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麻醉方式及应用

郑隽;张兴安;邵伟栋

关键词:剖宫产, 麻醉方式, 椎管内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剖宫产比率的警戒线设置为15%,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医院剖宫产比率高达40%~60%,有些医院甚至超过70%,剖宫产成了一项被产妇广泛选择的产科手术[1].随着剖宫产术式的不断改进,其对麻醉的要求以及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作者在多年的剖宫产麻醉实践基础之上,结合近年各类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对剖宫产麻醉方式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医院门诊检验中心合理设置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检验医学取得了飞速发展.检验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使检验报告的速度大大提高.检验报告的时间长短就是医院赢取门诊患者数量的有效手段,而这与门诊检验中心的合理设置密不可分.

    作者:夏正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均相酶增强免疫(Emit)法监测丙戊酸的方法评价及其在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质控品和癫痫患者血清丙戊酸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相酶增强免疫法测定丙戊酸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值为2.52%~5.70%,批间CV值为2.70%~4.85%;回收率为98.4%~105.4%,平均102.1%.210例癫痫患者391例次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中,205例次(52.4%)丙戊酸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50~100 mg/L)内;152 例次(38.9%)血药浓度小于50 mg/L;34例次(8.7%)血药浓度大于100 mg/L.结论 均相酶增强免疫法监测丙戊酸浓度简便、可行、快速,是一种理想的检测方法;合理设定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0~100 mg/L),临床治疗过程加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是保证疗效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美珠;陈棪焜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青年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青年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血浆维生素B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 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60例,同期健康对照组60例,均留取空腹肘静脉血,BCS患者介入治疗时另取肝静脉血,免疫荧光反应测定血浆Hcy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浓度.结果 BCS组肝静脉及肘静脉血Hcy[分别为(21.40±9.82)和(20.38±8.40)mmol/L]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6.64±5.16)m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S组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分别为(4.10±1.85)mg/L和(432.48±104.36)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0±1.91)mg/L和(447.60±115.48)n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肝静脉型BCS患者体内存在高Hcy浓度状态,高Hcy浓度状态与体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田浩;徐浩;祖茂衡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患者的护理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密切观察尿液、监测肾脏功能,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作者:范晓英;杨省利;赵荣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 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 μmol/L及2.5 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 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 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 表达(0.041±0.020).结论 不同浓度ATO对BMSCs 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作者: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痰液降钙素原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痰液降钙素原(PCT)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分别测定患儿痰液PCT值、血清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痰液PCT浓度为(3.41±1.45)μg/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0.81±0.36)μg/L]和对照组[(0.34±0.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PCT阳性检出率为83%,均略高于血清PCT(74%)及CRP(7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液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检测快速、方便,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丽;施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AX-4280型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在尿液检验中的比对分析

    AX-4280型尿液分析仪是一台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通过双波长反射光的原理对尿液中11种成分进行检测.该仪器标本用量少、速度快、操作方便,并且每一份样本检测步骤模式一致,以定量形式报告,易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尿液分析仪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但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作者通过AX-4280尿液分析仪(AX-4280)与显微镜镜检法(镜检)对1 000份尿液标本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方法,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总结临床使用血清PG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 将60例有消化道病变的患者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PG检测,计算PGⅠ/PGⅡ比值,然后以PGⅠ/PGⅡ比值正常与显著降低分为两组(A组显著降低,B组较为正常),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胃癌组PG,后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A组与胃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PGⅠ、PGⅠ/Ⅱ比值分别为(32.67±12.65)ng/μL和2.5±0.8,胃癌组分别为(28.34±16.32)ng/μL和2.1±0.5,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5.23±19.44)ng/μL和4.7±0.7]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为(62.45±18.02)ng/μL和4.3±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检查发现A组56.7%的患者均出现癌变,但其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胃癌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结论 使用血清PG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胃癌病变,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后发现胃癌病变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经临床研究发现,血清PG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永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Mindray BC5300血液分析仪的复检措施分析及临床应用

    目的 制订和评价姜堰市中医院Mindray BC5300血液分析仪复检措施.方法 对251份门诊标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检测,按本室初步制订的复检措施确定复检标本,进行临床复检工作并完成评估.结果 251份标本中184份可以直接报告,无需复检,占73.31%,需仪器复检18份,占7.17%,需观察标本性状7份,占2.79%,需显微镜分类计数37份,占14.74%.结论 制订适用的复检措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严格而有技巧地执行措施,既保证了每个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作者:殷开俊;许恒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奥扎格雷在防治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在防止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90例,B组96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阿伐他汀);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d,用药1周,观察两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的患者例数.结果 A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16例,占17.78%,B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7例,占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添加治疗增强了抗血小板的作用,显著降低了脑梗死进展加重的比例.

