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辛效毅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压疮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的压疮患者18例.本研究采取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治疗后观察全部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每次住院天数均为10~14天,通过1~3次连续或间断住院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表现为创面缩小、渗出物减少,有2例Ⅱ期压疮痊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压疮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收效显著.
作者:王慧平;张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西医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此病症的诊疗优势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经验方、针灸诊疗等角度综述近年来中医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研究现况.
作者:刘慧;雷云霞;黄培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祛湿通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门诊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6例,辨证属气滞血瘀型或湿热蕴结型,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6).对照组予常规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和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活血祛湿通络汤治疗,两组均服药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祛湿通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
作者:郁俊文;张添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且每年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而高血压前期人群是发展为高血压患者的重要人群,本文从传统医学的角度简要综述了高血压前期定义及中医病因病机和高血压前期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悦;辛效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自拟消痞汤加减治疗老年性胃痞病脾虚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收治的自拟消痞汤加减治疗的老年性胃痞病脾虚气滞型患者124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57例,好转5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9.5%.结论 自拟消痞汤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老年性胃痞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连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导致痴呆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及老年前期,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其主要特征,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病因不明,病机复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其重要防治措施.该文就近几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生物标志物检测、神经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热孜娅·艾合买提;帕丽丹·吾术尔;塔依尔·吐尔松;努尔买买提·艾买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疾病之一,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而长期反复发作常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故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从中西医理论和方法体系阐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丽敏;高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基于心理学、咨询学、语言学的教练技术,强调“学生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解剖学实验教学引入教练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互动空间.
作者:王珑;王广东;王洪波;吴迎波;牛淑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性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创伤较小、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现将近年来应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胃肠疾病、肺系疾病、妇科疾病、脊柱类疾病、肥胖症、中风、面瘫、失眠症及其他病症的主要临床应用做一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作者:姚晓兵;帕茹克·鲁提夫拉;马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环境因素是导致其变化的一类重要因素,尤其是湿度的降低会促使COPD病情的加重.周铭心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根据新疆特殊的地域特点及气候环境调查研究发现,COPD是新疆尤其是南疆(新疆南部地区)的高发病,而燥邪是其发生的重要诱因.本文通过论述燥邪对COPD的影响,燥邪与COPD的发病关系,以期为COPD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余凤娟;王真;姜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变,发病率约占整个骨关节炎(Osseous Arthritis,OA)发病率的80%.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KOA的发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日益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KOA隶属中医“膝痛”、“膝痹”、“痹证”、“骨痹”等病证范畴,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本文将近年来中医外治KOA的临床文献作一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探析和展望.
作者:阿曼·再提哈力;方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水通道蛋白(AQPs)表达异常在COPD病理生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关于水通道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系、中药干预对COPD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常文俊;李风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几种运动趋势,我们称之“药势”.这种“药势”对于治疗疾病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鉴于现代《中药学》教材按照药物功效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方法有交叉,药物分类界限不甚清楚等问题,本文依据升降浮沉“药势”的分类方法对常用中药进行重新分类.
作者:韩俊涛;王鸿雁;李冰鹤;郑凯英;张凤乾;胡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临床典型病例调查探索“肺主皮毛”理论内涵及其对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辨证论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通过对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及第五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荨麻疹患者113例作典型病例临床调查,分析总结荨麻疹兼见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情况.结果 ①113例荨麻疹患者中有51例兼见过敏性鼻炎(占45.13%),急、慢性荨麻疹兼见过敏性鼻炎的比较,x2=5.271,P<0.05;②51例荨麻疹中有43例先发有过敏性鼻炎(比例为84.31%),40例慢性荨麻疹中有32例先发过敏性鼻炎(比例为80%).结论 荨麻疹与过敏性鼻炎基本病机皆与“肺”相关,肺失宣发与肃降或肺气虚弱可能是荨麻疹兼见过敏性鼻炎发作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乐;周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患此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加之环境、情绪、饮食结构等影响,患者常出现排便困难,甚至便秘问题.穴位按摩疗法具有疏通筋络、活血祛瘀、推动气机以调整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近年来少量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的穴位按摩临床护理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张琴;王丽;姜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COPD临床上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现代研究发现,COPD常伴有气道粘液的高分泌、气道炎症加重,导致反复感染,提示气道黏液高分泌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中医药对本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大量的关于黏蛋白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关系、中医药干预对COPD黏蛋白表达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献见诸于报道,兹以综述.
作者:刘莉娟;朱玉龙;马艳;许晋东;李东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形成定论.根据其临床表现,白癜风属中医“白癜”、“白驳”或“白驳风”病证范畴.白癜风属“易诊断,难治疗”类慢性疑难病,在临床上主要以控制皮损发展、促进白斑复色为治疗目的,但整体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西医对白癜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思路,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文献资料,兹对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作者:杨敏;刘红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选择合适的显示反应体系,准确测定维药唇香草总黄酮的含量.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分别采用NaNO2-Al(N03)3-NaOH和AlCl3显色法,对唇香草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NaN02-Al(N03)3-NaOH和AlCl3显色法测得唇香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482.6mg/g、102.5mg/g,前者测得黄酮含量偏高,可用该法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论 该测定方法可行,呈色稳定,线性关系良好,操作简便、准确,可为唇香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何婷;刘宏炳;田树革;燕雪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胃气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胃气盛衰与疾病发展、转归和预后息息相关,故有《黄帝内经》“五脏皆禀气子胃,胃者五脏之本”、《脾胃论》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论.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辨治,亦需重视胃气.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胃气生理功能、胃气与肿瘤产生的关系以及胃气在肿瘤治疗中作用四个方面,探讨、综述“顾护胃气”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杜腾飞;吕书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和牙周炎虽在症状表现上大相径庭,但发病机制上皆与T淋巴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有关.支气管哮喘隶属中医“哮病”、“哮喘”范畴,而牙周炎则为“牙宣”、“齿衄”.“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同司气体出纳,而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肾元亏虚则摄纳失常,气不归元,上逆于肺而喘,故有《医学心悟》之“外感之喘,多出于肺,内伤之喘,未有不由于肾者”;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临床上常予玉女煎滋肾水清胃火以治疗牙周炎.由此可见,两者之中医病机、临床辨治、疾病转归皆与肾有密切关系.有鉴于此,笔者基于“从肾论治”,试图阐明支气管哮喘与牙周炎两种疾病之间的病治关系.
作者:杜丽娟;王兵;白文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