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及疗效监测的超声研究新进展

王志远

关键词: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疗效监测
摘要:近年来,乳腺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积极监测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随着多种影像新技术的发展,已能从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乳腺病变的检测.本文通过对二维及多普勒超声传统方法以及超声造影、三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的综述,阐述了超声影像技术在乳腺肿瘤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诊断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动、静态检查相结合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早期诊断价值及早期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我院临床疑为DDH的67例患儿共134个髋关节进行高频超声动、静态检查,按照北美诊断标准及Harcke法进行诊断;对超声检查异常患儿在经过相应临床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初诊时超声检查按Graf诊断标准显示,Ⅰ型髋关节74个(55.2%),Ⅱa和Ⅱb型髋关节34个(25.4%),Ⅱc型髋关节16个(11.9%),D型髋关节3个(2.2%),Ⅲ型髋关节7个(5.2%);Harck法观察股骨头稳定性发现,Ⅱc型、D型及Ⅲ型可复位23个,不可复位3个.1个月后随访,仅3例Ⅱa型及Ⅱb型髋关节复查,且均为正常;18个Ⅱc型、D型和Ⅲ型髋关节用Pavlik支具治疗后复查,其中11个髋关节为Ⅰ型,3个髋关节为Ⅱb型,1个髋关节为Ⅱa型,1个髋关节转为Ⅱc型,3个髋关节无改变;2个月共复查12个髋关节,10个髋关节为Ⅰ型,2个为Ⅱb型.结论 超声能有效显示6个月以内患儿的股骨头,对于DDH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易欣;胡熙;高虹;樊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初步诊断的DCM患者62例,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脏MRI检查及遗传学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2例心内科初诊为DCM的患者,经MRI终确诊55例为DCM,7例为NVM.超声心动图终诊断55例为DCM,5例为NVM,2例不能确定.超声心动图对NVM诊断的准确率为71.4%,DCM为100%.结论 NVM患者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表现,可与DCM患者鉴别.

    作者:郑嘉荣;刘雅平;王冬;葛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和局限型腺肌病超声弹性图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子宫肌瘤和局限型腺肌病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60枚肌瘤)和15例子宫局限型腺肌病患者(15处腺肌病病灶)的经阴道超声弹性图像,以及病灶与正常肌层间的顺应性比值(B/A).结果 60枚肌瘤与正常肌层的B/A为1.05~ 10.40,平均3.13±1.80;15处局限型腺肌病病灶与周围正常肌层的B/A为0.32~0.83,平均0.52±0.15.肌瘤与正常肌层B/A、局限型腺肌病病灶与正常肌层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能较准确地反映子宫常见疾病的硬度变化,肌瘤硬度大于正常肌层,腺肌病的硬度小于正常肌层,在子宫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叶宝英;李丽蟾;陈瑞玉;陈炯;施立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对急诊床旁右室心脏起搏的指导作用

    急诊床旁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有创、操作较费时、电极位置不确定等缺点.超声引导即可明显缩短电极置入时间并将电极较好的固定于所需位置,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组对我院近两年内在超声指导下经中心静脉临时心脏起搏1 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晓静;高艳霞;王妮;王华;李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及体会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单纯及复杂法洛四联症(TOF)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胎儿TOF的声像图表现及随访资料.结果 单纯TOF 19例,表现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骑跨.复杂TOF4例,包括:①TOF合并肺动脉闭锁2例:表现为右室流出道为盲端,肺动脉细窄、不易显示,肺动脉及动脉导管内逆向血流;②TOF合并肺动脉瓣缺如2例:表现为肺动脉主干、分支瘤样扩张,肺动脉瓣反流等.结论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TOF及其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并可动态观察其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及其瓣膜的发育及进展情况.

