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

贾舒;尹琳

关键词:脑出血/诊断, 误诊
摘要:对青年脑出血延误诊断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以情绪低落、言语少3 d为主诉来门诊.因患者不愿讲话,有其母代诉,患者长期在外打工,住在别处,3 d前无故请假返回家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78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10/2008-10 1 78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775例,中转开腹12例,本组均顺利康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LC创伤小、恢复快,是胆囊良性病变的首选方式.

    作者:阮洋;李佳;李伟建;徐士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条形码处理检验医嘱的应用与管理

    目的: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检验医嘱的处理与管理工作中,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检验标本的标识、采集、送检、检测及报告回复的整个工作流程中.结果:条形码作为检验标本的惟一标识,有效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结论:条形码在检验医嘱的处理与管理中的应用,简化了工作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6例随机用双盲法分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按照常规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处理基础上,对照组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和异丙托溴胺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5 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6.7%、70.7%,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确切.

    作者:庞学问;廖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分析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常造成猝死.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肠道间质瘤27例彩色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彩色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超声表现.结果:良性5例,潜在恶性13例,恶性9例.恶性者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多伴有液化、坏死.结论:彩色超声可以评价GIST的生长特性及结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田焕;张晓红;马灵芝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锁骨上行锁骨下静脉穿刺50例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为抢救休克患者、胃肠外供给高营养、介入治疗、长期输液和应用抗癌药物开辟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患者乐于接受,减少每天穿刺的痛苦.锁骨下静脉是颈根部大的静脉,对其进行穿刺置管还可以监测CVP,进行血透、血液灌流,放置起搏器,我们采用经锁骨上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共50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杰;刘玉明;曲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巧推地西泮

    地西泮即安定,具有较强的镇静、抗惊厥、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我科产前、产后子痫,不协调宫缩,剖宫产术后常用药.医嘱多为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5 min).因为静脉注射比肌内注射作用快.肌内注射吸收慢而不规则,亦不完全.急需发挥作用时应静脉注射.

    作者:张艳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阴部神经阻滞减少软产道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者减少软产道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初产妇600例,行会阴侧切产钳术者50例,在胎头拨露后均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正常分娩者,会阴及软产道有损伤者占48%;会阴完整或仅有阴道壁靠近阴道口处擦伤不需缝合者占40%.余下的12%因有可能造成不可避免的裂伤而行会阴侧切术.行会阴侧切产钳术者(均为低位产钳)中切口延长加深者占20%.结论: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对减少软产道损伤有效,尤其对产钳术者,对减轻侧切口进一步延深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静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1例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CO)中霉是人体吸入过多的CO引起的全身性中毒性疾病,它起病急骤,易合并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有关其常见症状及迟发性脑病已有较多报道[1],但同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孟胜君;卢清龙;马增香;王文生;孟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胎儿肢体局部畸形超声表现1例

    1病历摘要女,40岁.现妊娠29周.产前常规检查.彩超所见:单胎,臀位,双顶径7.4 cm,肱骨长约4.0 cm,胎心搏动规律,胎心率约133次/mim,羊水厚约6.0 cm,脐动脉S/D值:2.3,胎盘厚度约3.7 cm,颅骨光环光整,于一侧侧脑室可见厚约1.4 cm不规则液性暗区,头、脊柱连续完整,心、肝、胃泡及膀胱存在,位置正常.右肾肾盏分离约1.4 cm,肾皮质变薄.双侧上臂、前臂及内的肱骨、尺、桡骨可见,双手呈握拳状,双侧股骨及一侧胫、腓骨末显示,另一侧小腿及内的胫、腓骨可见,双足可见,内翻.

    作者:马艳敏;尹莉;马珍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34例分析

    2006年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下查找出血点,局部硝酸银烧灼、电凝或明胶海绵凡士林纱条填塞技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异丙酚伍用氯胺酮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异丙酚伍用氯胺酮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影响.方法: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2 mg/kg+氯胺酮0.2~0.3 mg/kg混合液;B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15 min后静脉缓慢注入异丙酚与氯胺酮混合液.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口腔分泌物分泌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了解宫颈松弛程度.结果:宫颈松弛程度B组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中口腔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下腹坠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改善异丙酚伍用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作者:孙德峰;闫妮;吴涛;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站物资、设备、采购三位一体化管理

    血站物资是血站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是完成各项科研、医疗、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们健康和发展卫生事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血站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物资管理,可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

    作者:温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心、肾功能不全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是否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方法: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其中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62例,单纯内科治疗36例.结果:内科治疗加血液透析组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45±3.9)%,左心室内径(52.4±1.2)mm;血肌酐下降(543±53.4)μmol/L.与单纯内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能明显提高心脏射血分数,缩小左心室内径,降低血肌酐水平.

    作者:于东汇;李中言;郭春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

    对Lambert-Eaton综合征伴肺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4岁.因四肢乏力进行性加重9个月余,嗳气20 d余于2008-11-05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以下肢为重),呈晨重暮轻,疲劳后加重休息可缓解,不伴感觉异常、走路不稳、头痛、头晕、大小便障碍等,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王粲;张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LD联合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热修补术(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76个椎间盘.分析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显效率85.3%,有效率9%,无效4.8%.结论:两种介入技术的结合,互补其不足,既能开口减压又保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刘中俊;吴春根;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膀胱冲洗致血尿1例分析

    对膀胱冲洗致血尿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7岁.因突发性昏迷晕倒1 h入院.查体:T 36.3 C,P84次/min,BP150/90 mm Hg.神志处于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眼球无自主活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动脉搏动良好,颈静脉无怒张,胸阔对称,双肺呼吸运动自如,听诊清音,心界正常大小,心音纯,律整,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无自主活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刘玉荣;董成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Van-Neck病误诊8例分析

    1924年Van-Neck报道本病并对本病实施病理检查,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本病特点.国内周永德[1]教授也曾经报道10例.Van-Neck病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跛行或大腿根部疼痛,由于症状与一些疾病容易混淆,故容易误诊.本文对2000/2008年本院误诊的8例Van-Neck病分析如下.

    作者:任辉;孙殿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027例并发症的预防分析

    我院2004-09/2008-09共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027例,现就LC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2例,女595例.其中胆囊息肉112例,单纯胆囊结石494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47例,习惯性萎缩性胆囊炎45例,习惯性胆囊炎129例.

    作者:王振东;陈峰;沈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误诊16例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多年来全球经久不息的研究热点.研究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是GERD常见的食管外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2000/2008年临床确诊的16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