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宁;殷红莲
目的比较新旧两种采血方法的差别.方法对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抽血室2005年3~8月真空采血系统采血的5 686例与2002年3~7月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的5 68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在采血时间、污染程度、标本重采的关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真空采血系统具有快捷、准确、可靠、无污染等优点.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激光法与手工法及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进行比较,并统计计算激光法测定血小板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和大血小板(LPLT)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117例患者静脉血样本,分别用手工法、ADVIA120和CD3500进行血小扳计数;抽取1002例正常体检人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及各参数的测定.结果手工法与ADVIA120计数血小板无显著差别(P>0.05),相关性较好(r=0.978);ADVIA120测定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CD3500均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法测定血小板各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PLT:男性(241±57.5)×109/L,女性(265±62.7)×109/L;PCT:男性(0.185±0.04)%,女性(0.2±0.04)%;PDW:男性(60.9±8.05)%,女性(58.7±7.5)%;MPV为(7.85±1.37)fl;MPC为275.5±15.25;MPM为2.04±0.275;LPLT为(7±3.5)×109/L.结论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为检测血小板理想的仪器之一.
作者:陆学军;高洁;吴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H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一组临床症状符合RA的患者的RHF、AKA、抗-CCP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比较,总结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联合检测的优点.结果RHF的敏感性为86.4%,AKA的敏感性为40.3%,抗-CCP的敏感性为44.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39.1%,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7.4%.结论RHF是一种炎性因子,对人体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对RA感染,可用于RA的用药观察指标.AKA对RA诊断的特异性可达95%~99%,其与RHF在诊断RA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AKA的出现可早于临床表现,因此AKA对于早期诊断RA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可以在RA早期出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AKA高,在RA患者中其敏感性与RHF基本相同.联合检测既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又满足了临床需要的敏感性,并且RHF、抗-CCP值的高低以及AKA滴度的高低更有助于疗效的观察和愈后的判断.
作者:李祥坤;贺洪秀;熊武芳;魏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有关血型与疾病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与肿瘤的关系也有一些报道.我们对部分系统的肿瘤患者的血型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荣华;李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微生物.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金标法,对112例临床确诊为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的检测分析.结果112份前列腺液标本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链球菌20株,四联球菌10株,淋病奈瑟菌6株,肠杆菌科菌6株,白色念珠菌2株.单纯细菌感染40例,支原体感染7例,衣原体感染8例,细菌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7例.对三种主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结论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微生物比较复杂,除了致病菌外,条件致病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率已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前列腺炎患者有必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以便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胡银英;湛学军;俞红;谢大泽;徐燕萍;杨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乙肝HBsAg,了解玉溪地区与西双版纳州人群中乙肝HBsAg的携带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玉溪市中医院采用美国伯乐450型酶标仪,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采用奥地利128-C型酶标仪,测定HBsAg的S/OC值.结果玉溪地区29 058例人群中检出ABsAgl 780例,阳性率为6.12%,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新生儿期0%、婴儿期0%、幼儿期1.45%、学龄前期2.4%、学龄期2.76%、青春期7.23%、青年期9.8%和30岁以后5.45%.西双版纳州59 750例人群中检出HBsAg 6 513例,阳性率为10.9%,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新生儿期0.3%、婴儿期1.29%、幼儿期68.2%、学龄前期10.38%、学龄期12.14%、青春期12.6g%、青年期12.36%和30岁以后10.5%.结论乙型肝炎仍是危害健康人群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西双版纳州感染HBV人群明显高于玉溪地区人群,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俗,推广对婴幼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是防止乙肝病毒交叉感染的关键.
作者:汤国宁;殷红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海淀区公共场所内的公用拖鞋被霉菌的污染状况以及时间、季节的分布规律,为本辖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204.8-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结果2002年共监督检测公共场所124家,监督检测公共场所拖鞋样品348件,其中超标28件,阳性率8.05%.结论在公共场所中,公用拖鞋的阳性率仍占相当的比例,应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给人们创造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作者:谢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免疫学检验实验课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的改革,不仅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杨秀霖;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天地人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纸片协同试验初筛,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对ESBLs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ESBLs总阳性率为24.2%,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25.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ESBLs的菌株对亚胺培南都敏感.结论检测ESBLs能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杨杜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隐血试验的方法.方法用胶体金法、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对相同的标本进行其灵敏度、特异性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无论是其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测定隐血,其方法简单、快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李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BC-2000血液分析仪,主要用于准确检测血细胞计数、白细胞三分类及相关指标计算等21个测定指标.测定模式可根据临床的需要来设定,并对异常结果提示相关报警功能,具有经济、准确、快速、重复性较好等特性,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医院.本院自2002年1月投入临床使用,现就该仪器的使用情况和主要性能指标评价如下.
