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腹水患者舌象与转归关系及辨证施治

李文政

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患者, 舌象, 辨证用药, 舌质, 舌苔, 程度, 病变
摘要:通过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以提示病变发展的程度及辨证用药.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雾化吸入治疗咽部干燥症

    慢性咽炎及咽异感症患者中,部分伴有明显的咽部干燥感.西医一般给予口服含片治疗,但患者疗效常常不能持久.我们对咽部干燥症患者采用中药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宁;张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痤疮又称粉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属内分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青年发育期间,性腺成熟,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上皮增生,将毛囊皮脂腺管口阻塞,再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慢性化脓性毛囊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脓肿等.

    作者:侯方;徐世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47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47例,以单纯药物治疗49例,现将两组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轩辕文延;杨丽萍;夏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附126例报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间隙发病率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1].

    作者:黄异飞;和传霞;艾克拜尔;吴彦生;李建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初探

    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是医学进步的标志.由于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贯穿整个临床试验全过程的关键问题是,临床试验的规范操作及其质量控制,使其得出真实、可靠的试验结论.Ⅰ期临床试验是整个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的开端和初始阶段,为Ⅱ、Ⅲ、Ⅳ期临床试验确定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和疗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为了保证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临床试验质量可控,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建立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误差小的Ⅰ期临床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便成为摆在临床药理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作者:祁建国;张震中;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谈中风肢体痉挛的针灸治疗

    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特别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张红;李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述中医护理程序的实施

    护理程序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指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社会、文化及发展多层面的整体护理.

    作者:杜玲;张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事件主要的促危因素,是致残和死亡的重要诱因.

    作者:杨臻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芩胶囊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黄芩胶囊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ODS(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43∶57),检测波长280nm,流速为1.00mL/min,柱温为35℃.结果:黄芩苷在10.8μg/mL~54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100.5%(n=9),RSD为0.55%(n=9),稳定性RSD为1.07%(n=5),重复性RSD为1.74%(n=5),精密度RSD为1.55%(n=5).结论:建立的定量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芩胶囊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喻志芳;魏改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方辛蒿凝胶滴鼻剂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建立辛蒿凝胶滴鼻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辛夷、白芷、紫花地丁、一枝蒿、甘草进行鉴别.结论: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行,适合医院制剂.

    作者:王建华;杨明霞;毛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确且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消化道的炎性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常迁延不愈或愈后易复发,严重可致癌变.我们从2002年8月~2007年3月,采用中药口服和灌肠的方法治疗UC,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峰;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疆紫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疆紫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新疆紫草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脾的重量、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新疆紫草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均可明显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的重量,新疆紫草高、低剂量治疗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新疆紫草低剂量组可促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新疆紫草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特异性细胞免疫(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等功能都有上调作用,说明新疆紫草水提取物对免疫功能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作者:景玉霞;单丽娟;连军;周爱萍;朱虎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精神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科2006年4月~2007年2月住院的61例老年人便秘进行了现状分析,采用无损伤无副作用的护理措施,大大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庆芳;梁凤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护理管理一瞥

    作为新疆医科大学护理管理研修团的一名成员,笔者于2007年7月17日~7月26日赴日本秋田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短期研修.现将该医院护理管理情况简述如下.

    作者:王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与糖脂循环

    1990年Issemann和Green[1]首次发现并从小鼠肝脏克隆了一种新的甾体激素受体,当时因其结构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等核受体家族类似,且未能证实其配体,称之为孤儿受体.

    作者:冉新建;王雪花;王媛媛;李琳琳;马云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测定

    目的:测定南疆不同产地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肉苁蓉松果菊苷的含量在0.35%~11.93%之间,其中吉木萨尔盐生肉苁蓉含量低,和田管花肉苁蓉含量高.结论:南疆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差异很大,同一产地栽培和野生管花肉苁蓉的松果菊苷含量也有差异,为评价肉苁蓉的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王果平;卿德刚;凯撒·苏来曼;贾晓光;黄利兴;倪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分析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可直接测定无干扰.结果:线性范围2~20 μg·mL-1,回归方程△A=0.0375C-0.0067,r=0.9998,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54%和1.38%.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彭燕;王本富;苗爱东;陈九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聚甲酸磺醛溶液(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107例疗效及护理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主要是因为宫颈管柱状上皮抵抗力低,病原体侵入发生感染,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我科门诊从2004年6月到2006年11月,采用爱宝疗溶液治疗宫颈糜烂107例,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此治疗避免了未生育患者不适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缺点,从而为有性生活而未生育的患者开辟了方便、快捷、理想的治疗途径,又避免了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可能引起的宫颈粘连,宫颈坚硬及治疗后阴道流血流水的缺点.

    作者:郝素英;邢金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连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黄连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2∶58)(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在9.8~196.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为1.05%(n=9),精密度试验RSD为1.2%和1.3%(n=5),重复性试验RSD为1.8%(n=5),稳定性试验RSD为1.5%(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连软膏内在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管慧;李永江;马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罗勒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罗勒是唇形科(Labiatae)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地上部分.别名九层塔、毛罗勒、丁香、香草等,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印度、澳大利亚较温暖的区域,我国的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北、台湾、湖南、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1].

    作者:米仁沙·牙库甫;衣不拉音·司马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