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徐占英教授学术经验——针刺深度论

骆芳;鲍毅梅;米勇

关键词:徐占英, 针刺深度, 针刺疗效
摘要:通过对徐占英教授学术经验-针刺深度的介绍,使同道重新认识一些穴位的特殊针刺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新疆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规范、有效治疗,或病者体质特异,病情迁延或失治误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带下增多、痛经、腰骶痛.本科自2010年3月~2011年11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结合西医抗感染对症治疗盆腔炎21例,收到一定效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乌鲁玛;李淑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160例疗效观察

    目的:寿胎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黄体酮注射液肌注,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寿胎丸加味水煎日1剂分早晚温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阿依加曼·阿布拉;张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临床带教教学方法的新研究

    中医药高等教育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在完整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灵活、多样、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医学人才就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促使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临床见习课的带教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更多、更好的新研究.

    作者:潘芳杰;王东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痛风验案四则

    痛风乃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尚难以完全治愈,而中医对此病之记载由来已久,治疗确有其独到之处,本文就笔者应用五积散、疏凿饮子、桂枝芍药知母汤、甘露消毒丹等名方治疗该病之四则验案做一报道.

    作者:辛小红;范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105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方人参、三七、琥珀散临证加减,并以二硝酸酯异山梨糖醇片作对照治疗胸痹心痛105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患者105例,男60例,其中稳定型20例,不稳定型40例;女45例,其中稳定型10例,不稳定型35例,年龄38~65岁,平均51.5岁.对照组95例,男55例,其中稳定型16例,不稳定型39例;女40例,其中稳定型8例,不稳定型32例,年龄36~68岁,平均52.4岁.

    作者:张晓睿;仲华;王德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治疗及护理

    在螺旋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总量,注射速度,扫描延迟时间均可通过高压注射器控制,由于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3~5mL/s)压力大,造影剂浓度及粘度都非常高,易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破裂,发生造影剂渗漏,造成注射部位的局部肿胀疼痛,大部分造影剂外漏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但也有个别严重外渗性组织坏死及神经血管的损伤.

    作者:都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苏子降气汤合七味都气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口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苏子降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第1秒用力呼气肺容量(FE(v)1)以及FEV1/FVC的变化.结果:①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3.3%,对照组分别为40.0%、8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比较:两组PaO2、PacO2和FEV1、FEV1/FVC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呼吸困难评价:治疗组呼吸困难的评分改善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口服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杨立春;刘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从《临证指南医案》的学术思想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通过研究和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脾胃类疾病的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永飞;巴哈尔·哈德尔;王晓林;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医“调周澄源复旧法”治疗崩漏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调周澄源复旧法”治疗崩漏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左归丸加减作为调周前半期用药,左归丸加二仙汤作为调周后半期用药;对照组以戊酸雌二醇加黄体酮,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期后,治疗组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调周澄源复旧法”治疗崩漏,月经恢复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中药治疗能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

    作者:姜笃信;陈启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梅花针叩刺及拔罐配合西药治疗毒蜘蛛咬伤5例

    毒蜘蛛咬伤患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火罐并配合西药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治疗效果好.

    作者:胡建强;姚满园;罗维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提高中医骨伤教学质量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与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和疾病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临床课程.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骨伤教研室在2011年成功申报了《中医骨伤科学》校级精品课程,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进行思考与实践,对如何提高中医骨伤科教学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优化、动手能力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教研室文件的规范管理和教师积极性提高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了中医骨伤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孙国梁;吕发明;姜德;程国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之消渴病医案

    《名医类案》由明·江父子编辑;《续名医类案》由清·魏之(玉璜)编,王孟英新增重编.这两部著作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其中就有消渴病的治验.消渴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慢性病,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中糖尿病即属此病的范畴.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分散记载在历代医著和临证医案中,其中尤以医案的记载较为具体详实.希望通过整理《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所记载的消渴病案,以拓宽临证思路.

    作者:王冬云;许馨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复方一枝蒿颗粒生产工艺改进研究

    目的:对复方一枝蒿颗粒原有制粒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产品收率,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颗粒粒度、水分、浸出物、收率为评价标准,对复方一枝蒿颗粒制粒生产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复方一枝蒿颗粒采用喷雾制粒法,颗粒成型佳.结论:复方一枝蒿颗粒制粒生产工艺改进后,制粒收率提高20%,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作者:牟秀梅;张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祛寒除湿散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

    目的:建立祛寒除湿散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Hepersil ODS C18(250×4.6mm,5μm)为色谱柱;以乙睛-0.08mol·L-1磷酸二氢钾(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在0.000 75~0.25mg· 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8.14%(n=6),RSD=2.8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祛寒除湿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训缨;何承辉;于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便秘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24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奇台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就诊并坚持治疗半年以上加随访共1年以上者,2011年12月后统计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25~78岁,平均66岁;病程6~25年.对照组120例,男60例,女60例;年龄25~78岁,平均66岁;病程6~23年.其中糖尿病病史20年以上者10例,10~20年之间80例,10年以下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汪艳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柴平汤治疗胃肠动力疾病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胃肠动力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用中药柴平汤,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日3次,餐前30min;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等指标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胃肠功能数值有所改善,以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柴平汤治疗胃肠道动力疾病有一定的功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靳瑾;何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穴位埋线疗法对面瘫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0例和普针组30例,分别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除去失访人数,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0.0%,普针组有效率77.78%.两组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面瘫后遗症可替代普针疗法.

    作者:王鑫欣;才华;尹改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多种教学方法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多种教学方法全面促进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增加其对新材料、新剂型等研究前沿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茜;蒋宇宁;李小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疗机构新型医用材料购进流程及临床使用的探讨

    探讨新型医用材料购进流程及其特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加强对其不良事件的监测;注意安全性及有无技术风险;加强临床使用后的综合评价.

    作者:孙庆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

    1 神经血管性头痛赵某,男,53岁,农民,2007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头昏、头痛,以巅顶为甚,血压正常,病已半年之久,曾服川芎茶调、杞菊地黄治之无效.刻诊除前述症状外,伴眼花耳鸣,心悸失眠,神疲倦怠,面白肢冷,恶寒汗出,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此乃营血不足,寒滞肝经上逆于巅顶之症.

    作者:潘秀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新疆中医药杂志

新疆中医药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