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许华英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属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所有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19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为敏感,敏感率为80.5%,其次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65.1%、63.6%和56.9%,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 61.5%、59.0%、57.4%、51.8%和50.3%.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率高,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学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订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 对152例疑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先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步检测,TPPA单独阳性16例,RPR单独阳性6例,二者均阳性130 例.再将130例二者均阳性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独阳性16例及RPR单独阳性6例的倍比稀释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 130例二者均阳性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为明显,ELISA及TPHA与TPPA初检结果比较一致.TPPA单独阳性的16例血清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出现1例阳性.16例TPPA单独阳性的样本经ELISA和TPHA复检后均为阳性,经TRUST复检后均为阴性,经SYP复检后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6例RPR单独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RPR和TRUST的阳性例数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结论 临床检测梅毒时应选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

    作者:夏映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人肿瘤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研究

    目的 构建携带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载体pAAV-Tum质粒,并建立一株稳定表达Tumstatin基因的HUVECs细胞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该细胞系中Tumstatin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唑蓝法检测该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构建的pAAV-Tum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能在HUVECs细胞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抑制该细胞增殖(0.335±0.011).结论 成功构建了pAAV-Tum重组载体,构建的重组载体能有效表达,为其后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子博;付祖娇;周江;罗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了解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的方法,探讨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总结临床使用血清PG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经验.方法 将60例有消化道病变的患者使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PG检测,计算PGⅠ/PGⅡ比值,然后以PGⅠ/PGⅡ比值正常与显著降低分为两组(A组显著降低,B组较为正常),检测30例健康对照组和30例胃癌组PG,后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A组与胃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PGⅠ、PGⅠ/Ⅱ比值分别为(32.67±12.65)ng/μL和2.5±0.8,胃癌组分别为(28.34±16.32)ng/μL和2.1±0.5,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5.23±19.44)ng/μL和4.7±0.7]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分别为(62.45±18.02)ng/μL和4.3±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镜检查发现A组56.7%的患者均出现癌变,但其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胃癌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结论 使用血清PG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胃癌病变,病变部位转移的可能性小,预后较好,而后发现胃癌病变的患者则容易转移,预后差.经临床研究发现,血清PG作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永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与预后相关性观察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中CRP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中95例CRP明显增高,异常率为58.28%;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等,CRP的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的CRP异常率(43.16%)明显低于无好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41%,P<0.01).结论 CRP有助于判断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彭梅;甘健;李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控制固定正畸牙龈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配合规范刷牙和单纯规范刷牙两种不同方式对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龈炎症的影响,为临床口腔正畸治疗中控制牙龈炎症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进行检测.结果通过临床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能有效、方便地降低反映患者牙龈炎程度的三项指数.结论 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含漱配合规范刷牙是控制固定正畸患者牙龈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36例门诊退药现象分析及体会

    目的 加强合理用药,为减少退药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对海南省人民医院国兴门诊部西药房2010年4~6月的门诊退药处方共136张进行统计,并分析退药原因.结果退药原因占首位的为患者因素,随后是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因治疗需要退药、收费差错、药房管理因素等.结论 必须加强医生、药师的培训,规范其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并注重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作者:谢燕娇;刘嫱;张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血糖、血脂和牙周情况的检查、分析,探讨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对参加体检者检测空腹静脉血中血糖、血脂的含量,抽取高血糖、高血脂患者225例(病例组)进行牙周检查,并随机抽取1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牙周状况采用牙周指数以及牙周综合分值评价,并将年龄分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缺失牙数为6.10±2.30,牙周指数1.62±0.32,健康对照组缺失牙数为3.21±1.40,牙周指数0.70±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后,老年组缺失牙数为7.20±2.68,牙周指数1.98±0.10,青年组缺失牙数为4.56±1.56,牙周指数1.42±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血脂水平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有相关性.

    作者:刘萍;曾诚;周淑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及生长的影响,探讨ATO对CML患者BMSCs可能发生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抽取慢性期CML患者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SCs体外培养,取第3、4代BMSCs,用不同浓度ATO处理,48 h后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整合素-β1 mRNA表达水平,72 h后观察BMSCs形态.结果 ATO可抑制CML患者BMSCs体外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对照组BMSCs整合素-β1基因表达水平为0.123±0.041,BMSCs在1.0 μmol/L及2.5 μmol/L浓度ATO作用下整合素-β1 表达升高,分别为0.658±0.129和0.426±0.090,5.0 μmol/L浓度ATO可明显抑制整合素-β1 表达(0.041±0.020).结论 不同浓度ATO对BMSCs 整合素-β1表达存在不同影响,对整合素-β1表达变化的干预有可能成为该类疾病新的治疗靶向.

