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洁
目的 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免疫印迹法(IBT)同时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GFA和IBT检测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为阴性,DIGFA和IBT的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81.01%,二者符合率为96.2%.结论 DIGF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IBT具有一致性(P=0.56),但DIGFA比IBT操作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抗ds-DNA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新生儿ABO溶血是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临床上主要发生在O型血母亲,新生儿为A型或B型.新生儿在出生72 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可达342 μmol/L,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母亲为A型或B型时,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极低.本文通过检测600例各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其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HDN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母亲血清抗体效价的关系,为围生期监护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银吉;魏继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饮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40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加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及高血压引起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或减少了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及实用性.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急性单纯性乙醇中毒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10例采用补液利尿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清醒时间.结果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清醒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洛酮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亚军;丁剑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医院门诊部是面向社会和患者,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服务的主要场所,是树立医院形象、展现医院良好风采的重要窗口.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因此,对门诊护士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人性化管理这一理念应用于护理管理者对于护士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达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共同目标.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张婷;童静媛;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由胃酸反流引起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并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4例反流性慢性咳嗽的患者,奥美拉唑20毫克/次,2次/天,莫沙比利10毫克 /次,3次/天,治疗6周.并予治疗前、后复查胃镜.结果 咳嗽完全控制61例,部分控制27例,有效率93.6%.结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咳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冯业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妇产科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无菌棉签入阴道壁取分泌物,分别对3 334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及BV改良胺试验法的检查.结果 在3 334例受检标本中符合BV诊断的有699例,阳性率为20.96%,其中非妊娠妇女2 635例,阳性559例,阳性率为21.21%;妊娠妇女699例,阳性140例,阳性率为20.03%.有142例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同时检测出真菌或滴虫,或同时检查出真菌及滴虫,出现混合感染,阳性率为BV的20.31%(142/699).结论 加强对妇女B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BV与真菌、滴虫的发生有相关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余娟;谢建渝;金慕华;王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9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精神科护理人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减缓工作压力,保证护理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作者:李天萍;杨蕉;庞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根治性食管癌放疗后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食管癌常规根治性放疗后复发病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评价近期疗效、生存率及急性放射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肿瘤的完全缓解率为58.33%(35/60),部分缓解率为20.00%(12/60),无变化率为13.33%(8/60),恶化率为8.33%(5/60);6个月生存率为65.00%(39/60),1年生存率为51.67%(31/60),2年生存率为33.33%(20/60),3年生存率为16.67%(10/60).急性放疗反应均可以耐受.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作为食管癌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且患者的耐受性好.
作者:潘荣强;孙凤飞;李婷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转归.结果 并发心肌炎者达7.14%,临床上除有发热、咽峡炎等外,尚出现精神萎靡、心慌、心累、面色苍白、心音低钝等临床表现;3种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及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异常等临床特点.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例预后差.对于起病急,进展快,多系统损害者,应积极排除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作者:盛巧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尿液检测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科室随即收集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晨尿560份,同时进行尿液11项分析仪分析、全自动尿沉渣仪分析及常规的沉渣镜检,结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哈斯花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婴幼儿铅、铜、锌、铁4种微量元素状况,更好地为临床进行婴幼儿营养喂养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1年第一季度1 798例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0~7岁婴幼儿血标本,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铅、铜、锌、铁4种元素检测并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 微量元素缺乏前3位的是:锌元素缺乏率为67.74%,铁元素缺乏率为30.92%,铜元素缺乏率为0.89%.铅元素超标率为2.06%.结论 佛山地区婴幼儿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率高,铅超标率情况处于相对安全状态.铜元素缺乏率低于广东地区缺乏率水平.
作者:张玲华;邝绍钧;陈淑芬;张桂青;霍淑文;林志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尿酸水平比较.同时收集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D组的尿酸水平为(315.4±71.8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2.06±83.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性别相关,男性(336.01±74.72)μmol/L,高于女性[(293.25±108.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D患者血尿酸和临床分型相关(r=0.342,P<0.05);PD组(r=-0.255,P<0.05)和女性PD患者(r=-0.32,P<0.05)血尿酸和非运动症状亚组中的心境/认知相关.结论 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P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和一些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詹晓燕;王瑶;刘卫国;李晓荣;林玉蓓;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100例标本的放置时间与温度,根据放置温度的不同分为:室温组和冰箱组.然后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的结果.结果 标本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RBC)总数变化不规律,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总数及淋巴细胞(Lymph)、中间细胞(Mid)直接计数逐渐上升,而中性粒细胞(Gran)直接计数呈下降趋势,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不明显.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RBC总数、Gran直接计数呈下降趋势,而PLT计数逐渐上升,WBC总数、Hb含量、Lymph、Mid直接计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7 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抗凝血冰箱冷藏保存只要在22 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作者:杨玉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 取加入正丙醇、叔丁醇内标液的待检测的全血样品0.50 mL 2份和加入乙醇、正丙醇、叔丁醇混合内标液的空白全血0.50 mL 2份,直接顶空进样.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血中的乙醇能与样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干扰成分实现基线分离,空白全血中的乙醇、正丙醇、叔丁醇分别作为对照[5].结果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采用醇类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作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醇类标准品比较,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来对醇类进行分析,用内标法以醇类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在0.1~400.0 mg/100 m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 mg/100 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内标法直接顶空进样,不受进样误差干扰,结果稳定,操作方便,分析时间短、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全血中乙醇含量的测定.
作者:邹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几种常见新生儿疾病病理状态下患儿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17例患7种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患儿组)及1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浆D-D值进行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在疾病状态下患儿组整体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窒息及早产患儿组D-D水平升高显著,肺炎、出血性疾病患儿组有所升高,其余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种新生儿疾病中患儿存在血液高凝和微血栓形成状态,此时D-D检测阳性率高,在新生儿患儿中常规开展D-D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患儿凝血功能状态,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唐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穿刺的方法及要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加强护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小儿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操作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熟练操作,一针见血,妥善固定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赵艳秋;刘蕾;王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Mata分析综合评价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BSCO和Cochrane图书馆从198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影响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有关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入选18项研究,9 9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预防早产儿脑室周围低密度灶(PVL)、脑室内出血(IVH)、严重脑室内出血(Severe IVH),不同糖皮质激素剂型、多疗程与单疗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塞米松组减少IVH及Severe IVH发生优于未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组,而倍他米松组减少IVH发生优于未使用产前糖皮质激素组.结论 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少早产儿IVH及Severe IVH的发生.不同糖皮质激素剂型、不同疗程产前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PVL、IVH及Severe IVH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龚元杰;董晓静;向安玲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开展血脂检测,并积极采取降脂措施是心脑血管疾病初级预防的关键,通过健康促进等系统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血脂进行检测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君君;钱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