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蜂毒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胡建军;刘咏君

关键词:蜂毒, 循环系统, 化学成份, 肥大细胞, 芳香气味, 多肽类, 贮藏, 液体, 脱粒, 酸性, 明肽, 蜜蜂, 分泌, 毒液, 毒腺, 比重
摘要:蜂毒(Bee venom),蜜蜂毒腺和副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毒液,平时贮藏在毒囊中,刺蜇时由螫针排出。刚排出的蜂毒是一种透明淡黄色液体,味苦,呈酸性反应,pH值为5.0~5.5,比重为1.1313。蜂毒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主要含有蜂毒多肽类、蜂毒明肽、肥大细胞脱粒多肽(MCD-肽)、……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药炮制与时间关系的重要性

    中药治病讲究道地药材,依法炮制。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炮制质量对中药治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质量的优劣又受到药材自身品质、操作技术、工艺流程、辅料用量、炮制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时间因素与炮制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炮制理论,提高炮制药品的质量,就必须把握好时间与炮制的关系。笔者大致归……

    作者:石进辉;石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医学人文学科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西方医学教育中已将其列入核心课程。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今天的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学科将担负起传承医学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角色。

    作者:刘剑;刘佩珍;刘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PN37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17.5%;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显效率44.4%。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PN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涛;郝拥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斑秃30例

    斑秃中医又称“油风”,俗称“鬼剃头”,笔者用中药益气养血法,配合梅花针扣刺及鲜生姜涂擦局部联合应用治疗30例,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小于20岁3例,21~30岁10例,31~40岁12例,大于41岁5例;年龄小者15岁,大者55岁,平均年龄33岁;农民5例,工人5例,教师12例,干部6例,其他……

    作者:贺吉德;王新会;凌京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的护理体会

    2001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8~65岁。经对症处理和精心护理,9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现将10例病人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1 急救与护理 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备齐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让病人卧床,保持安静,清洁呼吸道。呕血时,将……

    作者:徐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试论阴阳升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它赖以产生的根基,以及所依附的物质基础和应用的环境。升降理论也不例外,总的来说,它是以描述人体气机运动形式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理论。虽然历代医家所处的时代不同,自然气候各异,地区环境有别等等原因,创立了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一理论始终植根于阴阳学说,依附于人体的脏腑功能,阐明了人的生理、病……

    作者:郝凤丹;彭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枸杞子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主要成份有甜菜碱(betaine)、枸杞多糖(Polysaccharide of Lycium barbarum)和莨菪亭(scopoletin)等。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枸杞提取物特别是枸……

    作者:聂继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重用泽泻治疗泄泻验案二则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重用泽泻配伍治疗泄泻,获得较好疗效。 例1,病人吴××,男,52岁,于1999年10月20日就诊。患者1周前因受凉致鼻塞、流涕、打喷嚏,曾服用VC银翘片、感冒通等药物,效果不佳,且于5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腹泻,泻下急迫,大便水样,腹痛轻,查大便常规无异常,遂在单位……

    作者:李慧;杨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皮肤针加拔罐与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对比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皮肤针叩刺加拔罐、温针灸治疗本病,观察58例,并设皮肤针拔罐组(治疗组)31例和温针灸组(对照组)27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小35岁,……

    作者:姜劲峰;李玉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把知识管理融入中医医院管理的理论探讨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正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知识、技术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成为组织竞争力的源泉,旧的管理方式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知识成为新阶段管理的主题。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医院,尤其是中医医院面临着知识……

    作者:马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调补肝肾法治疗崩漏50例

    用调补肝肾法自拟调肝汤治疗崩漏,疗效显著。强调用药注意:①药味阴阳厚薄相互引用;②通补兼用;③固冲任加收涩之品;④养于肾,温凉辨明;⑤青春期重补肾,生育期重调血、化瘀、柔肝,更年期益健脾护中气。

    作者:田慧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老年病从肾虚血瘀论治的意义

    近年来,我们针对诸多老年病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及观察,发现许多老年患者临床多表现有头晕、头昏、健忘、腰酸、腿软、耳鸣、疲乏易倦,不耐久劳,夜尿多、尿后余沥未尽,性欲减退等一系列肾虚之象。……

    作者:韩荣;郭静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癖丸治疗乳腺增生216例疗效观察

    乳腺增生病近年来已成为妇科中的常见病,多见于18~50岁的妇女。我们自1995年6月~2000年6月采用自拟乳癖汤煎剂改为免煎中药乳癖丸剂治疗乳腺增生216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8~50岁;病程短3个月,长10年;月经正常160例,月经失……

    作者:杨晓媛;张富永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内外合治带状疱疹38例

    笔者1998~2001年间曾实施中药内服和外用擦剂治疗38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7~68岁;病程长3周,短6天。皮损均为水泡密集出现。 2 治疗方法……

    作者:柳文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胬肉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观察

    目的:胬肉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疗效观察。方法:通过普通方法及对马贤智主任所著《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后抗复发作用》一文中的胬肉手术术式配合中药治疗,针对200例210只眼进行手术。其中10例12只眼采用普通术式,余190例198只眼采用马氏改良术式同时配合中药治疗。结论:经对比观察普通方法复发率为80%,而通过胬肉自体带蒂结膜瓣移植术配合中药治疗的病人,无一复发。

    作者:闫希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

    笔者自1995~2000年对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自拟方益气养阴汤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为门诊病例,经中西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科治疗。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0~60岁;病程均在2~8年以上。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丁月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概况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和天然药的单方和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可供注人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或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中药注射剂虽然出现较晚,但因其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剂量准确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广为应用,发展很快。现就中药……

    作者:巴特尔;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清肺止嗽饮”治疗小儿咳喘体会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若未予及时的对症治疗,或用药护理不合理,治疗不彻底,或体虚反复感染,机体免疫力低下,给以后的治疗造成困难,此时再用西药常无显效,且有碍小儿脾胃运化。笔者自1997~1999年临床工作期间,每遇小儿久咳迁延不愈者,即采用自制清肺止嗽饮,经统计50例患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明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气血两清汤”配合“四合一膏”治疗银屑病进行期53例

    应用“气血两清汤”配合“四合一膏”同治银屑病进行期53例。病例选择银屑病进行期。结果本组中2~3周临床痊愈者9例,4~8周临床痊愈者38例,治疗4周以上原发皮损消退,但不断有新出皮损者6例。结论:说明本方内服外擦,联合应用对治疗寻常型销屑病(进行期)者效果较好。

    作者:杨惠民;李晓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为中医教育把脉、处方(续)

    2.4 提心吊胆,救死扶伤 中医大学毕业后,还需要一个在临床实践中消化和学习的过程,才可望在5到10年以后成为中医临床的行家里手。所以毕业以后的5到10年,是每一位大夫成长、成熟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毋庸置疑,毕业生进入医院工作时,为担心、害怕的是出现医疗纠纷。……

    作者:李致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