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心络临床应用研究

罗俊芳;张全意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临床, 应用研究,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 土鳖虫, 副作用, 组成, 综述, 中药, 蜈蚣, 人参, 全蝎, 疗效, 功效, 蝉蜕
摘要:通心络胶囊是由人参、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管花肉苁蓉软胶囊的研制

    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renk)RWight)是列当科肉苁蓉属植物肉苁蓉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其主要活性成份有肉苁蓉苷A、甘露醇、松果菊苷、麦角甾苷、甜菜碱、环烯醚萜等.

    作者:卿德刚;倪慧;贾晓光;郭雄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制活血散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体会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使用自行研制的外敷中药活血散治疗膝踝关节扭伤,小腿软组织损伤等取得明显疗效,证实此药有明显消肿止痛作用,功能恢复快,而且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麻合木提;玛丽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身柱穴刺血拔罐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60例

    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中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血管神经性头痛发作时头部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的疾病,主要与情绪、遗传和职业等因素有关.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身柱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欧亚;宋边江;张彦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丹参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丹参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应用早而且广泛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丹参活性成份的药理研究新进展,以及有关丹参复方的研究概况.

    作者:范慧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方通淋栓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通淋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通淋栓中紫草、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雪莲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复方通淋栓中的紫草、红花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在1.44μ.g/mL~12.96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7%(n=9),RSD为1.02%(n=9),稳定性试验RSD为0.68%(n=5),重复性试验RSD为0.83%(n=5),精密度试验RSD为0.67%(n=5).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通淋栓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琴;魏改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痔术后辨证施护的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痔是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座、负重、远行等,致血行不畅血液瘀积,热与血相搏,则气血纵横、筋脉交错、结滞不散而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痔的中医证候可分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等型.我科采用外剥内扎术加肛门皮下组织美兰注射剂神经阻滞术治疗,并配以分期分型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通心络临床应用研究

    通心络胶囊是由人参、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罗俊芳;张全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柴饮汤对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一组症候群的总和,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

    作者:刘丰;马丽;李凯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学教学法浅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积累越来越多,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加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类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使人类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健康问题.这些都使医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医学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高等医学院校怎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医学人才.

    作者:景玉霞;范秉实;郭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验证证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寻找辨证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药干预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以单支、双支病变为主,痰浊壅塞型多见3支以上病变.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痰浊壅塞型病变积分高.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痰浊壅塞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作者:虞红新;关继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乐力胶囊配合中药补肾填精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30例

    骨质疏松症是人体衰老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骨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的全身性骨骼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以骨矿物含量逐渐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导致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我科选择自2006年12月~2007年2月门诊就诊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30例,采用乐力胶囊配合中药补肾填精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娜;韩荣;袁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导赤散加减治疗心火上炎型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

    我们于2004~2006年应用导赤散加减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均经口腔科确诊治疗后反复发作不愈,转入中医门诊治疗.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心火上炎型.30例均为成人,女17例,男13例.

    作者:胡新华;朱慧玲;于月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初探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病,目前已被众多学者认为属癌前疾病之一,常伴有肠腺化生和(或)异型增生.有关研究已经证实,胃粘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减轻或阻止癌前状态的发展,是目前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1].为探讨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临床总结,我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按照以下4个类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赵丰良;兰永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疗效.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43例因不同腹部手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43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无一例再手术,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3周内恢复例数、4周内恢复例数和平均胃管放置时间方面比较均有较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疗效显著,应尽量避免再手术.

    作者:杨东鹰;段绍斌;居来提·艾力;樊晓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定位诊断及治疗

    顽固性鼻出血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是耳鼻喉科诊治难点之一,其原因在于有些鼻出血部位难以准确定位,特别是波动性的反复性鼻出血.自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均为反复性鼻出血2次以上病例.我们采用鼻内镜下准确定位后,予以电凝、微波、中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罗永海;李彦华;张伟;龚建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治疗返流性食道炎(胃热脾虚寒)30例

    反流性食道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5年7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医辨证为胃热脾虚寒型返流性食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蔡静芬;高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议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

    中医药做为传统医药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中药在治病救人、维护人类健康、挽救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源于自然,毒性小、副作用少,这是西药无法比拟的优点.

    作者:赵克;姬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医学理论体系,积累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集整体观、辩证观、恒动观诸哲学思想于一体,成为当今世界成就的传统民族医学.

    作者:王晓峰;周云;蒋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盐酸麻黄碱稳定性试验

    盐酸麻黄碱为我厂常年生产的药品,我们通过长期观察该药品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为制定药品的有效期提供依据.我们按照美国药典23版标准对该药品进行有关测定,结果如下.

    作者:郑子玉;米热;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解决老年行动障碍致功能性便秘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行动障碍致功能性便秘的佳解决办法.方法:将2005年4月8日至2006年4月8日入选的5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A组:肛用开塞露.B组:口服导泻剂.C组:手工掏便法.比较三组患者成功率、有效率、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采用肛用开塞露法操作安全、简单易行、效果满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用开塞露为解决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首选方法.

    作者:乐燕;陈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