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隐血方法的评价

李节

关键词:隐血, 胶体金, 夹心免疫
摘要:目的探讨隐血试验的方法.方法用胶体金法、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对相同的标本进行其灵敏度、特异性检测.结果胶体金法无论是其灵敏度、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联苯胺法和隐血试纸法.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测定隐血,其方法简单、快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见肠道原虫与花粉颗粒鉴别研究

    目的通过花粉颗粒与原虫形态结构的比较,为寄生虫病普查工作者提供检验学依据,为广大的医学工作者及学生提供参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粉颗粒的形态,并通过数码相机显微照像,并与原虫进行结构比较.结果花粉颗粒在大小、形态、颜色、外形、内容物等方面与原虫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也有显著差别.结论通过形态、结构比较可以区分花粉颗粒与原虫.

    作者:申余勇;成少利;王虎清;明宗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化检验质量要求

    检验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检验的高质量带来了诊断的高水平,没有高质量的检验,就没有高质量的医院.检验科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标本的处理、每一个试剂的更换、每一项操作技术的变化都直接影响检验的质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不断涌现,给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保证高质量的检验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准确性体会

    目的为提高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在参数的设计与编制,结合生化仪的性能及试剂盒的特点测定肌酐.结果随机抽查2004年11月肌酐室内质控,月平均值129.1μmol/L,月标准差2.83,月变异系数2.19,本月小结质控满意,符合RNADOX定值质控在控要求.结论优质的试制、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BO血型与肿瘤关系的探讨

    有关血型与疾病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与肿瘤的关系也有一些报道.我们对部分系统的肿瘤患者的血型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荣华;李秀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临床调查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及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天地人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纸片协同试验初筛,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对ESBLs阳性菌株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ESBLs总阳性率为24.2%,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25.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产ESBLs的菌株对亚胺培南都敏感.结论检测ESBLs能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杨杜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AFS-9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仪同时测定水中痕量砷和汞

    利用AFS-930型顺序注射进样氢化物发生的双道原子荧光光度仪,对水中痕量砷和汞联合测定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并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设置出了合理、有效水样的保存、仪器测定条件以及主要试剂的浓度、线性范围、标准液的存放等.并对其低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试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仪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砷和汞的检出限分别小于本仪器规定的检出限.本仪器检出限:砷和汞分别为0.02μg/L和0.002μg/L.

    作者:孙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酶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通过对方法学评价试验,选择一种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的方法.方法ThioNADH黄色发光系统酶循环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结果本法线性达150μmol/L,精密度高,批内CV分别为0.98%和0.85%,批间CV为4.58%和4.13%.本法与普通酶显色法比较,r=0.903x-1.45,r=0.995 5,n=50,配对t检验P>0.05,胆红素<830μmol/L,血红蛋白<5g/L,肝素钠<120mmol/L,枸椽酸钠<120mmol/L,乳酸<30mmol/L,抗坏血酸<28mmol/L,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干扰.结论本法线性好,精密度高,结果无明显干扰,对仪器管道比色杯基本无色素沉着污染,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扩广应用.

    作者:李顺康;钟方财;王小平;仇小梅;张雨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举证倒置处理医院检验科医疗纠纷1例

    病例介绍孕妇胡某,农民,住院号074235,于2005年8月5日住本院准备剖宫产手术.按照有关规定,输血科对其血清进行了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检验,结果为可疑,遂来本科复查,报告结果为阳性.

    作者:郭明卫;郭学民;王月玲;章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抗原表达与骨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HLA-B27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检测HLA-B27不同型别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对照群体骨代谢功能指标.结果研究显示各组间各项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具体表现为:CK检测水平B27+AS>B27-AS和B27-对照(P<0.05),而B27+AS和B27-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KP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和B27-对照(P<0.05),而B27+对照和B27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B27-对照(P<0.05):BGP检测水平B27+AS>B27-AS>B27+对照>B27-对照(P<0.01).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表达与骨质损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王丽;陈程;杨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旧两种采血方法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新旧两种采血方法的差别.方法对本院体检中心及门诊抽血室2005年3~8月真空采血系统采血的5 686例与2002年3~7月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的5 68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在采血时间、污染程度、标本重采的关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真空采血系统具有快捷、准确、可靠、无污染等优点.

