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心肌速度梯度评价胸部放疗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张娜;张连仲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心肌速度梯度, 放射治疗, 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速度梯度在评价胸部放疗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胸部放疗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其左室各心肌节段短轴方向上的速度曲线,并将40例胸部放疗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两组:A组40例,照射2.7~3.3周,照射剂量30~40 Gy;B组40例,照射4.1~5.5周,照射剂量50~60 Gy.测量心肌各节段内外膜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并计算短轴方向上收缩期及舒张早期、晚期心肌速度梯度(MVGS、MVGE和MVGA).结果 对照组、A组、B组前壁、前间隔、后壁各节段MVGS、MVGE及MVGA依次减小,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部放疗患者左室短轴方向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存在一定程度降低;心肌速度梯度可作为一种新方法对其进行评价.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4岁,腹部不适1个月余.曾反复自发性顽固性鼻衄,年轻时月经量大且经期较长,家族中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超声检查:肝脏增大,回声增强、粗糙,肝区内较广泛的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近肝门区尤为明显,内径约7~9 m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内充盈明亮的彩色血流信号(图1);脉冲多普勒频谱显示为动-静脉瘘样血流频谱,峰值流速约60~80 cm/s.肝门部肝固有动脉迂曲扩张,管径约12 mm,速度增快,峰值流速130 cm/s(图2).

    作者:丛颖;唐军;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技术计算兔肝脏体积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计算兔子肝脏体积的准确性,并探讨不同旋转步长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对30只新西兰健康大白兔肝脏进行三维图像采集,应用VOCAL技术选择30°、15°、9°、6°旋转步长分别计算兔子肝脏体积;随后处死兔,以离体肝脏体积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旋转步长计算兔子肝脏体积的准确性.结果30°、15°、9°、6°4种不同旋转步长所测量肝脏体积分别为(60.31-12.96)cm3、(55.66±10.23)cm3、(55.51±9.76)cm3、(56.02±10.89)cm3,离体肝脏实际体积为(56.33± 10.90)cm3; 30°测量值与实际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9°、6°测值与实际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15°、9°、6°旋转步长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0.880、0.915、0.953.结论15°、9°、6°可作为三维超声测量兔子肝脏体积的合适旋转步长,15°为兼顾准确和简便的佳选择.

    作者:顾胜利;陈亚青;蒋珺;程娟;费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及CT诊断畸胎瘤肝转移1例

    患者女,33岁,左侧附件未成熟畸胎瘤行切除术4年,术后行放疗治疗3次,腹腔肠道周围畸胎瘤转移再次手术1年.现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声不均,右前叶及左内叶近膈顶部见一大小约101 mm×59 mm高回声包块(图1),紧邻第二肝门及肝右静脉,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多个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较大一个直径约8 mm;肝右后叶见数个类似回声包块,较大一个约19 mm×9 mm.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结合病史,超声诊断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肝转移.

    作者:刘建新;王贤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室壁中层缩短率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室壁中层缩短率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组患者31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和室间隔相应参数,应用M型超声计算室壁中层缩短率(MFS)、应力相关MFS、左心室径线及圆周收缩末期应力,比较两组间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指标即M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对糖尿病组MF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左室质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增加(P<0.05),MFS、应力相关MFS减低(P<0.01).两组间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EF及LV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FS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呈负相关(r=-0.241,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亦呈负相关(r=-0.414,P<0.05),且这种负相关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仍然存在.结论 MFS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肌收缩力下降的敏感指标.

    作者:崔雅青;郝力丹;陈金玲;何娟;师慧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手掌面滑膜肉瘤超声表现1例

    患儿男,3岁,发现右手掌肿物14个月,如米粒样大小,无疼痛,生长缓慢,肿物明显增大2个月.超声检查:于右侧手部掌侧面皮下约0.2 cm处可见一低回声肿物,大小约2.9 cm×2.6 cm×l.3 cm,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质(图1);其内可见星点样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手部掌侧面低回声肿物.手术所见:肿物切除完整,无破溃.病理诊断:滑膜肉瘤.

    作者:伍世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超声造影特点,旨在提高超声造影对CCRC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13例CCRCC患者,分析其超声造影特点,测量造影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结果 CCRCC相对正常肾皮质呈高强化281例,占89.8%,表现为“快进”262例,占83.7%,肿块假包膜显示181例,占57.8%,坏死灶显示179例,占57.2%.以高强化诊断CCRCC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8%、56.1%、82.8%,均高于分别以“陕进”、假包膜及坏死灶为依据诊断CCR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CCRCC的生物学特征,即肿块呈富血供型高增强特征.

