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米勇;马忠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物配伍应用日益增多,虽确有其效,但中西药物的配伍也存在相宜和禁忌等问题.正确的配伍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协同促进,或者相互制约,降低毒性,减少用量而提高疗效,如果配伍不当不仅降低疗效,而且还会发生毒副反应,甚至导致药源性疾病,因此,认真探讨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席秋红;任光瑞;马雅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可直接测定无干扰.结果:线性范围2~20 μg·mL-1,回归方程△A=0.0375C-0.0067,r=0.9998,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54%和1.38%.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彭燕;王本富;苗爱东;陈九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新疆地区结核病自80年代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区结核病管治人数逐年增加,肺结核病伴发咯血患者占较大的比例.据笔者观察:咯血患者多出现真阴久虚之象,阴虚则气火失敛,虚火上炎,肺金受灼,肺络受损,故咳嗽夹红,缠绵难愈.因此,我们针对结核病咯血,在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的基础上,以中药(丹溪心法)咳血方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王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粉加凝血酶对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大黄粉加凝血酶冲服治疗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30例,并与甲氰咪胍加止血敏组3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粉加凝血酶治疗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柴秋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消渴健脾胶囊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糖耐量减退(IGT)患者在糖尿病(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按ADA诊断标准判定的维吾尔族IGT80例随机分组,进行2年的观察.对照组:按个体情况安排饮食及运动方案,宣传饮食及运动的意义;治疗组:在饮食及运动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消渴健脾胶囊,每日3次,1次4粒.结果:入组时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年末,对照组空腹血糖(FPG)、OGTT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甘油三酯(TG)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7.4%,治疗组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7.4%,而加用中药消渴健脾胶囊的治疗组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2.9%.表明在IGT干预治疗中,中药干预治疗可达到减少糖尿病发生的效果.
作者:肖艳;王冬云;许公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黄连软膏中盐酸小檗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2∶58)(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在9.8~196.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为1.05%(n=9),精密度试验RSD为1.2%和1.3%(n=5),重复性试验RSD为1.8%(n=5),稳定性试验RSD为1.5%(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是控制复方黄连软膏内在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管慧;李永江;马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一般资料50例住院患者,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岁以上;合并脑梗塞35例,并脑出血15例;颈动脉斑块在5~30 mm之间,平均10~15 mm左右.
作者:张成新;杨茵;乐德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自2000年始我们对产后会阴侧切口水肿、硬结、渗液、感染后二次缝合伤口的患者运用芒硝复合大黄外敷,可使水肿消失,硬结软化,渗液吸收,并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萍;杨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痤疮又称粉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属内分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由于青年发育期间,性腺成熟,雄激素分泌增加,刺激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上皮增生,将毛囊皮脂腺管口阻塞,再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慢性化脓性毛囊炎,出现丘疹、脓疮、结节、脓肿等.
作者:侯方;徐世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0年Issemann和Green[1]首次发现并从小鼠肝脏克隆了一种新的甾体激素受体,当时因其结构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等核受体家族类似,且未能证实其配体,称之为孤儿受体.
作者:冉新建;王雪花;王媛媛;李琳琳;马云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天灸血清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CK)的影响,探讨天灸对缺血心肌保护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天灸血清组.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天灸后制备出的大鼠血清进行尾脉注射作为干预手段,以血清及心肌组织肌酸激酶(CK)活性为效应指标.结果:天灸血清可明显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CK的活性.且天灸血清与空白血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灸血清可减轻肌酸激酶对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对缺血性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天灸使血清中保护心肌组织的活性物质增加.
作者:周钰;郑茜;宋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6例,并与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作对比观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睿;顾茂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医学科技的飞跃发展,人才已成为医院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医院对人才需求层次不仅越来越高,而且专业种类也在扩大.对医院来说,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的人才培养有方,使用得当,引进适时,谁就能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益,就可以在竞争中拥有持续稳定的发展动力和后劲,就能引领医疗技术的革新,实现医院医、教、研的新突破.如何招聘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与医院共同发展,已成为各级医院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就人才招聘的途径及特点略作探讨.
作者:刘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42例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34例予口服西沙必利5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半年,症状复发率也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较好的疗效,并有减少复发的作用.
作者:郝拥玲;王华;马丽;陈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喂饲阿胶强骨口服液大鼠的血清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在新生SD大鼠头颅骨第2代成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低、中、高)的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并与空白组对照,分别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结果: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具有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增加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血清具有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
作者:武嘉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减少药物流产胎囊娩出后阴道流血量,缩短药物流产术后的阴道流血天数.方法:将我院门诊早孕育龄妇女自愿药物流产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两组的常规处理相同:米非司酮片序贯、米索前列醇片服用,阴道流血后第2天肌注缩宫素10μ,2次/天,连用3天.治疗组:术后根据流血情况,口服抗菌素及服用八珍汤.结果:阴道流血量、持续流血天数2个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列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流产方法,取得阴道出血量少、持续流血天数短的效果.
作者:杨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汤剂(心痛宁方),4周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的改变及硝酸甘油停减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在硝酸甘油片停减率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减少心绞痛发生的次数,降低发生程度,改善冠心病相关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冉亚军;陈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口腔溃疡是血液病常见的并发症,笔者于2003~2006年对59例该病患者,随机选择32例采用中药漱口(治疗组)和27例益口含漱液(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秦兰;李晓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早期发现率低,总治愈率不超过10%,如何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因此对手术、放化疗的耐受能力较低,如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中西医结合在肺癌综合治疗及终身伴随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也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现就肺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丽;徐菲莉;张洪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鱼腥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对64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用鱼腥草煎服进行治疗.结果:用鱼腥草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9.69%,且复发率较低.结论:鱼腥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再吐娜·克里木;樊新霞;周乐乐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