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发莲
陕西省是大骨节病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区,全省10个地(市)62个县529个乡都有发病.病区人口600多万,1975年普查时现症病人为30.8万,2002年全省抽查估算大骨节病患者仍有29.2万人,严重的Ⅱ,Ⅲ度患者10余万人,患者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运动障碍,四肢肌肉萎缩,其中许多患者短肢畸形,丧失了生活劳动能力,严重制约了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病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极大障碍.几十年来,根据各种病因学说、发病条件和病人的症状体征,陕西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大骨节病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徐刚要;张宝弟;吕晓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会对新生儿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智能发育延迟而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成长,从而降低人口素质,为此在新疆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势在必行,简述如下.
作者:玛丽娅·阿布都克力木;帕丽达·阿不都艾力;艾比拜·买买提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新疆南部碘缺乏病区学生智商状况.方法 2003年3~4月,在新疆南部碘缺乏病流行区喀什、和田对16个乡的中心小学的5年级学生进行了智商测定,同时调查了各校学生甲状腺肿大情况并测定了部分学生尿碘.结果16所学校的5年级学生平均智商为71.00~90.80, 6所学校位于边缘状态,8所处于中下水平,仅2所学校学生达到中等水平,原重病区儿童智商仍明显低于原中等病区儿童智商,但智商与甲肿率及尿碘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和田、喀什地区小学生智商仍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艾海提·艾萨;王连方;张玲;付承;涂杰;阿布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信息服务中心是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收集、整理和传播医学信息的中心,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时期,更应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作者:张京萍;郑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19岁以下不同年龄和性别正常人群在VCG上的Q/R,S/R值及大R振幅在X,Y,Z轴上的投影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这些项目均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城市1个月至19岁正常人群中,选择经检查无心脏病者1 95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VCG描记,在VCG上测量与分析Q/R,S/R比值及大R振幅在X,Y,Z轴上的投影. 结果 Q/R值在性别上区别不明显,但在年龄上稍有所不同,男女的S/R 值在8岁前无性别上的明显区别,8岁后各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Rx值男性在10岁前,女性在8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在10岁~14岁,女性在8岁~14岁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男女在14岁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在1岁内男女的Ry较小外,其余年龄组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的区别;Rz值各年龄组的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各年龄组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结论该组人群的VCG各项指标在年龄和性别有所差异,因而应用这些项目监测心脏大小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作者:屈福荣;宋术亮;王殿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理州克山病病区及非病区人群发硒动态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差异的显著性.方法对大理州11个克山病病区县市366份发样、5个病区县的88份粮食样及1个非病区30份发样进行了硒含量测定分析,并对2个重病区人群发硒进行了11年的连续监测分析.结果克山病病区农业人口发硒水平在0.112~0.186 mg/kg,平均为0.154 mg/kg,粮食硒含量平均在0.016 mg/kg;病区非农业户的人群发硒含量达到0.208 mg/kg,而非病区发硒水平在0.267 mg/kg;病区农业人口的发硒水平与非农业人口发硒水平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病区农业人口与非病区人群之间发硒水平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人群发硒水平也有逐年上升趋势,与克山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呈正相关关系.硒预防克山病效果显著.
作者:杨林;周丽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新发现的古老病原体,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对其致病作用开始认识.巴尔通体的研究在国际虽属一新兴学科,但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其研究进展很快.
作者:杨发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查明乌什县近年来黑热病流行形势及其特点,为进一步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调查,流行史调查,媒介和动物宿主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4年当地共发现黑热病患者42例,死亡2例,病死率4.2%.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7.8%.流行集中在阿合托海乡6大队.在居民点内查到长管白蛉,6月下旬夜间人房白蛉密度为52~65只/人工小时.未进行全面调查.用免疫层析试条(rk39)检查22条家犬血液抗体均为阴性.对患者使用斯锑黑克按120mg/kg总量6d疗法效果良好.当地在1997年就有类似病例发生,1997~1999年共死亡6例.结论乌什县黑热病流行特点与喀什周围地区相似.但没有确切的传入证据,应当在加强防治的同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地流行的性质.