    作者:魏淑萍;傅宁华;杨斌;雷丽;田付丽;宫锦霞;黄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肿块分析

    近年来,我国已广泛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肿块,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对于使用这种微创方法在术前如何更好筛选患者无明确的量化指标,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曾燕静;趙萍;陈钰仪;卓文杏;刘柯兵;蔡丽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8例可触及乳腺肿物患者,共90个病灶,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弹性成像检查,弹性成像依据病灶区显示不同颜色采用5分法.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弹性分级4分以上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客观地评价乳腺肿块的相对弹性硬度,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吴杰燕;张学兰;杨洁;周玉珊;陈昆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进一步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终死亡.因此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发展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其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乔金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结核干酪样坏死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31岁,停经4个月余.行剖宫产术9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现体格检查:右侧颈部2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超声检查:子宫后位,大小约65 mm×55 mm×58 mm,肌壁回声尚均匀,内膜居中,内膜厚约21 mm,中间呈强回声,周边呈低回声,强回声边缘形态不规则,呈蟹足状向周边低回声伸入(图1),其中强回声厚约16 mm,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卵巢形态、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作者:覃琴;周英;刘炼;段承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新生儿环状胰腺1例

    患儿男,出生后7d,间断性呕吐,临床诊断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超声检查前禁食3h,将胃肠超声助显剂(天下牌)溶于沸水中,搅拌成均匀糊状,待温度适宜后使用注射器经鼻饲管注入20 ml.超声检查:贲门、幽门未见狭窄改变,胃壁层次清,胃腔及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内见潴留液及助显剂回声,十二指肠降部中段可见明显变窄,内径窄处约2.9 mm,其周边见胰头结构包绕,十二指肠腔内显示均匀点状助显剂回声,并可见其缓慢流动(图1,2),胰腺体、尾部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刘皎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宫内与宫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女,39岁,孕9次,流产6次,足月产2次,末次妊娠于2007年行剖宫产术.平素月经规律.停经30+d,尿妊娠试验(+).现停经50 d,右下腹痛3h,中等程度,呈持续性,无阴道流血,无明显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官颈举痛明显,右侧附件区可扪及大小约7 cm包块,边界欠清,活动差,压痛明显;左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

    作者:曹云云;周宁明;徐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造影液温度对输卵管超声造影副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造影液温度对疼痛等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105例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根据造影液的温度不同随机分为室温造影液组50例和预热造影液组(预热至38℃)55例,记录两组造影液用量、检查时间、疼痛副反应和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造影液室温组和预热组疼痛副反应数字疼痛评级分别为4.70+2.73和3.38±2.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造影液用量、检查时间及迷走神经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将造影液预热至38℃,可降低盆腔疼痛的强度,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减少疼痛副反应的方法;但此方法对减轻迷走神经反应无明显效果.

    作者:查晓霞;邓晓杨;游岚岚;周江英;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方法 新生儿HIE 39例,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超声对比观察其颅内声像图改变.结果 39例新生儿HIE,轻度10例,3例合并室管膜下囊肿,1例合并脉络丛囊肿;中度8例,4例合并室管膜下囊肿,3例合并室管膜下出血;重度21例,合并4例脑实质出血,2例室管膜下出血,2例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结论 超声可较清楚显示新生儿颅内结构,对HIE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可进行动态观察,对HIE的病情及预后进行估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岩;刘海飞;梁晓璐;陈英生;卢迪;栾树彬;丁雪丽;孙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多睾畸形1例

    患者男,18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睾丸疼痛不适2年,伴坠胀感,疼痛向左侧下腹部放射,无发热,无腰疼,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并以附睾炎给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常反复发病.由于经常参加运动,左侧睾丸疼痛不适症状加重,并发现左侧阴囊内出现一肿块.

    作者:荆卫平;刘晨;巴晶;张文斌;王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在中老年男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男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在健康体检中应用超声进行老年男性乳腺疾病筛查,可提高男性乳腺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杨自鹏;付晓华;郭向芹;王顺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及结节型,50例甲状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VTQ技术测量甲状腺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SWV为(2.32±0.43)m/s,对照组SWV为(2.04±0.3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及结节型SWV分别为(2.07±0.37)m/s、(2.25±0.40)m/s及(2.33 ±0.40)m/s、(2.64±0.48)m/s.斑片型、弥漫型、结节型的SWV较对照组亦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患者不均质型、斑片型、弥漫型的SWV值较结节型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对于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子梅;房世保;王建红;牛晓燕;禹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残角子宫妊娠中孕期破裂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3岁,孕2产1,停经29+3周,下腹痛1d,无阴道流血,流水.停经40 d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早孕,未行超声检查.现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130次/mim,血压96/55 mm Hg(1 mm Hg=0.133 kPa).宫底胎位触之不清,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沈俐;谢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超声结合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结合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379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结合声像图特点、临床甲状腺生化指标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65例,诊断符合率92%,单纯性甲状腺肿35例,诊断符合率98%,结节性甲状腺肿70例,诊断符合率96%,亚急性甲状腺炎20例,诊断符合率87%,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25例,诊断符合率61%,桥本氏甲状腺炎64例,诊断符合率8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且方便,必要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蔡丽萍;赵克立;吴杨;郭伟平;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8例肺栓塞患者根据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2例,低危组8例,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右心常规超声指标,RT-3DE测量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收缩期末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RVSV)及射血分数(RV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高危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增大(P<0.05);中危组肺动脉压轻度增高,但右心无明显增大;低危组均无右心增大和肺动脉高压.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中危组和高危组RVEDV、RVESV均增大,RVEF降低(P<0.05),低危组则无明显变化;且从低危组至高危组,RVEDV、RVESV递次增大,RVEF递次减小;各组间RV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3DE可客观、准确、较敏感反映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形态与功能变化,是评价其右心室功能的较好方法.

    作者:黄喜玉;吴棘;郭盛兰;何云;李群;罗小菊;郭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