    作者:庄琴;余先球;陆益龙;巴荣;朱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1 512例城镇居民体检的超声、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结果进行统计,选择体检中经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203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体检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脂肪肝患者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分别为(5.65±3.04)mmol/L、(5.85±2.29)mmol/L、(6.45±2.03)mmol/L、(79±69)U/L、(56±25)U/L、(70±20)U/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40±0.60)mmol/L、(4.56±0.79)mmol/L、(5.47±1.23)mmol/L、(27±15)U/L、(25±13)U/L、(34±19)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及肝功能损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作者:孟祥翠;祁从辉;李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泡沫法检测豆角皂甙食物中毒的调查

    从2011年4月起,因修建长春至珲春高速铁路,蛟河市来了1 000余名南方人(以安徽省为主),由于这些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与当地人差异较大,从7月下旬至10月,因食用炒豆角(豇豆宽)引发了3次群体性食物中毒.为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齐文信;张瑞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中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hs-CRP与PCT呈正相关(r=0.342,P<0.01),PCT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hs-CRP(17.5%),PCT灵敏度分别为85.0%、82.5%;PCT、hs-CRP的特异度分别为90.0%、48.3%;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2,P<0.01).结论 PCT与hs-CRP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CT测定诊断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特异度高于hs-CRP.

    作者:张杰;张颖;马晋;余其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两种鼻饲途径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2、7、14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4 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同时观察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结果 置管后第7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7.3±3.4)g/L、(228.7±43.5)mg/L、(117.4±24.3)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2±3.2)g/L、(200.7±22.8)mg/L、(103.5±15.9)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鼻空肠管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8.3±3.3)g/L、(245.9±42.7)mg/L、(128.5±19.5)g/L,鼻胃管组分别为(55.5±3.4)g/L、(203.5±21.4)mg/L、(123.2±13.6)g/L,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空肠管组反流率低于胃管组;患者腹胀、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危重患者中使用鼻空肠管给予EN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魏伟;沈钎清;张金英;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患者经过全程治疗与护理,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介入封堵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患者的护理应注重早发现、早治疗,注意密切观察尿液、监测肾脏功能,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

    作者:范晓英;杨省利;赵荣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0例健康对照组及60例AS组患者血清中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免疫复合物中OX-LDL-Ab进行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与AS组OX-LDL-Ab阳性率分别为0和91.67%,OX-LDL-Ab水平分别为(88.2±5.1)U/L和(285.2±5.5)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X-LDL-Ab可作为早期诊断AS发生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赵炜;刘小玲;田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178例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78例80岁以上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78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9.8 d.结论 术前积极处理并发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LC对高龄患者仍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汪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探讨献血中采血不畅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了解越来越多,无偿献血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然而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采血不畅,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给献血者造成痛苦,影响献血者的积极性,同时,血液的采集直接影响血液质量及成分血液制品制作效果.及时发现血液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正确处理,以保证血液质量及献血者安全.本文对采血不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对策,以减少采血不畅的发生[1].

    作者:唐泽萍;陈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伴三系病态造血初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病态造血特点、免疫表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87例 AML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免疫分型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例AML患者中发现12例(13.8%)伴有三系病态造血(AML-TMD),且属于M3以外的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的各亚型.AML-TMD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表达异常:主要为跨系CD33与CD19/CD7/CD38共表达(37.1%)与跨阶段CD34与CD11b共表达(43.2%),与无TMD的AML组异常表达(12.1%、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L-TMD首次完全缓解率低于无TMD的AM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TMD治疗后各系的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作者:惠红霞;石超;薛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先天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 在孕期及早发现胎儿异常,降低出生缺陷率,控制严重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方法 采用东芝纳米30影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0~4.2 MHz.分别于妊娠20~24、27~30、34~36周对胎儿进行系统检查.结果 4 924例超声检查发现先天性胎儿畸形78例,发生率为1.58%.结论 掌握先天畸形检查时机,按规定循序检查胎儿各系统器官,对提高胎儿先天畸形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莲香;张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父系表达基因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52例肝细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EG10表达,分别以31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和10例胎盘组织作为对照.回顾52例肝细胞癌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并分析各项指标与PEG10表达的关系.结果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38%(47/5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74%(21/31)]和正常肝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G10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肝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41,P<0.01).PEG10表达在肿瘤大小、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对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好,但其特异性不强.

    作者:陈锟;解新;孙和国;谭龙益;黄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清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损害早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糖尿病无肾病组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2例、糖尿病明显肾病组27例患者进行血清CysC、尿mAlb/肌酐含量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mAlb/肌酐、血清CysC含量分别为(148.25±35.42)mg/g、(2.87±0.98)mg/L,糖尿病明显肾病组分别为(396.56±62.80)mg/g、(5.26±1.74)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95±6.53)mg/g、(1.03±0.48)mg/L及糖尿病无肾病组的(18.90±8.30)mg/g、(1.14±0.7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中mAlb、血清CysC含量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伤中变化较明显.

    作者:朱建峰;顾锦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