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足细胞标志蛋白和胱抑素C检测及临床意义

丁雪晴;闾爱斌;刘俊慧

关键词:足细胞标志蛋白, 胱抑素C, 糖尿病, α1-微球蛋白, 肾脏功能受损
摘要:目的 探讨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对106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尿PCX、α1-微球蛋白(α1-MG)和血清中Cys-C、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等临床化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组尿PCX,血清Glu、Cys-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尿α1-MG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尿PCX和血清Cys-C能早期提示肾脏功能受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83例肝病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83例肝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PA及血清清蛋白(ALB).结果 血清PA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血清PA降低率均高于血清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PA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慧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对标准化患者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标准化患者(SP)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对传统的单向授课、单向评分是一种挑战.SP早是在1968年由美国Bokken等[1]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迄今为止,国外已有375所医学院校相继使用.

    作者:杨眉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尿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的患者168例,其中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组,非产ESBLs菌尿路感染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尿路感染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产ESBLs组对头孢菌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和留置尿管等是产ESBLs菌致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危险度值分别为15.121和8.847).结论 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临床上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作者:张希燕;肖青;陶元勇;陈静;范秀芳;张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影响

    腰椎穿刺(下称腰穿)是临床上脑部疾病患者诊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后卧位和翻身时间的长短影响到患者舒适度改变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106例腰穿术后患者两种卧位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青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3种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疗效评价

    目的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3种方法评价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的疗效.方法 家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7周和8周,分别给予吡喹酮治疗,治疗前后每周采血1次,分别用3种方法检测感染家兔治疗前后的血清DNA、IgG和环卵沉淀率(COPR)水平.结果 ELISA检测法在动物模型治疗6个月后,其血清抗体仍维持在一定水平;COPT检测法于治疗后5个半月在家兔血清中找不到阳性虫卵;PCR法在治疗后3个月的家兔血清中未扩增出DNA.结论 PCR法的疗效考核价值优于常规ELISA法和COPT法.

    作者:陆正贤;李松华;夏超明;荣荣;时长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减少经输血传播疾病危险的措施探讨

    为推动全球安全输血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大战略:(1)在政府支持下建立血站,确保为所有患者提供安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2)从低危人群中采集相对安全的血液;(3)对所有血液进行输血传染病相关项目的检测;(4)科学、合理地进行临床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作者:王晓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痰培养分离出人苍白杆菌1例

    人苍白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无色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近缘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往往与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该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临床比较少见.本院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人苍白杆菌,报道如下.

    作者:张帆;钟琼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32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输血前抗体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笔者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632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小梅;罗丽杰;黎四平;黄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CRP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TC、TG、LDL-C 、Apo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TC、TG、LDL-C及CRP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炎性反应指标CRP、LDL-C及Apo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IGT患者90例,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及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试验.试验前后观察血浆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 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15周后,血浆ET、CRP显著下降,NO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3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IGT患者血浆ET、NO及CRP水平.

    作者:唐志浩;梁道斌;徐贞;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贝克曼CX3型急诊生化分析仪复合校准液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 研制适用于贝克曼CX3型急诊生化分析仪的复合校准液,降低检测成本.方法 在参照原装校准液的基础上,自拟配方配制3个水平校准液,并与原装校准液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自配校准液能顺利通过仪器定标,检测结果与原装校准液相关性较好,稳定时间较长,未发现对电极有损害的迹象.结论 自配校准液能满足该仪器对临床标本的检测要求,能代替原装进口校准液.

    作者:杨文杰;柯振符;刘发河;彭彩霞;邱小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系列变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人员,将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分别在施灸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隔药饼灸后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隔药饼灸能改变健康人血细胞的状态,调节机体血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雷勇;田岳凤;张斌仁;王军;王格洪;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宁地区成人空腹血脂水平调查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空腹血脂水平的调查,了解安宁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患病率.方法 应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体检人群的空腹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TG、TC、LDL-C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结论 安宁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男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有差异.

    作者:许文艳;吕景良;谭秀倡;杨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24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尿路感染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45例尿路感染菌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为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革兰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结论 分析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有助于临床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安全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杨家宏;吴建刚;彭先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81例入院前后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病原菌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入院前后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析,以期找到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取患者痰液进行分离培养,并用德灵AS-4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对环丙沙星有很好的敏感性.结论 环丙沙星具有抗菌谱广、价格低廉等优点,适于在痰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应用,痰培养结果出来后再做适当调整.

    作者:施城东;费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偶氮胂Ⅲ法和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检测血清总钙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对检测血清总钙常用的偶氮胂Ⅲ法和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 使用偶氮胂Ⅲ法和OCPC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试验,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结果 偶氮胂Ⅲ法和OCPC法的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性均符合要求[回收率达到(100±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6 3,P<0.01,且符合r≥0.975),线性上限均为3.75 mmol/L,能满足临床要求,两种方法基本上不受黄疸、溶血及脂血的干扰.结论 偶氮胂Ⅲ法与OCPC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及抗干扰方面基本一致,而且试剂单一,使用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血清总钙的日常测定方法.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抗菌药物广泛大量地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水平越来越高.产生药物失活酶是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发展迅速,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障碍,我国以CTX-M型ESBLs为常见.本文对CTX-M型ESBLs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爱琴;元刚;吴昭怡;洪晓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膳食纤维饮食配合腹部按摩对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配合腹部按摩对卧床骨折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骨折合并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膳食纤维、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骨科卧床患者及早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其改善便秘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桂华;李洪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梅毒检测常用方法对梅毒诊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梅毒患者用TRUST进行原倍和滴度试验,并采用比试剂操作要求多1倍的TRUST悬液进行检测,同时联合TPPA进行检测,并用97例非梅毒标本作对照.结果 TPPA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检验,P<0.05).采用改良TRUST即2倍TRUST悬液以及TRUST滴度试验对早期梅毒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原倍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滴加2倍TRUST悬液以及进行TRUST滴度测定与TPPA联合检测可提高梅毒的检出率,为梅毒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邓兆享;彭杰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并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纸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扩散法检测ESBLs,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相关文件进行判断.结果 116株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菌43株,检出率为37 1%;82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ESBLs菌30株,检出率为36.6%.产ESBLs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严重,产酶菌株耐药率很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防止ESBLs产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恒;江立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