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例患者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报告

田茂东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 复苏, 恶性循环
摘要:严重损伤、出血、感染、衰竭患者可引起恶性循环,其特点为:低温、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三联征,终导致机体生理耗竭,危及患者生命.使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处理,尽快结束手术,可控制患者的恶性循环,挽救患者的生命[1].作者收集了本院6例行控制性手术患者,并就其防范及处理进行探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检测系统血常规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目的 探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4个不同检测系统间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具可比性,为检验结果互认和临床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文件,以Sysmex XT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组成的系统为目标系统,用患者新鲜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标本对不同实验检测系统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4项常规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目标检测系统进行比对,计算实验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 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 允许总误差(Tea)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实验检测系统2(Y2)和实验检测系统3(Y3)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实验检测系统3(Y3)血红蛋白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TEa;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TEa.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的血常规结果某些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临床可接受性评价,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结果互认.

    作者:杨莉;侯文权;侯文锋;张高明;胡礼仪;刘鸿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血清心肌梗死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其他AMI生化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及47例AMI患者的BNP,并同时检测其他几项AMI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血浆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肌红蛋白(MYO)检测结果分别为(856.8±295.7)ng/L、(41.71±13.25)μg/L、(0.520±0.180)μg/L、(6.8±16.8)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5.4±40.6)ng/L、(3.27±1.48)μg/L、(0.010±0.005)μg/L、(22.2±8.7)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血浆BNP与其他A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NP与CK-MB、TnI和MYO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危险性的指标,并可与CK-MB、TnI及MYO一起作为AMI的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杨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在冠心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观察冠心病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冠心病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健康对照组),检测D-D、Fib、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D、Fib、TG、TC、LDL水平分别为(1.16±2.37)μg/mL、(3.50±1.06)g/L、(2.46±0.40)mmol/L、(5.54±1.21)mmol/L、(3.21±0.55)mmol/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29±0.10)μg/mL、(2.83±0.46)g/L、(2.04±0.63)mmol/L、(4.07±0.96)mmol/L、(2.92±0.68)mmol/L;冠心病组AT-Ⅲ、PT、HDL水平分别为78.6%±5.8%、(12.70±1.27)s和(2.02±0.88)m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04.2%±6.0%、(13.08±0.68)s和(2.37±0.7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D-D、Fib、PT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作者:呼延武;高培;张园春;徐芳洁;冯楠;马雅静;刘旻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泡沫法检测豆角皂甙食物中毒的调查

    从2011年4月起,因修建长春至珲春高速铁路,蛟河市来了1 000余名南方人(以安徽省为主),由于这些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与当地人差异较大,从7月下旬至10月,因食用炒豆角(豇豆宽)引发了3次群体性食物中毒.为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齐文信;张瑞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78例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78例,输尿管结石位于上、中、下段者分别为10、41、127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为92.70%,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60.00%,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2.68%,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5.27%.结论 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文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两个时段检测尿肌酐结果不一致原因分析

    尿肌酐是监测肾功能疾病的一个常用指标,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做不到位,检验结果不准确,将影响临床医生评估疾病、判断疗效.

    作者:侯文权;侯文锋;张高明;胡礼仪;杨莉;刘鸿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痰液降钙素原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分别测定患儿痰液PCT值、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痰液PCT浓度为(3.41±1.45)μ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0.81±0.36)μg/L]和对照组[(0.34±0.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PCT阳性检出率为83%,均略高于血清PCT(74%)及CRP(7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液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丽;施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炎后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3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NF-α水平分别为(943.4±99.8)ng/mL、(53.4±12.8)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24.1±32.7)ng/mL、(6.7±2.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893 2,P<0.01),与清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910 8,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显著正相关(r=0.856 6,P<0.01).结论 sICAM-1和TNF-α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程度与肝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强;刘燕;张平;王苏建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某院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统计分析和比较

    目的 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全年危急值在全年检测总项目中的百分率分布及危急值出现频率高低的排序,并与美国麻萨诸塞州(麻省)总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检验危急值及准危急值数据存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站.自动翻出2010年8月前1年中的危急值确认患者,进行汇总统计.结果 (1)该院年危急值占年检测总数为0.59%,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的0.73%较为接近,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67%差距较大.(2)在15项接受统计的危急值项目中,三家医院年单项危急值出现百分率高的进行排序,该院第一位是血钾,占22.78%,美国麻省总医院第一位也是血钾,占21.2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钾为第三位,占19.26%.三家医院出现的血钾百分率高,且百分率非常接近.结论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危急值出现频率及年危急值百分率排序有近似及共性.