作者:陈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在参数的设计与编制,结合生化仪的性能及试剂盒的特点测定肌酐.结果随机抽查2004年11月肌酐室内质控,月平均值129.1μmol/L,月标准差2.83,月变异系数2.19,本月小结质控满意,符合RNADOX定值质控在控要求.结论优质的试制、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临界值标本的作用比阳性标本的意义更大,它不仅是室内质控的重要材料,而且还可以用来监测试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一般试剂生产厂家在试剂盒中只提供了强阳性标本,而未能提供临界值标本.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已成功地制备出乙肝指标的临界值标本,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大、发病率高.为了解本市电力工业局及下属各单位职工HBV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4例电力职工进行了HBV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LA-B27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HLA-B27不同型别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对照群体骨代谢功能指标.结果研究显示各组间各项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CK检测水平B27+AS>B27-AS和B27-对照(P<0.05),而B27+AS和B27-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KP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和B27-对照(P<0.05),而B27+对照和B27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B27-对照(P<0.05):BGP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B27-对照(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表达与骨质损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王丽;陈程;杨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维汉族新生儿溶血病血细胞学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血细胞分析技术对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健康对照民族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HCT和MCV外,维汉族间新生儿溶血病血液细胞学其他指标存在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检验,均P<0.05).具体表现为RBC:汉族<维族<对照(qVH=3.88,qVD=23.61,qHD=27.34,P<0.05);HGB:维族和对照<汉族(qVH=4.97,P<0.01;qVD=1.44,P>0.05;qHD=3.18,P<0.05);MCH:对照<维族和汉族(qVH=2.66,P>0.05;qVD=7.24,P<0.01;qHD=9.69,P<0.01);MCHC:维族<汉族和对照(qVH=5.16,P<0.01;qVD=5.22,P<0.01;qHD=0.44,P>0.05);RET:汉族<维族<对照(qVH=3.04,P<0.05;qVD=18.77,P<0.01;qHD=21.69,P<0.01).结论民族间血细胞学在新生儿溶血病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汉族患儿较维族HGB和RET降低更为显著.
作者:计燕萍;邵红;刘早玲;杨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掌握输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成输冰冻血小板组(n=30)和输新鲜血小板组(n=35),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输注前、后Plt、PT、APTT的变化和组间的差异、两组输注后的临床止血效果和输注无效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分别输注冰冻和新鲜血小板后凝血指标及Plt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止血有效率分别为冰冻血小板86.67%,新鲜血小板85.7%;(3)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基本相同.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与输注新鲜血小板临床疗效相同,冰冻血小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纪红星;邹文;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方法学评价试验,选择一种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方法ThioNADH黄色发光系统酶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结果本法线性达150μmol/L,精密度高,批内CV分别为0.98%和0.85%,批间CV为4.58%和4.13%.本法与普通酶显色法比较,r=0.903x-1.45,r=0.995 5,n=50,配对t检验P>0.05,胆红素<830μmol/L,血红蛋白<5g/L,肝素钠<120mmol/L,枸椽酸钠<120mmol/L,乳酸<30mmol/L,抗坏血酸<28mmol/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干扰.结论本法线性好,精密度高,结果无明显干扰,对仪器管道比色杯基本无色素沉着污染,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扩广应用.
作者:李顺康;钟方财;王小平;仇小梅;张雨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温育时间对C-肽放免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1)随机抽取30份糖尿病患者血清,在4℃分别温育22h、24h、26h,测定C-肽浓度,并对3个不同温育时间所得值进行显著性检验.(2)在温育20h、22h、24h、26h,分别对4批标准曲线所得的质控指标进行分析.(3)对不同温育时间的回收率及浓度进行分析.(4)随机取30份糖尿病患者血清,分3批各做20份,于温育24h对其所得值进行显著性检验,以观察批间误差.结果(1)3个不同温育时间的30份血清C-肽测定值的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不同温育时间的标准曲线B0/T(%)、非特异性结合率(NSB)/T(%)、相关系数(r)均值良好,无明显差异;温育24h的ED50值为1.92ng/ml(范围1.76~2.12ng/ml),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药盒正常参考值为0.6~3.8ng/ml);其他3个温育时间的ED50值均超过正常参考范围.(3)温育时间低于和高于24h,其回收率均低于温育24h,温育24h的回收率好,为95.1%.(4)随机取20份糖尿病患者血清,3批温育24h的批间变异CV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实验室在4℃时测定C-肽,佳温育时间为24h,其结果稳定、可靠.
作者:韦赐秋;马吉联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髋部酸痛并放射至右大腿外侧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1个月前腰椎X光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达20×109/L,在外院经抗炎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剧,收住我院骨外科.
作者:郑邦豪;周实;林顺发;郑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