    作者:朱木林;袁云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 512例城镇居民体检的超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结果进行统计,选择体检中经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3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脂肪肝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65±3.04)mmol/L、(5.85±2.29)mmol/L、(6.45±2.03)mmol/L、(79±69)U/L、(56±25)U/L、(70±20)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0.60)mmol/L、(4.56±0.79)mmol/L、(5.47±1.23)mmol/L、(27±15)U/L、(25±13)U/L、(34±1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孟祥翠;祁从辉;李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两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分析

    目的 对免疫比浊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分别进行精密度、线性范围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比浊法与HPLC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1%~14.8%和4.0%~18.1%,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两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回归方程为Y=1.016X+0.336%(r=0.977 8).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均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吴长蓉;唐熟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幕上中小量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幕上中、小量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4例出血量小于30 mL的幕上中、小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急性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总结幕上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除5例患者因出血量增多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1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 通过保守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潘金玉;鲜继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学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订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 对152例疑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先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步检测,TPPA单独阳性16例,RPR单独阳性6例,二者均阳性130 例.再将130例二者均阳性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独阳性16例及RPR单独阳性6例的倍比稀释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 130例二者均阳性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为明显,ELISA及TPHA与TPPA初检结果比较一致.TPPA单独阳性的16例血清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出现1例阳性.16例TPPA单独阳性的样本经ELISA和TPHA复检后均为阳性,经TRUST复检后均为阴性,经SYP复检后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6例RPR单独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RPR和TRUST的阳性例数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结论 临床检测梅毒时应选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

    作者:夏映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浆血栓素B2和6-醛前列环素F1a检测诊断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检测诊断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a浓度.结果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时TXB2含量分别为(185.2±47.9)ng/L和(196.2±50.1)ng/L,6-K-PGF1a含量分别为(175.8±64.2)ng/L和(193.0±46.1)n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XB2和6-K-PGF1a检测对协助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程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血清心肌梗死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与其他AMI生化指标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及47例AMI患者的BNP,并同时检测其他几项AMI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血浆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及肌红蛋白(MYO)检测结果分别为(856.8±295.7)ng/L、(41.71±13.25)μg/L、(0.520±0.180)μg/L、(6.8±16.8)μ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5.4±40.6)ng/L、(3.27±1.48)μg/L、(0.010±0.005)μg/L、(22.2±8.7)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患者血浆BNP与其他AMI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NP与CK-MB、TnI和MYO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BNP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危险性的指标,并可与CK-MB、TnI及MYO一起作为AMI的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作者:杨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8~2010年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疾病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来临床各类送检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耐药性状况及感染趋势.结果分离出的1 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液(41.65%)、伤口分泌物(27.22%)、体液(14.16%);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耐药率,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和新型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同时检出菌株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医院应切实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延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耐药株的增长.

    作者:罗斌;朱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伴三系病态造血初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病态造血特点、免疫表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87例 AML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免疫分型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例AML患者中发现12例(13.8%)伴有三系病态造血(AML-TMD),且属于M3以外的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的各亚型.AML-TMD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表达异常:主要为跨系CD33与CD19/CD7/CD38共表达(37.1%)与跨阶段CD34与CD11b共表达(43.2%),与无TMD的AML组异常表达(12.1%、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L-TMD首次完全缓解率低于无TMD的AM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TMD治疗后各系的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作者:惠红霞;石超;薛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超声检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9例确诊的PCOS患者作为PCOS组,35例非PCOS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卵巢的形态、大小和卵泡的数量及直径,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COS组患者卵巢体积增大(大于53 cm3),卵泡个数增多(大于11个),卵泡直径减小(小于10 mm).非PCOS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卵泡直径分别为(20.04±4.52)cm3、(0.73±0.47)个、(11.79±2.85)mm,PCOS组分别为(53.31±9.64)cm2、(11.61±1.19)个、(6.42±1.33)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能够明确卵巢外部特征、大小及内部结构,在PCOS诊断中应结合多项超声参数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敏;陈果;朱敏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的测定

    目的 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时,血清新蝶呤及其他巨噬细胞激活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探讨血清新蝶呤与轻型和重型HFRS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HFRS患者26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两组,重型HFRS 10例,轻型 HFRS 16例;健康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蝶呤、IL-6的含量.结果重型HFRS患者血清新蝶呤[(32.7±10.6)n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2±2.8)nmol/L]及轻型HFRS患者[(10.2±3.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 HFRS组、轻型 HFRS组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36.2±102.5)pg/L和(90.9±51.8)pg/L,与健康对照组[(110.3±10.4)pg/L]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HFRS患者血清新蝶呤水平升高,说明重型 HFRS时,细胞免疫系统激活程度较轻型 HFRS时加重,新蝶呤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新蝶呤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连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