    作者:魏亚娟;刘保民;贾玄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妇女盆膈裂孔的研究

    目的 通过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正常未育妇女盆膈裂孔的观察,探讨盆腔器官下降与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20~36岁未育妇女65例,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获取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盆膈裂孔容积数据成像.离线分析测量肛提肌平均厚度(Tm-PR),盆膈裂孔前后径(AP)、左右径(LR)、面积(HA)及盆腔器官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结果 ①静息状态下肛提肌的厚度为0.58~1.15 cm[平均(0.89±0.13)cm],Valsalva动作时其厚度为0.56~1.11 cm[平均(0.76±0.11) cm];静息状态下AP、LR及HA分别为3.31~5.31 cm[平均(4.56±0.54)cm]、3.03~4.29 cm[平均(3.62±0.36) cm]、7.16~15.64 cm2[平均(12.59±2.77) cm2];Valsalva动作时AP、LR及HA分别为3.62~6.40 cm[平均(5.25±0.89) cm]、3.32~4.77 cm[平均(3.92±0.45) cm]、7.40~28.51 cm2[平均(15.70±4.68) cm2];②Valsalva动作时AP、LR及HA均较静息状态下增大,肛提肌平均厚度较静息状态下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膀胱颈、宫颈及直肠壶腹部下降与H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0.484、0.487,呈中度相关(P<0.05).结论 盆腔器官下降与Valsalva动作时HA呈中度相关;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膈裂孔各参数的测量可靠性高、重复性好,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的一种有效的新影像学技术.

    作者:李丽鹏;马燕;陈立宏;马海英;陈敏华;周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阴道超声在闭孔疝检查诊断中的应用

    闭孔疝罕见,多见于年老、体弱或患有腹内压增高疾病及多胎经产妇,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其术前确诊率低.影像学检查诊断中以CT研究报道较多,在超声诊断方面仅见个例报道.本组总结经我院诊治的7例闭孔疝术前有超声检查结果并手术证实患者进行总结报道,探讨经阴道超声在闭孔疝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杨静;李怡红;郑薇薇;张秀芳;王新元;赵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内实性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胆囊占位病变患者,分析其超声造影的表现,并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下胆泥主要表现为无增强.胆囊息肉及胆囊腺肌增生症增强早期呈高增强分别占62.5%及50.0%,晚期增强模式保持不变.胆囊癌早期呈高增强占75.0%,晚期消退为低增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胆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1%、8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超声造影在胆囊实性占位病变中对胆囊胆泥诊断价值高(Youden指数为1.00).结论 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能显著提高胆囊内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刘学;姚延峰;杜瑛;张东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正常成人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测值的研究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测量750例健康成人的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平均值,以年龄及性别的不同分组,分析年龄、性别对杨氏模量的影响.结果 男、女间甲状腺左、右叶杨氏模量分别为(17.12±4.58)kPa、(15.86±4.10)kPa和(20.04±6.28)kPa、(18.42±4.04)kPa,男、女间甲状腺杨氏模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分组,青年、中年、老年组间杨氏模量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正常成人甲状腺剪切波杨氏模量值的确立,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

    作者:方毅;王学梅;王健楠;姜镔;赵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维超声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前二维超声仍然是诊断膀胱疾病的首选方法.随着超声技术及相关计算机水平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已更加成熟,其在产科及心脏方面已得到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在膀胱方面的研究应用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了三维容积探头超声成像技术对19例膀胱不同疾病采用表面成像模式实时重建膀胱疾病的三维超声图像,旨在突出显示不同膀胱疾病的三维超声表现及操作技巧.

    作者:邱勤;谢晓红;陆丹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妇产科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超声造影剂的广泛应用和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成像成为了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很多学者对其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做了较深入地研究,包括超声造影在子宫肌瘤与腺肌瘤的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就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组织多普勒评价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DTI)评价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实用价值.方法 将4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瓣反流患者分为轻度组(9例)和中至重度组(33例),测量主动脉瓣反流束长度、面积及反流角度;应用脉冲多普勒(PW)计算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应用DTI测量二尖瓣环前壁位点运动频谱,计算该位点的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比值(Em/Am).结果 轻度组9例,Em/Am均<1,E/A均<1;Em、Am与E、A显示率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至重度组33例,Em、Am显示率为100%,E、A峰均显示12例,仅显示E峰3例,E、A峰均不显示18例,E、A峰显示率为36%,与Em、Am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反流束长度(1.60±0.12)cm,任何反流角度均未出现频率叠加;中至重度组反流束长度分别为(3.69±0.91)cm(E、A峰均显示)、(3.61±0.85)cm(频谱叠加);21例反流角度为23.37°±3.50°时出现频谱叠加,12例反流角度为38.67°±7.30°时,E、A峰均显示.结论 对于主动脉瓣中至重度反流、PW显示频谱叠加者,DTI优于PW,能较准确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史建玲;常洪波;刘颖;高俊慧;夏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腺肌上皮瘤超声表现2例

    例1,女,31岁,右侧乳腺无痛肿物2d入院.超声检查:右侧乳腺内下象限可见一个低回声,边界清晰,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大小约2.7 cm×1.3 cm(图1),内未探及彩色血流信号.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右侧乳腺实性肿物BI-RADS分级4B级.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触诊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质地中等硬,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病理诊断:右侧乳腺腺肌上皮瘤(图2).

