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97年新疆农三师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赵立志;杨忠英

关键词:传染病, 漏报, 调查报告, 农三师, 新疆兵团
摘要: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传染病报告工作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因传染病资料漏报,无法对农三师传染病的实际水平做出较准确的估计,也难以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农三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1997年进行了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乌什县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现状调查

    目的查明乌什县近年来黑热病流行形势及其特点,为进一步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例调查,流行史调查,媒介和动物宿主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4年当地共发现黑热病患者42例,死亡2例,病死率4.2%.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7.8%.流行集中在阿合托海乡6大队.在居民点内查到长管白蛉,6月下旬夜间人房白蛉密度为52~65只/人工小时.未进行全面调查.用免疫层析试条(rk39)检查22条家犬血液抗体均为阴性.对患者使用斯锑黑克按120mg/kg总量6d疗法效果良好.当地在1997年就有类似病例发生,1997~1999年共死亡6例.结论乌什县黑热病流行特点与喀什周围地区相似.但没有确切的传入证据,应当在加强防治的同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地流行的性质.

    作者:左新平;邓志斌;阿里木;张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EAW技术在正畸治疗后期应用

    在正畸治疗后期个别病例会出现牙弓后段局部小开牙合,上下颌牙齿尖窝交错关系未建立缺陷,采用MEAW技术加颌间弹力牵引进行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应用MEAW技术对方丝弓治疗末期进行精细调整,缩短了疗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王尚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97份血清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以直接检测病毒的病原体核酸,通过重复进行摸板的变性、引物与摸板的复性,使DNA链延伸,从而将靶序列在短时间内由fg级扩增到ug级.扩增产物在紫外线透射下,被溴化乙锭染成红橙色.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优点.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购进仪器设备以来,共检测了297份乙肝病人血清,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超;杨玉玲;梁继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疆结核病控制项目各地区病人发现不均衡因素评析

    结核病在新疆流行比较严重,各地区结核病患者发现情况不均衡,为此我们对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吴刚;齐麟;安建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传染病突发时期的信息服务工作

    信息服务中心是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收集、整理和传播医学信息的中心,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时期,更应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作者:张京萍;郑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巴尔通体在云南省的调查研究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新发现的古老病原体,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对其致病作用开始认识.巴尔通体的研究在国际虽属一新兴学科,但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其研究进展很快.

    作者:杨发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多菌性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01年9月12日,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13村3社聂某因办生日酒宴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测结果分析,证明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和雷极氏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刘登权;刘自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996年新疆墨玉县碘缺乏病综合防治调查报告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墨玉县居民家庭投放加碘器和儿童与育龄妇女肌注碘化油后的防治效果.方法 1996年用随机抽样法在9个乡镇27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进行了碘缺乏病的调查,采集儿童与育龄妇女尿样,尿样用酸消化砷铈法测定.结果调查8 133人,地甲病患病率40.01%,地方性克汀病患病率0.91%;16~35岁育龄妇女地甲病平均患病率为53.78%,地方性克汀病患病率1.42%,尿碘几何均数为(100.36±2.18)μg/L, 尿碘中位数140μg/L; 7~14岁儿童甲肿率为41.07%,地方性克汀病患病率为0.20%,2~6岁儿童360人,地甲病平均患病率53.78%,尿碘几何均数为(157.53±1.49)μg/L,中位数为174μg/L,大于100μg/L 的占83.61%.结论居民家庭投放了加碘器以及对儿童和育龄妇女肌注碘化油取得肯定防治效果.

    作者:马品江;沙尼亚·依克拉木;徐也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脾泡型包虫病1例

    泡型包虫病主要好发于肝脏,脾脏的泡型包虫病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阿不都·外力;夏尔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3年云南省鼠疫监测及防治概况

    目的了解云南省鼠疫疫情.方法 2003年按监测方案执行.结果云南省5地(州)8县(市)发生动物鼠疫,3县(市)波及人间.结论云南鼠疫依然十分活跃,德宏、红河两地(州)是云南省鼠疫活跃的中心地带.

    作者:李天元;苏丽琼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1997~1999年兵团传染病死亡调查及疫情报告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兵团传染病发病、死亡以及防治现状,提出防治策略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兵团14个师中有代表性地随机抽取调查单位,调查1997~1999年三年内的全部常住居民人口与死亡分布情况;统计兵团三年内传染病疫情报表所报告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结果兵团居民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粗死亡率为15.33/10万,在农牧团场男性高于女性,农牧团场高于城镇,贫困型农牧团场与非贫困团场之间以及南北东疆居民之间差别不明显;青少年死亡率较低;各类传染病中死亡率明显较高的是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死因构成排在第6位,与全国相比靠前;各种传染病与寄生虫病死因前3位分别是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和肠道传染病;婴儿传染病死因主要是肠道传染病,15岁以后,结核病与病毒性肝炎交替排在前两位,65岁以后结核病又占第1死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对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在各死因中排第7位;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排第6位.报告发病率为315/10万,报告发病人数前5位分别是菌痢、乙肝、甲肝、肺结核和麻疹;报告死亡率为0.20/10万.传染病在低年龄人群中发病较多,在高年龄人群中死亡较多. 结论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下降,不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死因谱中的位置与国内相比仍靠前;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仍未控制的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生物源性地方病和性病/艾滋病;传染病仍造成明显的潜在居民寿命损失;传染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还要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李凡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陕西省大骨节病防治总结报告

