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徐浩;祖茂衡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检测诊断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TXB2和6-K-PGF1a浓度.结果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时TXB2含量分别为(185.2±47.9)ng/L和(196.2±50.1)ng/L,6-K-PGF1a含量分别为(175.8±64.2)ng/L和(193.0±46.1)n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TXB2和6-K-PGF1a检测对协助尿毒症和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程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加兰他敏与多奈哌齐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加兰他敏组和多奈哌齐组,分别对两组进行12周治疗,在12周末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率分别为60%和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28%和20%,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药物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相似.
作者:蔡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开发数字化、自动化的、符合ISO15189相关要求的实验室信息系统.方法 以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工作流程为基础,结合条形码、仪器通讯,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等技术要求,采用多层架构设计,编写多层架构实验室信息系统.结果运行后实验室实现了标本条码化、双向通信、无纸化报告、质控管理、办公管理等信息自动化;全面提升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检验质量,有效促进了检验与临床、检验与患者的沟通和服务.结论 采用多层架构、HL7标准等设计的多层架构检验信息系统符合ISO15189对实验室信息系统要求,并满足现代化实验室发展的要求,有更多的可扩展性.
作者:龙喜雄;梁栋伟;卢昭桦;张振洪;郑伟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7例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mAlb/肌酐含量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肌酐、血清CysC含量分别为(148.25±35.42)mg/g、(2.87±0.98)mg/L,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分别为(396.56±62.80)mg/g、(5.26±1.74)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95±6.53)mg/g、(1.03±0.48)mg/L及糖尿病无肾病组的(18.90±8.30)mg/g、(1.14±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中mAlb、血清Cys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朱建峰;顾锦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178例,输尿管结石位于上、中、下段者分别为10、41、127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为92.70%,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60.00%,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2.68%,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5.27%.结论 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文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及了解临床上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10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共分离出菌株226株.培养结果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155株,68.58%),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真菌占第2位,共44株,占19.4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第3位(27株,11.9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敏感性在70%以下的只有哌拉西林.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年龄大,多有基础疾病,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患者极易发生混合病原菌感染,且存在多重耐药,应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在妇科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3日至3月5日来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16例19~70岁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多媒体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的比较.结果 (1)普通光学显微镜镜检81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真菌阳性86例,滴虫阳性10例,阳性率分别为10.54%和1.23%;(2)多媒体超高倍显微镜活体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真菌阳性102例,滴虫阳性22例,线索细胞阳性70例,阳性率分别为12.50%、2.70%、8.58%,且查见2例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3)所有标本经革兰染色后镜检,查见线索细胞70例,与多媒体超高倍显微镜结果相符合.结论 ACT-2000型超高倍显微镜具有阳性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妇科疾病的一种快速、价廉、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敏;戴燕;万海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在肠道病毒71型(EV71)重组外壳蛋白VP1的基础上建立以化学发光为基础的IgM抗体检测技术,并与普通TMB显色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抗IgM单克隆抗体及辣根酶标记的重组VP1抗原,在此基础上建立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并对比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普通酶联检测技术在45份EV71抗体阳性和30份阴性血清中的反应情况.结果化学发光法、普通酶联免疫吸附法、市售EV71-IgM检测试剂分别能与38份、19份、26份EV71抗体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灵敏度分别为84.4%、42.2%和57.8%;化学发光法灵敏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方法与阴性血清均无阳性反应.结论 在EV71-VP1重组抗原的基础上建立的EV71-IgM捕获法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并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堃;宋晓国;张向颖;杨锡琴;王国华;冯晓燕;何竞;张贺秋;修冰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载体pAAV-Tum质粒,并建立一株稳定表达Tumstatin基因的HUVECs细胞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该细胞系中Tumstatin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唑蓝法检测该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构建的pAAV-Tum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能在HUVECs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抑制该细胞增殖(0.335±0.011).结论 成功构建了pAAV-Tum重组载体,构建的重组载体能有效表达,为其后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子博;付祖娇;周江;罗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制订和评价姜堰市中医院Mindray BC5300血液分析仪复检措施.方法 对251份门诊标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检测,按本室初步制订的复检措施确定复检标本,进行临床复检工作并完成评估.结果 251份标本中184份可以直接报告,无需复检,占73.31%,需仪器复检18份,占7.17%,需观察标本性状7份,占2.79%,需显微镜分类计数37份,占14.74%.结论 制订适用的复检措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严格而有技巧地执行措施,既保证了每个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作者:殷开俊;许恒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索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和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血栓调节蛋白 (TM)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6.3 ±2.2)mg/L]和TM水平[(41±17)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28±12)μ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组[(8.7±2.6)mg/L和(58±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作者:杨晓红;胡礼仪;张高明;马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全血细胞减少并非特发于某一种单一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少部分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鉴别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症相互间的区别,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98例全血细胞减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其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患者的护理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密切观察尿液、监测肾脏功能,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作者:范晓英;杨省利;赵荣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所有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9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为敏感,敏感率为80.5%,其次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65.1%、63.6%和56.9%,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61.5%、59.0%、57.4%、51.8%和50.3%.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华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实验室两套自建生化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及偏倚评估,分析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9-A2文件,以日立HITACHI-7600-010、迈克公司提供的校准品、迈克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对比方法,以迈瑞BS-300、RANDOX校准品、迈瑞试剂组成的分析系统为实验方法.分别测定40份患者新鲜血清的总蛋白,计算相关系数(r)、直线回归方程及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结果总蛋白指标r=0.996,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均在CLIA′88允许误差的1/2之内.结论 迈瑞BS-300与日立HITACHI-7600-010两自建检测系统测定总蛋白结果基本一致,差异在允许范围内.
作者:罗万义;吴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在孕期及早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率,控制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方法 采用东芝纳米30影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4.2 MHz.分别于妊娠20~24、27~30、34~36周对胎儿进行系统检查.结果 4 924例超声检查发现先天性胎儿畸形78例,发生率为1.58%.结论 掌握先天畸形检查时机,按规定循序检查胎儿各系统器官,对提高胎儿先天畸形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莲香;张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在防止急性脑梗死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初次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治疗组(B组),A组90例,B组96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阿伐他汀);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d,用药1周,观察两组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增加的患者例数.结果 A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16例,占17.78%,B组NIHSS评分增加例数为7例,占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添加治疗增强了抗血小板的作用,显著降低了脑梗死进展加重的比例.
作者:朱木林;袁云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加强合理用药,为减少退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兴门诊部西药房2010年4~6月的门诊退药处方共136张进行统计,并分析退药原因.结果退药原因占首位的为患者因素,随后是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因治疗需要退药、收费差错、药房管理因素等.结论 必须加强医生、药师的培训,规范其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谢燕娇;刘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中95例CRP明显增高,异常率为58.28%;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的CRP异常率(43.1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1%,P<0.01).结论 CRP有助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彭梅;甘健;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7、14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同时观察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第7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7.3±3.4)g/L、(228.7±43.5)mg/L、(117.4±24.3)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2±3.2)g/L、(200.7±22.8)mg/L、(103.5±15.9)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8.3±3.3)g/L、(245.9±42.7)mg/L、(128.5±19.5)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5±3.4)g/L、(203.5±21.4)mg/L、(123.2±13.6)g/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患者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EN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魏伟;沈钎清;张金英;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