    作者:张克新;刘大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特征、超声造影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227个结节)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对其常规超声征象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83.04%,其中恶性结节在结节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纵横比、钙化灶等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血流阻力指数(0.73±0.15)明显高于良性结节(0.6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85.02%,甲状腺恶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早达峰为主,在增强模式及达峰时间方面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结节造影前后大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常规超声难以鉴别的结节可联合超声造影进行综合诊断.

    作者:汤顾航;周杨洋;王婧;邹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弹性定量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声触诊弹性图像灰度定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乳腺病变患者66例,共70个乳腺结节进行了弹性图灰度定量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方法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乳腺良性、恶性病变的弹性图平均灰度值分别为68.72±39.88和25.26±11.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当诊断阈值为32.13时,弹性图灰度值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85.7%,曲线下面积为0.918±0.038.结论 弹性图像的灰度定量方法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振彩;张晶;王琼;陈媛媛;胡冬梅;彭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睾丸横过异位1例

    患儿男,3个月,因“发现左侧阴囊空虚,右侧阴囊2个睾丸”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侧阴囊发育不对称,左侧阴囊空虚,左侧阴经根部及左侧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右侧阴囊内触及两个团块,大小相等,质地柔软,活动度好,两团块相对活动较差.超声检查左侧阴囊空虚未探及睾丸回声,其周围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均未探及睾丸回声.右侧阴囊可探及大小约1.5 cm×0.7 cm ×0.8 cm的睾丸回声,回声均质,其上方见大小约1.6 cm×0.7 cm×0.9 cm似睾丸回声,回声均质,两个睾丸紧密相连,两者间似见膜状回声(图1),两睾丸内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2).右侧睾丸鞘膜内片状无回声区包绕睾丸.患儿腹部超声未见异常.

    作者:周璇奕;白建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发性乳腺结核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6岁,发现右乳肿物4个月.体格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大小约7 cm×5 cm肿物,质硬,边界欠清,轻度压痛.左侧腋窝可触及直径约0.8 cm肿大淋巴结,质韧,边界清,无明显压痛.行乳腺肿物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病理检查提示:左乳肉芽肿性炎,结核?术后两周左乳原术区逐渐再次出现肿块,逐渐增大.超声检查:左乳外上探及4.5 cm×3.3 cm的混合性回声肿块(图1),界限尚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透声差,可见无回声间以絮状强回声,内部未见明显钙化.

    作者:韩娟;刘俊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肢体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诊断胎儿足内翻2例

    例1,孕妇,25岁,孕23+6周.产前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胎儿颅内、颜面部、脊柱、胸腹部、胎盘、羊水量、和胎心均未见异常,追踪扫查显示胎儿双足形态异常,双足足底平面和小腿胫腓骨长轴切面在同一切面内显示(图1),三维表面成像显示胎儿双足呈内翻畸形(图2),连续观察胎儿下肢的运动,该姿势仍未恢复正常.超声诊断:中孕单活胎;胎儿双足内翻畸形.2周后引产证实(图3).

    作者:王涛;杨娟;周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CDFI检查疑有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的9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疑有门静脉血栓的3例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并经术中超声检查证实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均经DSA证实.另2例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中,1例DSA诊断为肝动脉狭窄,1例肝动脉无明显异常;超声造影诊断符合(7/9).结论 超声造影可确诊门静脉、肝动脉血栓,但对准确诊断肝动脉狭窄仍有一定困难.

    作者:宋洁;肖春华;迟昆燕;王妍;李晓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尿道结石中的应用

    尿道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男性儿童尿道解剖的特殊性,尿道结石处理方法的选择与预后密切相关,确定结石的部位和大小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作用.本组旨在探讨超声对尿道结石患儿的定位诊断及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在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上海建工医院泌尿外科高度怀疑尿道结石的男性患儿86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11±1.42)岁,其中1岁以下患儿18例;症状发作0.5~48 h,平均(18.45±14.58)h;26例临床表现为尿痛或排尿时哭闹、烦躁不安,36例表现为排尿困难或排尿中断,24例可见肉眼血尿.

    作者:钱颖;陈楚红;刘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