 分析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的识别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结论 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是头位难产的晚期表现,及时发现与处理胎头位置异常、纠正产力异常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

    作者:陈美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