    陕西省是大骨节病危害特别严重的地区,全省10个地(市)62个县529个乡都有发病.病区人口600多万,1975年普查时现症病人为30.8万,2002年全省抽查估算大骨节病患者仍有29.2万人,严重的Ⅱ,Ⅲ度患者10余万人,患者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运动障碍,四肢肌肉萎缩,其中许多患者短肢畸形,丧失了生活劳动能力,严重制约了病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病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极大障碍.几十年来,根据各种病因学说、发病条件和病人的症状体征,陕西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大骨节病控制效果良好.

    作者:徐刚要;张宝弟;吕晓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张福田同志生平简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疆结核病防治项目进展与策略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新疆结核病控制项目于2002年11月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疆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顾晓明;吴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在小鼠细粒棘球蚴包囊形成中的意义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小鼠体内4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对包囊形成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接种棘球蚴头节,持续观察220d,检测血清中几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同时测定包囊的大小.结果时间延长,成囊率和囊体大小均有增加趋势.GM-CSF在包囊形成初期明显升高,IL-2和IFN-γ在中期明显升高,IL-4在后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囊的形成中,一个重要机制是Th2辅助的体液免疫与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在不同感染阶段交替活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王松;许晏;朱明;顾丹今;付玉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1年浙江宁海余山村肺吸虫调查

    宁波市位于浙江东部,东经120°~122°,北纬29°~30°.境内主要山脉为四明山,辖余姚、鄞县、宁海、奉化等6个县(市).西北部多为山区、半山区,主峰海拔1 020m,主要河流是甬江[1].周德宏自1979年在宁海县山区的溪蟹体内发现肺吸虫囊蚴后,随即在全县开展了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普查及第一中间宿主、野生动物自然感染情况和虫科调查,先后发现了宁海拟钉螺和哈氏并殖吸虫,并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还对病人诊断、治疗、疗效考核及对卫氏殖吸虫染色体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探讨[2].2001年,笔者在宁海县余山村进行了肺吸虫中间宿主的调查,并用活囊蚴喂狗,建立动物模型后,再用环孢素A进行化疗,以观察药物疗效,为临床应用该药治疗肺吸虫病提供参考.

    作者:柳建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3年新疆且末县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为了解且末县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现状,2003年10月13~20日对且末县的1个镇、11个乡进行了碘缺乏病(IDD)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吐尔地·吐逊;吾买尔江·托合提;吐尼沙·木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昌吉市包虫病回顾性调查报告

    目的掌握昌吉市包虫病流行现状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住院包虫病患者的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1991~2001年市内四所医院共收治包虫病患者261例,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66%和51.34%.市区和农村各民族及不同职业间包虫病感染率、发病构成比具有明显差异.棘球蚴在体内寄生于肝脏者占83.5%,寄生于肺脏为9.58%,脾脏、腹腔、盆腔分别为1.53%,其次为肾脏、脑、腰椎、骨.各职业间年龄以中青年为常见,占总发病率的67.87%.结论无论在市区或农村,昌吉市都为包虫病发病率较高地区.

    作者:孟伟;谢红兵;哈力;孙玉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4年新疆额敏县乡村中小学生包虫病B超筛查报告

    额敏县位于新疆塔额盆地东北部,地处北纬46°09'~47°03',东经83°24'~85°10',距乌鲁木齐市580 km,北以塔尔巴合台山脉为界和哈萨克斯坦接壤,东以白杨河为界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毗邻.额敏县境东西长123 km,南北长87 km,面积约9 532 km2,其中山地面积约占53%.额敏县总人口约14万人,其中哈萨克族65 080人,汉族58 440人.

    作者:木哈尼·木哈卖提江;古丽娜孜·塔西别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2003年新疆艾滋病疫情分析

    目的掌握新疆艾滋病的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结果 2003年新疆共发现1 060例HIV感染者,占前三位的地市分别是伊犁州直属436例,乌鲁木齐415例,阿克苏地区55例;男性827例,占78.02%,女性233例,占21.98%;感染者年龄小2岁,大71岁,以青壮年为主,20岁年龄组占48.11%,30岁年龄组占39.25%;以维吾尔族多,占85.00%;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HIV感染者总数的75.47%;感染途径不详也占相当比例(16.42%).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应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作者:陈晶;倪明建;董永慧;王冬莉;金涛;张艺;阿地力;郅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