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不同时间段排尿的观察

杨涛

关键词:肛周疾病, 骶管麻醉, 不同时间段, 尿潴留
摘要:目的 总结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不同时间段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 将2010年6~12月入住本科室的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手术患者(排出有泌尿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时由后台护士按住院次序分为A、B、C组,男、女搭配,由责任护士分别指导A、B、C 3组患者在术后4、5、6 h排尿.结果 A组4 h以内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5%;B组5 h内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C组6 h排尿尿潴留的发生率为54%.结论 4 h内指导并协助患者排尿可明显减少肛周疾病骶管麻醉术后尿潴留.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分离胶促凝管对10项生化检测项目影响的比对研究

    目的 通过与无抗凝管做比对,观察分离胶促凝管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等10项生化检测项目的 影响,判断两种管在10项生化检测项目上是否实质等同.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EP9-A2文件要求,以无抗凝管为参比方法(X),以分离胶促凝管为待比方法(Y),用随机抽取的血清样本对上述10项生化项目分别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及直线回归方程,以CLIA′88 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临床是否可以接受性.结果 在所检测的项目中,两种管子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在ALT等10项生化检测项目上,分离胶促凝管和无抗凝管可以实质等同.

    作者:潘永康;宋海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5例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表面活性标记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的参数进行测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儿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脓毒症患儿组血小板CD62P和CD63水平均高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小板PLT、MPC均低于一般脓毒症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CD62P、CD63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及全身性感染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PLT、MPC与APACHE Ⅱ及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CD62P、CD63的活化在脓毒症患儿的早期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共同参与了早期的高凝状态,从而促使血小板参数PLT和MPC降低,四者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都可作为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有效指标.

    作者:董金巧;季秀成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两种抗双链DNA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和免疫印迹法(IBT)同时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和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IGFA和IBT检测所有健康体检者均为阴性,DIGFA和IBT的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81.01%,二者符合率为96.2%.结论 DIGF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与IBT具有一致性(P=0.56),但DIGFA比IBT操作简便,快速,且成本低廉,可作为临床抗ds-DNA抗体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健康教育在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红蓝光治疗面部痤疮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红蓝光治疗加上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为红蓝光治疗加上科学全面的健康教育宣教.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红蓝光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珠海市2840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珠海市2 840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血清学资料,以了解Hp在珠海市感染情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及消化道疾病等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对2010年6~12月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健康体检的2 840例体检者进行Hp抗体检测.结果 珠海市2 840例体检者Hp感染阳性率为47.0%.男性和女性的Hp感染率分别为48.0%和45.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在小于30岁组、30~40岁组、41~50岁组和大于50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3.4%、46.0%、47.1%和53.1%;<30岁组与大于5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69,P<0.0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有消化道症状者Hp感染率为47.8 %,无任何症状者Hp感染率为46.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市2 840例体检者Hp的感染率与年龄有关,与性别和有无消化道症状无关.

    作者:钱明;袁君君;林雅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108例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的主要病因和诊断.方法 对108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08例患者中,良性胸腔积液58例(53.70%),其中以结核性胸腔积液多,共34例(31.48%),恶性胸腔积液40例(37.04%).恶性胸腔积液的血癌胚抗原(CEA)、胸腔积液CEA、胸腔积液CEA/血清 CEA指标显著高于良性者.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85.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结论 胸腔积液的病因以肿瘤和结核为主.血CEA、胸腔积液CEA以及胸腔积液CEA/血CEA是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方法.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酸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很高.

    作者:林岚;曾邦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HCV RNA定量及HCV核心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结果与HCV核心抗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涪陵监狱卫生所94例住院和门诊患者血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标本中的HCV 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V核心抗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94例样本中HCV RNA阳性率为56.4%(53/94),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53.2%(50/94),经统计学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率为84.9%(45/53);ALT异常率为62.3%(33/53),随着HCV RN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HCV RNA定量检测结合HCV核心抗原及 ALT检测,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水平及肝脏的炎性反应状态,以指导临床用药及疗效观察.

    作者:毛燕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输血前血液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4项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输血前留取受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以上4项检测.结果 乙型肝炎阳性率为9.7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5.4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检测很有必要,可预防传播,减少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沈志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浓度的检测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浓度变化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技术,比较分析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其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死亡患者各组血清H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临床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烧伤后2周内血清HA浓度一直维持高水平,并随烧伤严重程度增加和SIRS、MODS的产生其数值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MODS向MOF发展直至死亡前后,血清HA值又由高限急剧降低.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A浓度变化与烧伤严重程度和SIRS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TNF-α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与血浆清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呈负相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A浓度中、重度升高可能与TNF-α等持续损伤肝内皮细胞功能有关,可将其作为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肝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周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应用百多邦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百多邦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98例留置股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9例.对照组于常规消毒后采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百多邦软膏组则采用消毒皮肤待干后,取少量百多邦软膏涂抹在插管针眼处,稍等片刻,后用3M无菌透明薄膜敷盖穿刺点.结果 百多邦软膏组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穿刺点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百多邦软膏可预防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感染,降低置管感染率.