作者:左新平;邓志斌;阿里木;张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掌握昌吉市包虫病流行现状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住院包虫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1991~2001年市内四所医院共收治包虫病患者261例,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66%和51.34%.市区和农村各民族及不同职业间包虫病感染率、发病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棘球蚴在体内寄生于肝脏者占83.5%,寄生于肺脏为9.58%,脾脏、腹腔、盆腔分别为1.53%,其次为肾脏、脑、腰椎、骨.各职业间年龄以中青年为常见,占总发病率的67.87%.结论无论在市区或农村,昌吉市都为包虫病发病率较高地区.
作者:孟伟;谢红兵;哈力;孙玉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Eca9706增殖的影响,为新疆杏资源和阿魏蘑菇的开发利用及食管癌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以MTT、Bradford蛋白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0.1g/mL、0.01g/mL、0.001g/mL)的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的细胞存活量、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0.1g/mL的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食管癌细胞的生长及蛋白质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未见其对大鼠正常肝细胞BRL细胞存活量及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0.1g/mL的杏多糖与阿魏蘑菇醇提物对体外培养的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
作者:杨洪彩;张月明;邹红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西安市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市阎良、高陵、灞桥、未央和户县等各县一所小学8~10岁在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盐碘、水碘,并进行健康教育问卷,同时对当地部分育龄妇女进行尿碘监测和问卷调查.结果 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 6.7%,盐碘合格率87.8%,尿碘中位数243.2μg/L.结论西安市碘缺乏病通过食盐加碘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杨钢;陈伟;靳玲;姚培杰;马晓翔;谢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rine T)对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豚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牛磺酸对甲亢豚鼠心室肌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微电极技术,引导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观察在甲亢状态下牛磺酸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参数的影响.结果 (1)甲亢组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20, APD50, APD90, APD)及有效不应期(ERP)显著缩短,甲亢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幅度(APA),零期大除极速率(Vmax)无显著性变化;(2)加入牛磺酸后,甲亢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50, APD90, APD显著延长,而APD20及动作电位幅度(APA)无显著变化 ,零期大除极速率(Vmax)显著降低,ERP显著延长;(3)给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加入牛磺酸后,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20, APD50, APD90显著缩短,APD亦有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别,ERP显著延长,APA无显著性变化,Vmax显著性降低.结论 (1)较高浓度的牛磺酸可能对甲亢豚鼠的离体心室肌细胞膜的外向(主要是K+)电流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对甲状腺功能正常豚鼠的心室肌细胞,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钾外流;(3)无论是正常组还是甲亢组,在加入牛磺酸后,Vmax均出现显著降低,提示较高浓度的牛磺酸对心室肌细胞的INa也有影响.
作者:魏媛媛;帕尔哈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正畸治疗后期个别病例会出现牙弓后段局部小开牙合,上下颌牙齿尖窝交错关系未建立缺陷,采用MEAW技术加颌间弹力牵引进行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应用MEAW技术对方丝弓治疗末期进行精细调整,缩短了疗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尚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998年12月~2003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奎屯兵团)医院妇产科共收治异位妊娠166例,误诊21例(12.65%).其中门诊误诊16例,术前误诊5例.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分析如下.
作者:肖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学校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些事件说明部分学校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查找影响安全的有害因素,研究出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对策,确保学生用餐安全,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我们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所辖部分中、小学校餐厅的饮食卫生状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杰;祖木热提;辛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新疆结核病控制项目于2002年11月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疆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顾晓明;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实验测定亚砷酸钠及氟化钠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的LC50,然后以此为依据制定试验剂量(LC50的1/100~1/10),观察低剂量氟、砷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人淋巴细胞在经浓度为0.1,1μmol/L的NaAsO2及浓度为50mol/L的NaF染毒后,其MTT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氟砷联合作用对人淋巴细胞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经交互作用方差分析,尚不能认为氟砷联合作用对人淋巴细胞生长的抑制有交互作用(P>0.05),低剂量亚砷酸钠及氟化钠对人淋巴细胞均存在明显的毒作用;氟与砷之间对人淋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没有交互作用,仅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
作者:张杰;郑玉建;闫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要求,2003年新疆卫生厅组织调研组赴部分地、州、市,就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2002年初新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两项体制改革工作开始启动.自治区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7月正式成立,全区15个地(州、市)中有5个,96个县(市、区)中的24个成立了相应的卫生监督机构.
作者:匡谊;张明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结核病在新疆流行比较严重,各地区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不均衡,为此我们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吴刚;齐麟;安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