    作者:张莉;张国良;黄伟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吸入性肺炎的特点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共收治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并发吸入性肺炎2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原亚文;李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与预后相关性观察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中95例CRP明显增高,异常率为58.28%;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的CRP异常率(43.1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1%,P<0.01).结论 CRP有助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彭梅;甘健;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自建检测系统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结果比对及偏倚评估

    目的 通过对医院实验室两套自建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分析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以日立HITACHI-7600-010、迈克公司提供的校准品、迈克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对比方法,以迈瑞BS-300、RANDOX校准品、迈瑞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实验方法.分别测定40份患者新鲜血清的总蛋白,计算相关系数(r)、直线回归方程及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结果总蛋白指标r=0.996,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2之内.结论 迈瑞BS-300与日立HITACHI-7600-010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总蛋白结果基本一致,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罗万义;吴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先天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 在孕期及早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率,控制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方法 采用东芝纳米30影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4.2 MHz.分别于妊娠20~24、27~30、34~36周对胎儿进行系统检查.结果 4 924例超声检查发现先天性胎儿畸形78例,发生率为1.58%.结论 掌握先天畸形检查时机,按规定循序检查胎儿各系统器官,对提高胎儿先天畸形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莲香;张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 ±2.2)mg/L]和TM水平[(41±1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28±12)μ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8.7±2.6)mg/L和(58±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作者:杨晓红;胡礼仪;张高明;马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父系表达基因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52例肝细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EG10表达,分别以3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10例胎盘组织作为对照.回顾52例肝细胞癌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并分析各项指标与PEG10表达的关系.结果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38%(47/5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74%(21/31)]和正常肝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G10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肝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41,P<0.01).PEG10表达在肿瘤大小、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对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好,但其特异性不强.

    作者:陈锟;解新;孙和国;谭龙益;黄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某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基层医院如何进一步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已成为检验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本院构筑了一个全科参与、多层次的动态质量管理体系,对涉及生化检验过程的全部因素进行控制,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科学化的统一管理轨道.

    作者:田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肝细胞凋亡研究新进展

    肝细胞凋亡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ed ligand,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新成员,能快速诱导不同种类的转化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凋亡,并且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参与诱导肝细胞凋亡.作者就TRAIL/死亡受体途径与肝脏损伤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唐丹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方法,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总结临床使用血清PG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 将60例有消化道病变的患者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PG检测,计算PGⅠ/PGⅡ比值,然后以PGⅠ/PGⅡ比值正常与显著降低分为两组(A组显著降低,B组较为正常),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胃癌组PG,后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A组与胃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PGⅠ、PGⅠ/Ⅱ比值分别为(32.67±12.65)ng/μL和2.5±0.8,胃癌组分别为(28.34±16.32)ng/μL和2.1±0.5,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5.23±19.44)ng/μL和4.7±0.7]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为(62.45±18.02)ng/μL和4.3±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检查发现A组56.7%的患者均出现癌变,但其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胃癌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结论 使用血清PG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胃癌病变,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后发现胃癌病变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经临床研究发现,血清PG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永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伴三系病态造血初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病态造血特点、免疫表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87例 AML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免疫分型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例AML患者中发现12例(13.8%)伴有三系病态造血(AML-TMD),且属于M3以外的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的各亚型.AML-TMD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表达异常:主要为跨系CD33与CD19/CD7/CD38共表达(37.1%)与跨阶段CD34与CD11b共表达(43.2%),与无TMD的AML组异常表达(12.1%、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L-TMD首次完全缓解率低于无TMD的AM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TMD治疗后各系的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作者:惠红霞;石超;薛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的测定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血清新蝶呤及其他巨噬细胞激活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血清新蝶呤与轻型和重型HFRS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HFRS患者26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重型HFRS 10例,轻型 HFRS 16例;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蝶呤、IL-6的含量.结果重型HFRS患者血清新蝶呤[(32.7±10.6)n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2±2.8)nmol/L]及轻型HFRS患者[(10.2±3.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 HFRS组、轻型 HFRS组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36.2±102.5)pg/L和(90.9±51.8)pg/L,与健康对照组[(110.3±10.4)pg/L]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HFRS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升高,说明重型 HFRS时,细胞免疫系统激活程度较轻型 HFRS时加重,新蝶呤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新蝶呤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连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