    作者:钱小芬;张婷;潘文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角色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以提高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各种护理方法对28例临终老人进行临终照料.结果 提高了28例临终老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了他们的尊严.结论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可归纳为9种:照顾者、专业护理者、心理支持者、子女、协调者、指导者、宣传者、患者利益保障者、教育者.

    作者:王新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新生儿溶血病与其母亲血型抗体效价关系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是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临床上主要发生在O型血母亲,新生儿为A型或B型.新生儿在出生72 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可达342 μmol/L,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母亲为A型或B型时,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极低.本文通过检测600例各型血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其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旨在探讨HDN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母亲血清抗体效价的关系,为围生期监护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银吉;魏继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细菌性阴道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妇产科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对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无菌棉签入阴道壁取分泌物,分别对3 334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滴虫、真菌及BV改良胺试验法的检查.结果 在3 334例受检标本中符合BV诊断的有699例,阳性率为20.96%,其中非妊娠妇女2 635例,阳性559例,阳性率为21.21%;妊娠妇女699例,阳性140例,阳性率为20.03%.有142例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同时检测出真菌或滴虫,或同时检查出真菌及滴虫,出现混合感染,阳性率为BV的20.31%(142/699).结论 加强对妇女BV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有利于临床诊断、治疗;BV与真菌、滴虫的发生有相关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余娟;谢建渝;金慕华;王淑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

    现代输血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成分输血比例得到进一步提高[1].血液作为特殊生物制品,其采集、制备、保存到输注整个过程涉及范围广、环节多[2],血液的安全性备受各界关注.输血科作为血液集中的中转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尤显重要.

    作者:范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血清β2-微球蛋白对儿童肾脏疾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在儿童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肾脏疾病患儿(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同时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并与35例健康小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尿β2-M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脏严重病变与轻度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疾病患儿血β2-MG增高异常率为80%,明显高于血Cr的12 %及BUN的18%.结论 血清β2-MG水平可作为肾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比BUN、Cr的测定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状态,联合测定血和尿β2-MG及常规生化肾功能指标对肾功能损伤的准确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毕冬明;马韬;王艳;孙云芝;杨雪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ABO血型与自然流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ABO血型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过滤和离心技术,利用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结果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35.5%、ABO血型为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1.9%、ABO血型为O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29.6%,ABO血型为AB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13.0%.在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其丈夫为A型占31.7%、B型占28.3%、O型占38.3%、AB型占1.7%.结论 ABO血型为A型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占全部资料的35.5%,明显高于其他3种ABO血型,由此说明ABO血型为A型的患者容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

    作者:李晓荣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定1例

    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田鼠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其中部分是条件致病菌[1].肺结核患者同时感染NTM,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与肺部感染极其相似,因此,分枝杆菌及非分枝杆菌的培养、鉴定对结核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效化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1例结核病同时感染NTM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文焰;郑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500例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和铁染色等不同角度对500例贫血患者进行病因学统计和分析.结果 500例贫血患者通过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能够确诊者占88.4%(442/500),其中,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6.0%(230/500),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占42.4%(212/500).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常见的贫血患者主要由非造血系统引起,然而由造血系统引起的贫血也占很大比例,也值得临床注意.

    作者:张立营;陈朴;彭宇生;王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25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姜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MGT交叉配血,配血不合25例.结果 25例配血不合病例中,血型原因致配血不合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3例、抗B抗体减弱1例、ABO亚型1例);自身抗体9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4例;献血者为多凝集红细胞和含有不规则抗体各1例;其他原因(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5例.结论 结合临床诊断、用药史、输血史、妊娠史等,合理分析影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因素,联合使用正反定型,确保ABO血型准确,筛检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进行同型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作者:王德付;沈江涛;倪晓丹;马文;张爱华;孟小敏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临床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Ⅲ、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尿酸水平比较.同时收集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D组的尿酸水平为(315.4±71.8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32.06±83.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性别相关,男性(336.01±74.72)μmol/L,高于女性[(293.25±108.8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PD患者血尿酸和临床分型相关(r=0.342,P<0.05);PD组(r=-0.255,P<0.05)和女性PD患者(r=-0.32,P<0.05)血尿酸和非运动症状亚组中的心境/认知相关.结论 PD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很可能为PD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和一些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詹晓燕;王瑶;刘卫国;李晓荣;林玉蓓;王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