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侯文权;侯文锋;张高明;胡礼仪;刘鸿飞
目的 探讨幕上中、小量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4例出血量小于30 mL的幕上中、小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急性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总结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除5例患者因出血量增多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1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 通过保守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潘金玉;鲜继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血糖、血脂和牙周情况的检查、分析,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对参加体检者检测空腹静脉血中血糖、血脂的含量,抽取高血糖、高血脂患者225例(病例组)进行牙周检查,并随机抽取1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牙周状况采用牙周指数以及牙周综合分值评价,并将年龄分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缺失牙数为6.10±2.30,牙周指数1.62±0.32,健康对照组缺失牙数为3.21±1.40,牙周指数0.70±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后,老年组缺失牙数为7.20±2.68,牙周指数1.98±0.10,青年组缺失牙数为4.56±1.56,牙周指数1.42±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刘萍;曾诚;周淑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社区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CA-MRSA判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08~2010清远市人民医院分离的CA-MRSA感染分布特点,采用WHONET5.4软件统计耐药数据.结果 2008~2010年共分离到CA-MRSA 31株,占MRSA分离株(73株)的42%;CA-MRSA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15岁,主要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9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莫匹罗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4%、94%、45%.结论 加强对CA-MRSA的监测十分必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配合规范刷牙和单纯规范刷牙两种不同方式对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症的影响,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控制牙龈炎症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能有效、方便地降低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三项指数.结论 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配合规范刷牙是控制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雾化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差异确定体位、雾化量、给氧量和吸入方法.结果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过这种科学的护理,病情得到很好的缓解.结论 雾化吸入疗法是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稀释痰液、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菊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健康对照组及60例AS组患者血清中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中OX-LDL-Ab进行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与AS组OX-LDL-Ab阳性率分别为0和91.67%,OX-LDL-Ab水平分别为(88.2±5.1)U/L和(285.2±5.5)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LDL-Ab可作为早期诊断AS发生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赵炜;刘小玲;田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单纯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并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和评价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糜烂消失,隆起平复有效率94.1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2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操作简单,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安全的方法,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作者:吴江山;阮素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 512例城镇居民体检的超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结果进行统计,选择体检中经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3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脂肪肝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65±3.04)mmol/L、(5.85±2.29)mmol/L、(6.45±2.03)mmol/L、(79±69)U/L、(56±25)U/L、(70±20)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0.60)mmol/L、(4.56±0.79)mmol/L、(5.47±1.23)mmol/L、(27±15)U/L、(25±13)U/L、(34±1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孟祥翠;祁从辉;李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 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 μmol/L及2.5 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 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 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 表达(0.041±0.020).结论 不同浓度ATO对BMSCs 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作者: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水平来评价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方法 采用8针活组织检查(活检)方法,对血清PSA>4 μg/L,直肠指诊检查前列腺质地异常、结节,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怀疑前列腺占位病变的328例患者进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所得结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92例,占58.5%;Pca 103例,占31.4%,其中包括前列腺基底细胞癌1例;前列腺炎14例,占4.3%;前列腺上皮内瘤9例,占2.8%;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6例,占1.8%;结核2例,占0.6%;平滑肌肉瘤1例,占0.3%;淋巴瘤1例,占0.3%.根据PSA值分5组:≤4 μg/L组(B超或直肠指诊有异常),4.1~10.0 μg/L组,10.1~20.0 μg/L组,20.1~100.0 μg/L组,>100.0 μg/L组.各组Pca检出率依次为:8.9%、13.3%、23.1%、37.9%和73.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相关性分析,各组阳性率与血PSA值呈正相关.结论 在PSA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前列腺肿瘤的检出率也不低,在合理筛选患者的前提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结果与PSA水平高度相关,对于PSA>100.0 μg/L的患者,检出阳性率较高.
作者:郭涛;孙浩;潘鹏;马克钧;唐爱国;张顺兴;刘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52例肝细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EG10表达,分别以3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10例胎盘组织作为对照.回顾52例肝细胞癌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并分析各项指标与PEG10表达的关系.结果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38%(47/5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74%(21/31)]和正常肝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G10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肝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41,P<0.01).PEG10表达在肿瘤大小、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对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好,但其特异性不强.
作者:陈锟;解新;孙和国;谭龙益;黄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实验室两套自建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分析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以日立HITACHI-7600-010、迈克公司提供的校准品、迈克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对比方法,以迈瑞BS-300、RANDOX校准品、迈瑞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实验方法.分别测定40份患者新鲜血清的总蛋白,计算相关系数(r)、直线回归方程及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结果总蛋白指标r=0.996,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2之内.结论 迈瑞BS-300与日立HITACHI-7600-010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总蛋白结果基本一致,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罗万义;吴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78例80岁以上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8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9.8 d.结论 术前积极处理并发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LC对高龄患者仍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汪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患者的护理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密切观察尿液、监测肾脏功能,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作者:范晓英;杨省利;赵荣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7、14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同时观察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第7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7.3±3.4)g/L、(228.7±43.5)mg/L、(117.4±24.3)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2±3.2)g/L、(200.7±22.8)mg/L、(103.5±15.9)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8.3±3.3)g/L、(245.9±42.7)mg/L、(128.5±19.5)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5±3.4)g/L、(203.5±21.4)mg/L、(123.2±13.6)g/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患者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EN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魏伟;沈钎清;张金英;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基层医院如何进一步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已成为检验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质量,本院构筑了一个全科参与、多层次的动态质量管理体系,对涉及生化检验过程的全部因素进行控制,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科学化的统一管理轨道.
作者:田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前用金标胶体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方法 先用 HBsAg金标试纸检测,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1 790例标本 HBsAg胶体金试剂检测法阴性1 737例,阳性53例,ELISA阴性1 739例,阳性51例,阴性符合率100%,阳性符合率为96.2%,假阳性率为3.77%.结论 HBsAg胶体金检测法与ELISA法阴性符合率高,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优点,适合作为临床上的筛选试验.
作者:顾万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加强合理用药,为减少退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兴门诊部西药房2010年4~6月的门诊退药处方共136张进行统计,并分析退药原因.结果退药原因占首位的为患者因素,随后是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因治疗需要退药、收费差错、药房管理因素等.结论 必须加强医生、药师的培训,规范其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谢燕娇;刘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24 h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为两组:A组31例(GCS 3~5分),B组50例(GCS 6~8分);测定入院12 h和24 h内血糖,出院时根据GCS预后评分表(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C组,GOS 4~5级),预后较差组32例(D组,GOS 1~3级).结果 A组伤后12 h血糖均值为(10.87±3.94)mmol/L,B组为(6.43±2.30)mmol/L,A组伤后24 h血糖均值为(14.46±2.83)mmol/L,B组为(8.53±3.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愈低者血糖值愈高,持续时间愈长,两者呈负相关;C组伤后12 h血糖均值为(6.37±2.51)mmol/L,D组为(10.73±3.76)mmol/L;C组伤后24 h血糖均值为(8.76±2.12)mmol/L,D组为(14.32±2.5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值高者预后较差.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志凡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的准确性、灵敏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0例临床血清学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RFI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6%、8%、52%、29%、35%,ELISA阳性率分别为25%、7%、46%、2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等优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放射免疫法和ELISA水平,可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重要手段.
作者:潘继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