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红;谭英;孙颖
中医与西医由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虽其研究对象同为人这一客体,但确由于不同的对疾病的认识角度,使两者在表述上大相径庭.现在,由于西医不断地将现代多学科、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及研究成果运用于西医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故而产生了飞速的发展,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加大.
作者:宋国宏;耿进成;冯连成;郎斌;张恩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西北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气候炎热干燥,尿石症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我院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配合中药排石治疗17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盐酸麻黄碱稳定性.方法:通过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贮存;分别不同月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贮存稳定性良好.结论:此条件适合盐酸麻黄碱贮存.
作者:姚新标;张文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小儿厌食症以长时期食欲减退,消瘦为特征[1].厌食症若长期发展,可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以及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机体免疫力低下,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易患各种疾病[2].笔者自2001年至2004年对我院门诊、住院厌食症患儿273例,用参苓白术汤加减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江;张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目前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笔者自2000年3月至2003年2月,用自拟的益肾除痹汤治疗RA6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9例作对照组,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许多中药活性成份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由于其理化性质如极性大、水溶性差等原因,造成口服吸收差,或胃肠道刺激性较大,或不良反应较强,从而影响了在临床的应用.将天然活性成份与磷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复合,得到天然活性成份磷脂复合物(phytosomes),可有效地提高天然活性成份的体内吸收,显著地改善其生物有效性.
作者:王伟;陈新梅;孙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亦为眼病致盲的主要因素.DR发病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我们自2002年至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帕尔扎提;燕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的胆固醇或甘油三脂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症.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已逐年下降.
作者:热孜万;王静;沈宝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医肝癌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主病在肝,渐为癥积而成.临床以右胁肿硬疼痛、消瘦、食欲不振、乏力或有黄疸或昏迷等为主要表现.
作者:张洪亮;张震中;王登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期痴呆的特征为进行性智能衰退.其早期的表现主要是记忆力障碍,尤以近事记忆障碍更甚.病人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轻度减退,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在紧张情况下不能保持良好工作能力,工作中容易出现疲劳与焦虑;病人感到要持久地从事某一项工作愈来愈困难;不能完成复杂的精神活动或工作,精力不够充沛,行动欠灵活;对原喜欢的事物缺乏兴趣,分析和领会及综合能力下降,判断常常发生错误,抽象思维困难,并可有疑病症.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有些病人早期还可表现性格改变,大多为原有性格特点的病态演变,固执者变得偏狂,勤俭者变得吝啬,开朗者变得浮夸,谨慎者变得退缩.
作者:马晓娟;娜依兰;阿依努尔·努尔加合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保证住院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品,同时全面配合医保制度顺利实施,我院近年来加大了中心药房的管理力度.现就我院中心药房在实行摆药制度的过程中,对各方产生的影响分述如下.
作者:魏晓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肾炎康丸为我院自制药品,是由黄芪、白术、桑寄生、山药、枸杞子等15味中药制备而成的中药浓缩丸剂.具有补气健脾、益肾利水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通过对制剂中的黄芪、白术、桑寄生等建立了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可靠,为制定本品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常志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鸡内金来源于雉科动物家鸡C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的内壁.宰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为临床常用药.主含胃液素、角蛋白及多种氨基酸,微量胃蛋白酶等.具有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之功效.近,我们在抽样检验中发现,鸡内金的特征,于<中国药典>2000版所述鸡内金的特征,有较大差异.借此伪品现作简易鉴别法.
作者:哈丽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是中医界盼望已久的一件大喜事.<中医药条例>的出台,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工作保障,对推动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张太芳;冯国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PBL教学的介绍和运用探讨,认为在中医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的全新的一代医生.
作者:郭小鹏;崔崎;马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明代杨继洲撰著的<针灸大成>是一部蜚声针坛的历史名著.学习<针灸大成>文选及<针灸大成>病案三十余首,深刻体会到杨氏临证用针选穴别具匠心,安排合理,疗效显著,不愧为明代的针灸大师.分析针灸学术思想,具体体现杨继洲临证十要素.
作者:尹改珍;宋晓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巴戟天及其伪品进行鉴别.为巴戟天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玲;田红林;李延升;刘晓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颈椎摇扳法属于颈椎扳法的一种,是临床中常见颈椎部被动活动的治疗手法之一.是通过对患者颈部的被动摇扳等操作而达到调整颈椎椎体间关节、小关节及钩椎关节之错位状态,并改变颈段之力线及椎管内外平衡,从而获得临床疗效的方法.但是颈部脊髓是脑与躯干相连的重要枢纽,颈部脊髓较粗大,而椎管并不相应扩大,故颈椎管腔相对狭窄,脊髓活动空间较小,这就使此摇扳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此手法的使用必须是医疗工作者,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者方可.下面从摇扳法的机理方面及临床运用体会做一探讨.
作者:王程;艾则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溃结汤治疗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85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溃结汤治疗)与对照组39例(SASP、强的松治疗),治疗1月后评价疗效并随访6月至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2%△,有效率95.7%△△,复发率6.5%△△△,对照组分别为41.0%、71.8%、23.1%,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05.△△△P<0.05).结论:溃结汤治疗UC疗效较好,没有明显副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溃结汤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抗免疫损伤性炎症及调节肠运动有关.
作者:马友全;白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缓宫止痛颗粒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妇科研究并经临床验证后开发出的院内制剂.功效补气缓急、祛瘀止痛、解痉.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服缓宫止痛颗粒,对照组20例用元胡止痛片;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近期治愈率70%,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对照治疗前后雌二醇(E2)有下降趋势、孕酮(P)有上升的表现(P均<0.01),初步探讨了其镇痛原理.
作者:孙红;程慧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