    作者:陈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免疫学检验实验课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的改革,不仅使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杨秀霖;陈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公共场所拖鞋霉菌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海淀区公共场所内的公用拖鞋被霉菌的污染状况以及时间、季节的分布规律,为本辖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204.8-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结果2002年共监督检测公共场所124家,监督检测公共场所拖鞋样品348件,其中超标28件,阳性率8.05%.结论在公共场所中,公用拖鞋的阳性率仍占相当的比例,应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给人们创造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作者:谢利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开平市电力系统职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调查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其流行范围广、危害性大、发病率高.为了解本市电力工业局及下属各单位职工HBV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4例电力职工进行了HBV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分析

    目的掌握输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分成输冰冻血小板组(n=30)和输新鲜血小板组(n=35),比较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输注前、后Plt、PT、APTT的变化和组间的差异、两组输注后的临床止血效果和输注无效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分别输注冰冻和新鲜血小板后凝血指标及Plt均有显著差异(P<0.001),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止血有效率分别为冰冻血小板86.67%,新鲜血小板85.7%;(3)两组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基本相同.结论输注冰冻血小板与输注新鲜血小板临床疗效相同,冰冻血小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纪红星;邹文;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变化

    目的了解本地区重型肝炎患者IgA、IgG、IgM及C3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甲型肝炎为对照组,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分别对重型肝炎组、对照组进行IgA、IgG、IgM及C3测定.结果重型肝炎组IgA、IgG、IgM及C3分别为(17.78±3.37)g/L、(3.31±0.52)g/L、(2.75±0.62)g/L、(0.65±0.13)g/L,与对照组IgA、IgG、IgM及C3含量(12.56±3.12)g/L、(2.43±0.48)g/L、(1.52±0.64)g/L、(1.05±0.31)g/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多呈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且C3明显降低.

    作者:姚安延;邓丽玲;王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维汉族新生儿溶血病血细胞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初步探讨维汉族新生儿溶血病血细胞学指标的差异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血细胞分析技术对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与分析.结果健康对照民族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HCT和MCV外,维汉族间新生儿溶血病血液细胞学其他指标存在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检验,均P<0.05).具体表现为RBC:汉族<维族<对照(qVH=3.88,qVD=23.61,qHD=27.34,P<0.05);HGB:维族和对照<汉族(qVH=4.97,P<0.01;qVD=1.44,P>0.05;qHD=3.18,P<0.05);MCH:对照<维族和汉族(qVH=2.66,P>0.05;qVD=7.24,P<0.01;qHD=9.69,P<0.01);MCHC:维族<汉族和对照(qVH=5.16,P<0.01;qVD=5.22,P<0.01;qHD=0.44,P>0.05);RET:汉族<维族<对照(qVH=3.04,P<0.05;qVD=18.77,P<0.01;qHD=21.69,P<0.01).结论民族间血细胞学在新生儿溶血病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汉族患儿较维族HGB和RET降低更为显著.

    作者:计燕萍;邵红;刘早玲;杨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肌标志物在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损伤主要是由急性冠脉缺血造成,包括缺血性心肌损伤,如急性心肌梗死、手术后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和非缺血性心肌损伤,如心肌炎、心脏创伤.急诊室及时可靠的检测出急性心肌缺血是诊断和进一步治疗的先决条件,只有10%~15%的有明显胸痛症状的急诊患者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迄今为止,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检验项目仍然使用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增高.酶活性检测的心肌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差,特别是在ECG表现为小的无Q波的心肌梗死(MI)、不稳定心绞痛、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损伤以及伴有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伴骨骼肌损伤等疾病时难以准确诊断[2].显然,如果心肌损伤后血清中特异标志物增加是理想的.

    作者:汪俊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种方法测定血小板及其各参数性能的比较

    目的激光法与手工法及电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进行比较,并统计计算激光法测定血小板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MPM)和大血小板(LPLT)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随机抽取117例患者静脉血样本,分别用手工法、ADVIA120和CD3500进行血小扳计数;抽取1002例正常体检人员静脉血进行血小板及各参数的测定.结果手工法与ADVIA120计数血小板无显著差别(P>0.05),相关性较好(r=0.978);ADVIA120测定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与CD3500均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激光法测定血小板各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PLT:男性(241±57.5)×109/L,女性(265±62.7)×109/L;PCT:男性(0.185±0.04)%,女性(0.2±0.04)%;PDW:男性(60.9±8.05)%,女性(58.7±7.5)%;MPV为(7.85±1.37)fl;MPC为275.5±15.25;MPM为2.04±0.275;LPLT为(7±3.5)×109/L.结论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为检测血小板理想的仪器之一.

    作者:陆学军;高洁;吴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保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学科技术的广泛渗透,临床检验医学技术和手段日益完善并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从事临床检验专业的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检验质量和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也从以往的单纯行政管理转向质量管理、人文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等全面管理,其中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的生命线.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质量保证问题,在检验医学中,实验室质量保证尤为重要.由于对所有的试验都要求做到:(1)操作正确,结果准确,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在短的时间内送到医生手中;(2)检验结果不应因试剂选择不当、患者的准备不足、标本的采集不对、报告错误、解释错误等原因而重复.所以为获得一个准确可信的实验数据,必须认真作好实验室质量管理.

    作者:王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ELISA检测中临界值标本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过程中,往往临界值标本的作用比阳性标本的意义更大,它不仅是室内质控的重要材料,而且还可以用来监测试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一般试剂生产厂家在试剂盒中只提供了强阳性标本,而未能提供临界值标本.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已成功地制备出乙肝指标的临界值标本,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