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马丽;李凯利
小儿急腹症在基层医院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993~2005年共收治160例,经手术治疗,均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陈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也是人类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整个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中医在临床的不断发展,对临床护理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王柳茹;王毅;安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压是人体生命体征重要的指标之一,血压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有文献报道对小儿的桡动脉和肱动脉血压进行自身比较,其结果是桡动脉血压可以代替肱动脉血压[1].
作者:杜丽霞;李红娟;靳喜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颈椎病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作者:马俊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保元活血泄浊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在基础治疗的条件下,第1组(空白组)只采取基础治疗;第2组(保元抵当汤组)只口服保元抵当汤;第3组(开博通组)予以开博通12.5mg,每日3次;第4组(开博通保元抵当汤联合组)服用保元抵当汤,分2次服用,同时服用开博通12.5mg,每日3次.1月为1个疗程.结果:(1)第1组(空白组)在单纯降糖、降压的基础上,有30%可以自行缓解;2组(保元抵当汤组)总有效率达70%,其中显效率为30%;3组(开博通组)治疗DN的总有效率达70%,其中显效率达20%;4组(开博通保元抵当汤联合组)总有效率达80%,其中显效率为60%.保元抵当汤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开博通组(P<0.05),但总有效率相同.(2)开博通组、开博通保元抵当汤联合组、保元抵当汤组均不同程度降低DN早期尿微量蛋白的排泄率.析因试验方差结果显示中药保元抵当汤、开博通均为显著因素,但保元抵当汤在降低DN早期尿微量蛋白上优于开博通.二者无交互作用.(3)四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开博通和保元抵当汤对血糖无影响.(4)四组治疗后,在降低血浆内皮素上,开博通为显著因素(P<0.05),而保元抵当汤在降低血浆内皮素方面不显著.结论:(1)保元抵当汤和开博通均可有效地降低DN早期尿微量蛋白.(2)开博通和中药保元抵当汤对血糖无影响.(3)在降低血浆内皮素上,开博通为显著因素,而保元抵当汤在降低血浆内皮素方面差别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舒占钧;王魁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粘膜的慢性炎症,因其解剖位置隐蔽,日常与周围器官炎症并存,一则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另则治疗效果不满意.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病例,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珊珊;傅清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复方通淋栓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通淋栓中紫草、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君药雪莲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复方通淋栓中的紫草、红花薄层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在1.44μ.g/mL~12.96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7%(n=9),RSD为1.02%(n=9),稳定性试验RSD为0.68%(n=5),重复性试验RSD为0.83%(n=5),精密度试验RSD为0.67%(n=5).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通淋栓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夏琴;魏改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及患者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医疗纠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医院和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各个医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纠纷仍屡有发生.为了防患于未然,我院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来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保护患者的根本利益.
作者:潘静;李双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应用氯丙嗪复合麻黄素膈俞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所取得的良好疗效.方法:双侧膈俞穴,坐位或侧卧位,常规穿刺点消毒;氨丙嗪50mg和麻黄素15~3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垂直缓慢进针约3~3.5cm,回抽无血,双侧各注2mL.结果:单次治疗治愈率高,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艾来提塔来提;郑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优选金柴感冒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金丝桃素含量、橙皮苷含量和醇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贯叶金丝桃、柴胡、陈皮醇提取工艺;以黄芩苷含量、总多糖含量和水浸出物量为指标,采用均匀实验优选黄芩、板蓝根、一枝蒿、甘草水提取工艺.结果:贯叶金丝桃、柴胡、陈皮醇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h;黄芩、板蓝根、一枝蒿、甘草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上述实验结果可为金柴感冒颗粒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席秋红;马雅斌;薛桂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属胃脘痛,以上腹部胀痛或隐痛,纳少,进食后或情绪波动时加重,伴嗳气、恶心、寐欠安等,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小柴胡汤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胃炎70例,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宏峰;张金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学是关于人体健康的学科,他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对策.
作者:梅拉·哈万;艾恒·托哈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心络胶囊是由人参、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功效.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少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罗俊芳;张全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病因不明的常见关节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独立性、全身性疾病,有骶髂关节向上,髋关节、椎间关节,胸椎关节为主,并常波及其它关节及内脏,可造成人体畸形及残疾,故称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AS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0.4%,本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1,发病高峰年龄通常在18~22岁,30岁以后以及8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在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照日格图;曾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反流性食道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5年7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中医辨证为胃热脾虚寒型返流性食道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蔡静芬;高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验证证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寻找辨证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药干预不稳定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中医证型、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心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多以单支、双支病变为主,痰浊壅塞型多见3支以上病变.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痰浊壅塞型病变积分高.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痰浊壅塞型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
作者:虞红新;关继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中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血管神经性头痛发作时头部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目前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致的疾病,主要与情绪、遗传和职业等因素有关.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身柱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欧亚;宋边江;张彦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甘松挥发油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以收油率为指标,确定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甘松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粗粉,加8倍量水,提取6h.结论:通过验证实验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作者:帕依曼·亥米提;古丽斯坦·阿吾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顽固性鼻出血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是耳鼻喉科诊治难点之一,其原因在于有些鼻出血部位难以准确定位,特别是波动性的反复性鼻出血.自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顽固性鼻出血患者120例,均为反复性鼻出血2次以上病例.我们采用鼻内镜下准确定位后,予以电凝、微波、中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罗永海;李彦华;张伟;龚建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鼻衄患者,刘某,男,23岁,在校大学生.鼻出血断续多年,衄血鲜红,夏日更甚,虽多方求治,效不明显.来诊时,面色少华,伴头晕头痛,胸胁不适,口气有味.切上腹部(中脘穴处)和脐左侧2寸处稍有板滞感,稍按有胀痛感,舌红苔黄,脉弦稍数.此属肝胃气滞,郁而化热,迫血妄行.用龙胆泻肝汤加白茅根15g、大黄10g(后下),并送服木香顺气丸,衄止.
作者:陆龙涛;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