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培养分离出人苍白杆菌1例

张帆;钟琼燕

关键词:人苍白杆菌, 肺炎, 痰/分离和提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摘要:人苍白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无色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近缘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往往与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该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临床比较少见.本院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人苍白杆菌,报道如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对标准化患者培训的认识与思考

    标准化患者(SP)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对传统的单向授课、单向评分是一种挑战.SP早是在1968年由美国Bokken等[1]提出,以后逐渐推广开来.迄今为止,国外已有375所医学院校相继使用.

    作者:杨眉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乳酸全自动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血清乳酸的全自动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在贝克曼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清乳酸测定.结果 所建立的氧化酶法全自动血清乳酸测定方法其血清乳酸回收率为98.49%,线性范围可达16.0 mmol/L,批内变异系数(CV)1.83%、批间CV2.25%,轻、中度黄疸和溶血标本对血清乳酸的测定无显著干扰,210例健康儿童血清乳酸值为0.56~2.60 mmol/L(x±2s). 结论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乳酸快速、准确、简便、可靠,线性范围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胡彬;黄彩芝;周舟;郭宽鹏;李爱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83例肝病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对83例肝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PA及血清清蛋白(ALB).结果 血清PA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血清PA降低率均高于血清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组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PA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慧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偶氮胂Ⅲ法和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检测血清总钙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对检测血清总钙常用的偶氮胂Ⅲ法和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法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 使用偶氮胂Ⅲ法和OCPC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试验,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及干扰因素等.结果 偶氮胂Ⅲ法和OCPC法的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确性均符合要求[回收率达到(100±5)%)],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6 3,P<0.01,且符合r≥0.975),线性上限均为3.75 mmol/L,能满足临床要求,两种方法基本上不受黄疸、溶血及脂血的干扰.结论 偶氮胂Ⅲ法与OCPC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及抗干扰方面基本一致,而且试剂单一,使用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血清总钙的日常测定方法.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痰培养分离出人苍白杆菌1例

    人苍白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一般认为是属于无色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的近缘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往往与患者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该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敏感,临床比较少见.本院从1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人苍白杆菌,报道如下.

    作者:张帆;钟琼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71例小儿癫痫血氨含量分析

    高氨血症和血氨过多症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理性改变,在小儿代谢性脑损伤或脑梗死、脑炎、脑血管疾病中已有较多报道,但小儿癫痫与高血氨的关系报道较少.本院2008年1~9月对271例小儿癫痫患者进行了血氨含量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玲;刘茂松;成求国;郭宽鹏;唐喜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225例女性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在女性生殖道的感染状况及其药敏试验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25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Uu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0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225例患者中Uu阳性108例,阳性率为48.0%.Uu对10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分别是美满霉素(97.2%)、强力霉素(96.2%)、克拉霉素(85.0%),但对甲砜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很强的耐药性,其敏感率分别为27.8%、1.8%及0.9%.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Uu感染率较高,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是治疗Uu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李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系列变化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健康人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人员,将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等穴施灸,分别在施灸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隔药饼灸后红细胞、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隔药饼灸能改变健康人血细胞的状态,调节机体血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雷勇;田岳凤;张斌仁;王军;王格洪;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632例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输血前抗体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笔者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632例输血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小梅;罗丽杰;黎四平;黄慧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梯形微板法与手工试管法检测ABO血型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ABO血型的准确度以及对ABO亚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能力.方法 通过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梯形微板法与手工试管离心法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对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梯形微板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22%(3/13 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37%(5/13 555);手工试管离心法对亚型的检出率为0.015%(2/13 555),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为0.007(2/13 555).结论 两种方法对ABO血型判读准确率均为100﹪,但微板法对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于手工试管法.

    作者:陈玉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自1968年Mccune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断胰胆疾病以来,该技术已成为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无论是诊断性还是治疗性ERCP均为微创或有创性技术,其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少部分并发症是致命性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如何经济、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AP是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本文就ERCP术后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车平;王洪林;凌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症肝病患者肠道感染中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为了解重症肝病患者肠道感染中真菌感染情况,便于临床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对258例住院重症肝病患者的粪便进行了真菌培养及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标本来自2005~2007年本院消化科住院已确诊的肝硬化、腹水、肝癌、重症肝炎等重症肝病患者.

    作者:杜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比较输注未去除白细胞血液与去白细胞血液ECC心脏手术患者各52例,观察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指数(RI)和X线胸片情况.结果 术后RI和机械通气氧合指数及X线胸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对ECC心脏手术患者肺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黄敏;王艳;刘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Xantus全自动加样器的维护保养

    Xantus全自动加样器以其吸液量大、加样快速准确、精度高、加样针管壁薄、内径相对较大不易堵塞、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深受广大检验人员的青睐.但是如果日常使用维护不当,将会影响加样器加样精度和使用寿命,特别是微量加样不准确,将导致弱阳性标本漏检,给采供血工作带来隐患.

    作者:陈玉碧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2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心病合并AMI多见于老年人,22例中延误诊断14例(63.6%),误诊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死亡9例(40.9%).结论 肺心病可合并AMI,及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可早期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唐国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碘酸-希夫染色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高碘酸-希夫(PAS)染色的操作过程,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病理诊断和研究.方法 取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进行PAS染色.结果 在染色过程中,需注意固定液选择、试剂配制质量、试剂保存方法、染色时间等细节.结论 注意PAS染色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使染色达到理想效果,对病理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剑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两种体位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的影响

    腰椎穿刺(下称腰穿)是临床上脑部疾病患者诊疗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术后卧位和翻身时间的长短影响到患者舒适度改变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106例腰穿术后患者两种卧位方法进行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青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安宁地区成人空腹血脂水平调查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空腹血脂水平的调查,了解安宁地区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血脂的患病率.方法 应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体检人群的空腹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结果 TG、TC、LDL-C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结论 安宁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男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有差异.

    作者:许文艳;吕景良;谭秀倡;杨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520例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市晋安区520例体检人员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酶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老年组HBsAg阳性率(25.3%)显著高于青年组(8.6%)和中年组(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抗-HBs阳性率(71.9%)明显高于中年组(38.5%)和老年组(44.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年组和老年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抗-HBc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抗-H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组人群HBsAg阳性率较低(8.6%),但抗-HBs阳性率高(71.9%),这可能是我国推行乙肝疫苗接种所产生的效果.中年组和老年组人群抗-HBs阳性率偏低,提示其为HBV易感人群.老年组人群抗-HBs阳性率较高,可能是HBV既往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结果.

    作者:付林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住院患者部分不合格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检查标本.结果 在输液同侧采血、溶血标本、标本量多或少、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等,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作者:覃瑜;戴庆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