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良英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常规检查主要使用的抗凝剂,它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但EDTA-K2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血小板形成凝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EDTA-K2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的病例虽然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若不及时发现和鉴别,会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甚至引起误诊,增加患者的负担.现将本院近期在临床中遇到的1例典型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杨;丘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异位妊娠(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占妇科疾病的48.5%[1].近20年来,EP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报道,同20世纪70年代相比,该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升高近3倍,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EP向着诊断早、准确率高的方向发展,EP的误诊、漏诊的概率减少,随着对保留生殖能力的重视,保守治疗已成为EP治疗的主要手段.研究发现,早期EP(妊娠4~5周)的保守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治疗后输卵管恢复正常、再育率高[2].现将预测异位妊娠的血清标志物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作者:马秋英;刘陶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生物化学常规项目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检测仪校准的有效方法,了解不同项目在不同时限需要重新定标校准,作为本实验室检验合理化的工作模式,确保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将本实验室所做的常规生物化学检测项目每次定标校准后,12 h为1周期,检测1次质量控制血清结果,以相对偏倚小于1/3 CLIA′88的允许误差为标准建立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监控,连续监测1个月.结果 校准时限在12 h的有钾、钠、氯;24 h的有钙;3 d的有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氮、肌酐、磷;1周的有总蛋白、清蛋白;2周的有镁、淀粉酶;1个月的有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尿酸.结论 科学、定时地进行项目校准,建立起合理化的室内质量控制系统,是保证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所有项目结果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鄢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把1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为训练6个月后,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行为训练后,NOSIE总分和积极因子总分较训练前高,消极因子的总分下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疗法能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蓉;朱明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过程中,偶然发现已知的阴性HBsAg标本,当其前面连续有2个HBsAg阳性标本时,可使阴性HBsAg标本出现假阳性.排除操作中的干扰因素后[1],笔者怀疑是电解质检测过程中仪器吸样时造成的标本之间交叉污染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原因,笔者进行了验证实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小强;汪旭强;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与精神病的发病率有无关系,比较各类精神病患者与血型有无关系,找出不同血型与精神病患者发病相关性,为精神病的早期干预提供可行性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患者603例,采用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型试剂正定型法测血型.结果 (1)603例患者中A型患者198例,B型患者155例,O型患者199例,AB型患者51例,与汉族人血型比较,A型:31.31%;B型:28.06%;AB型:9.77%;O型:30.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不同类型精神病患者中各种血型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分布比例与汉族健康人群血型的分布比例并无明显差异,在各种具体精神病分类中ABO血型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吴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做好围手术期的身心护理,了解腹部手术患者手术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采用自制的围手术期的心理调查,对1999~2007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了心理调查,现介绍如下.
作者:亢玉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39岁,因停经28+3周,腹胀痛1+月,加重伴咳嗽、咳痰1 d,于2007年8月27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7年2月9日,预产期2007年11月16日.
作者:石天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提高检验质量是检验医学界永久的主题,质量控制(QC)活动不仅仅是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控制(EQA),还包括其他更多的作业技术活动,诸如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检验质量[1-2].
作者:杨利黎;李炳芝;郭伟;都国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前,尿液分析仪已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仪器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本院使用的MH-4280KB尿液分析仪与磺柳酸法检测尿蛋白和显微镜法检测白细胞(WBC)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从单纯的对生理疾病的护理,转变为包括生物、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现代护理模式.如何提高精神科康复病房的护理质量,是目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常履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纯红再障)系骨髓红细胞系选择性再障所致的一组少见的综合征,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录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冠心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则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时地发现AMI患者及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挽救AMI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作者:党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称甲亢)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甲状腺功能增高,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兴奋性增高、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及突眼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缺少相关疾病知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患者选择意识增强和选择范围的扩大,各医院都存在患者流失现象.为探讨本院内科患者自动出院原因及对策,笔者对本院内科2006~2007年自动出院患者治愈后和出院原因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唐峰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使用不同型号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对检验质量及临床诊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应用迪瑞公司的阳性尿液质控品对H-100尿液分析仪进行56次室内质控结果分析,对H-100及BW-200分析仪进行连续10次测试,并用这2台尿液分析仪对100例新鲜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测试,以评价这2台尿液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张惠琴;余红彬;鲁卉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临床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对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前瞻性监测产ESBLs菌的情况,并对感染者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是:头孢噻肟钠为95.3%,阿莫西林加棒酸为72.2%,产ESBLs菌感染者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72%)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感染者(35%),P<0.05;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诱导ESBLs的产生.结论 严重的基础病、高龄、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住院者是ESBLs菌感染的易感宿主;皮质激素、化疗及介入性疗法是ESBLs感染的高危因素.滥用抗生素是产生ESBLs的重要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ESBLs产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廖致红;马丽梅;潘柳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定期体格检查的意义非常明显,能使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重要的是让医务工作者在每次的体检结果中发现问题,积极主动地对疾病进行预防,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大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现将本单位每2年1次的妇科普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晏永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感染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型E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病毒复发转归的意义.方法 152例的CA患者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法及S-P免疫法对初发和复发CA患者的活检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织进行检测,HPV6型E7早期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呈棕黄色伴少许胞质着色为阳性,阳性率大于或等于15%者为阳性组织.结果 152例CA患者中有91例HPV6型感染,感染率为59.9%.其中56例为初发患者,35例为复发患者;18~38岁53例,38~48岁26例,48~60岁12例;男52例,女39例.56例初发患者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5%,35例复发患者的活检组织HPV6型E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27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HPV6型E7蛋白阳性率为0%,HPV6型E7蛋白在初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以及复发CA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发与复发CA组织相比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型E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例18~3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71.7%,26例38~48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9.2%,12例48~60岁患者的阳性率为66.7%,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患者中阳性率为75.0%,39例女性患者中为64.1%,阳性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HPV6型是CA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HPV6型早期蛋白E7在HPV6型感染的CA初发和复发组织中的表达和在正常生殖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年龄、性别无关;HPV6型早期蛋白E7的含量与其病情有着必然联系.
作者:汪衍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