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孙浩;潘鹏;马克钧;唐爱国;张顺兴;刘程
目的 加强合理用药,为减少退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兴门诊部西药房2010年4~6月的门诊退药处方共136张进行统计,并分析退药原因.结果退药原因占首位的为患者因素,随后是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因治疗需要退药、收费差错、药房管理因素等.结论 必须加强医生、药师的培训,规范其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谢燕娇;刘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24 h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为两组:A组31例(GCS 3~5分),B组50例(GCS 6~8分);测定入院12 h和24 h内血糖,出院时根据GCS预后评分表(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C组,GOS 4~5级),预后较差组32例(D组,GOS 1~3级).结果 A组伤后12 h血糖均值为(10.87±3.94)mmol/L,B组为(6.43±2.30)mmol/L,A组伤后24 h血糖均值为(14.46±2.83)mmol/L,B组为(8.53±3.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愈低者血糖值愈高,持续时间愈长,两者呈负相关;C组伤后12 h血糖均值为(6.37±2.51)mmol/L,D组为(10.73±3.76)mmol/L;C组伤后24 h血糖均值为(8.76±2.12)mmol/L,D组为(14.32±2.5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值高者预后较差.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志凡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血糖、血脂和牙周情况的检查、分析,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对参加体检者检测空腹静脉血中血糖、血脂的含量,抽取高血糖、高血脂患者225例(病例组)进行牙周检查,并随机抽取1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牙周状况采用牙周指数以及牙周综合分值评价,并将年龄分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缺失牙数为6.10±2.30,牙周指数1.62±0.32,健康对照组缺失牙数为3.21±1.40,牙周指数0.70±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后,老年组缺失牙数为7.20±2.68,牙周指数1.98±0.10,青年组缺失牙数为4.56±1.56,牙周指数1.42±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刘萍;曾诚;周淑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7例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mAlb/肌酐含量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肌酐、血清CysC含量分别为(148.25±35.42)mg/g、(2.87±0.98)mg/L,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分别为(396.56±62.80)mg/g、(5.26±1.74)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95±6.53)mg/g、(1.03±0.48)mg/L及糖尿病无肾病组的(18.90±8.30)mg/g、(1.14±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中mAlb、血清Cys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朱建峰;顾锦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78例,输尿管结石位于上、中、下段者分别为10、41、127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为92.70%,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60.00%,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2.68%,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5.27%.结论 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文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胆囊癌是一种致命的恶性病变,由于症状不典型,术前确诊较困难.近年来超声诊断的应用,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本院几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胆囊癌患者,现将其超声诊断的应用报道如下.
作者:雷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方法 经胃镜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单纯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患者10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并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和评价胃镜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糜烂消失,隆起平复有效率94.1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0.2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胃镜下电凝探头结合热极治疗慢性胃炎伴隆起糜烂,操作简单,是一种效果明显且安全的方法,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作者:吴江山;阮素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在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组外壳蛋白VP1的基础上建立以化学发光为基础的IgM抗体检测技术,并与普通TMB显色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抗IgM单克隆抗体及辣根酶标记的重组VP1抗原,在此基础上建立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并对比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普通酶联检测技术在45份EV71抗体阳性和30份阴性血清中的反应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普通酶联免疫吸附法、市售EV71-IgM检测试剂分别能与38份、19份、26份EV71抗体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灵敏度分别为84.4%、42.2%和57.8%;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方法与阴性血清均无阳性反应.结论 在EV71-VP1重组抗原的基础上建立的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堃;宋晓国;张向颖;杨锡琴;王国华;冯晓燕;何竞;张贺秋;修冰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了解越来越多,无偿献血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然而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采血不畅,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给献血者造成痛苦,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同时,血液的采集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及成分血液制品制作效果.及时发现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正确处理,以保证血液质量及献血者安全.本文对采血不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以减少采血不畅的发生[1].
作者:唐泽萍;陈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在妇科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3日至3月5日来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16例19~70岁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多媒体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的比较.结果 (1)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81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真菌阳性86例,滴虫阳性10例,阳性率分别为10.54%和1.23%;(2)多媒体超高倍显微镜活体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真菌阳性102例,滴虫阳性22例,线索细胞阳性70例,阳性率分别为12.50%、2.70%、8.58%,且查见2例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3)所有标本经革兰染色后镜检,查见线索细胞70例,与多媒体超高倍显微镜结果相符合.结论 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具有阳性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妇科疾病的一种快速、价廉、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敏;戴燕;万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胃镜检查前用金标胶体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准确性.方法 先用 HBsAg金标试纸检测,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1 790例标本 HBsAg胶体金试剂检测法阴性1 737例,阳性53例,ELISA阴性1 739例,阳性51例,阴性符合率100%,阳性符合率为96.2%,假阳性率为3.77%.结论 HBsAg胶体金检测法与ELISA法阴性符合率高,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优点,适合作为临床上的筛选试验.
作者:顾万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的准确性、灵敏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0例临床血清学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RFIA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6%、8%、52%、29%、35%,ELISA阳性率分别为25%、7%、46%、24%、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具有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等优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放射免疫法和ELISA水平,可作为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重要手段.
作者:潘继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检验医学取得了飞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使检验报告的速度大大提高.检验报告的时间长短就是医院赢取门诊患者数量的有效手段,而这与门诊检验中心的合理设置密不可分.
作者:夏正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散射图异常的原因.方法 使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对白细胞散射图异常不分类的标本进行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 89例未分类标本中40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异常改变,并有轻度至中度核左移;16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大于80%;2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胆红素明显增高,白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另有6例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镜检,一旦仪器出现白细胞散射图异常时,必须做血涂片显微镜镜检.
作者:胥冀;郭磊;奎莉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尿肌酐是监测肾功能疾病的一个常用指标,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做不到位,检验结果不准确,将影响临床医生评估疾病、判断疗效.
作者:侯文权;侯文锋;张高明;胡礼仪;杨莉;刘鸿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剖宫产比率的警戒线设置为15%,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比率高达40%~60%,有些医院甚至超过70%,剖宫产成了一项被产妇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1].随着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其对麻醉的要求以及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在多年的剖宫产麻醉实践基础之上,结合近年各类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对剖宫产麻醉方式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隽;张兴安;邵伟栋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是使学生获得临床感性认识并培养其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在现代医学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临床生化检验是一门集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应用性专业学科,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为检验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临床生化见习教学中,作者注重讲解自动化仪器使用技术与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验的差异、优缺点及临床应用的现状和意义,完善教学手段,配合大课教学改革,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会使用先进的实验手段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其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现就临床生化检验见习带教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馨;邓少丽;刘智勇;殷勤;杨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其他AMI生化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及47例AMI患者的BNP,并同时检测其他几项AMI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血浆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肌红蛋白(MYO)检测结果分别为(856.8±295.7)ng/L、(41.71±13.25)μg/L、(0.520±0.180)μg/L、(6.8±16.8)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5.4±40.6)ng/L、(3.27±1.48)μg/L、(0.010±0.005)μg/L、(22.2±8.7)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血浆BNP与其他A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NP与CK-MB、TnI和MYO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危险性的指标,并可与CK-MB、TnI及MYO一起作为AMI的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杨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判断.方法 检测110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TnT、cTnI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并与40名健康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Ⅱ级组cTnT为(78.56±25.65)pg/mL,cTnI为(0.85±0.57)ng/mL,LVEF值为57.46%±4.42%;心功能Ⅲ级分别为(249.25±76.21)pg/mL、(3.75±1.83)ng/mL、44.27%±10.13%;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375.62±81.29)pg/mL、(8.57±2.56)ng/mL、36.75%±5.66%,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65±0.96)pg/mL、(0.02±0.01)ng/mL、65.52%±8.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功能越差,cTnT、cTnI浓度越高;cTnT、cTnI与LVEF值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87、-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cTnT、cTnI对于判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早期评估患者风险的重要方法.
作者:董文;刘息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 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 μmol/L及2.5 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 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 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 表达(0.041±0.020).结论 不同浓度ATO对BMSCs 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作者: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