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生;张治国;郭舟桐;孙玺淳;马军
目的 了解近4年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API鉴定系统及ATB药敏分析系统对近4年临床所有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统计临床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万古霉素对其耐药率低,但已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亚胺硫霉素对其活性高.结论 本院近年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并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作者:陈丹;关家瑞;郑鹏凌;陈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总结二甲双胍(治疗组)与阿卡波糖(对照组)干预治疗24个月,对糖耐量减低患者85例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的干预治疗使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T2h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69,P<0.01),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达到投入少的医疗费用,同样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郭立萍;孙世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结果 在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占53.3%,粪肠球菌占23.8%,表皮葡萄球菌占4.9%,粪肠球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明显下降.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和(或)舒巴坦、派拉西林和(或)他唑吧坦的耐药率很低,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很高,可作为临床用药首选.结论 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赵舒斌;宋立晶;胡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是引起避孕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用B超检查诊断IUD异位10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玲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APACHE Ⅱ评分和TNF-α检测在评价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并测定其血清TNF-α的浓度,按评分的不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TNF-α水平和预后;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APACHE Ⅱ评分和TNF-α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评分分组患者的TNF-α水平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TNF-α水平较死亡组低,APACHE Ⅱ评分低,两组APACHE Ⅱ评分和TNF-α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ACHE Ⅱ评分结合TNF-α的浓度可应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陈军;姚琳芳;白云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的10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配对分组法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各51例.分别用中药汤剂配合散剂、西药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治疗8周,评价其症状缓解和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中药汤散剂组、西药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82%(P均<0.01);胃镜下的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P均<0.01).结论 中药汤散剂并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缓解明显,治愈率高,其疗效优于西药组.
作者:曹彬;郑丹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宁夏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和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01例中青年(年龄<55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96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进行研究,并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浆Hcy浓度为(12.58±8.86)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6±5.76)μmol/L(P=0.001);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宁夏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海宁;杨申;侯晓霖;杜彦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各种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外露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0例不同原因、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病人,分别应用带血管神经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骨间背侧岛状皮瓣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经6个月-4年随访,供区及受区无溃疡,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良好,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带蒂皮瓣对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灵活,相对游离皮瓣简单,成功率高,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能大程度恢复手部的外观、功能,创伤小,对生活护理小.但对手指缺损要求再造、带蒂皮瓣无法覆盖创面及无可用的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等病例,游离皮瓣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勇;穆广态;康志学;刘飞;赵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盐酸地尔硫卓的保肝降酶作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雄性ICR小鼠,以经口灌胃的方法连续4天给盐酸地尔硫卓,末次给药30分钟后,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化学毒物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脏损伤,染毒后24小时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酰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盐酸地尔硫卓能使CCl4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LDH、AST降低(P<0.01),肝脏的病理学损害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地尔硫卓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摆茹;董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厌食患儿血中矿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测定59例厌食患儿血清镁、钙、铁、铜、锌5种元素含量,并与同期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结果 厌食患儿血钙含量(2.27±0.14) mmol/L、血铁含量(11.71±5.06)μmol/L、血锌含量(11.69±6.10)μmol/L,低于正常组;血铜含量(18.5±5.80)μmol/L,高于正常组;血镁含量(0.96±0.10)mmol/L,无异常.结论 厌食时体内多种矿物元素缺乏,代谢失衡,临床应及时调整治疗.
作者:蒋少华;马桂霞;王珉珉;王成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93例AE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氧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上加用氨溴索祛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氨溴索对提高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明;戴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与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47例ACS患者,依据术前cTnI的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25例和异常组22例,以手术前后LAD、LVD、IVS、LVPW、LVEF、E/A比值、cTnI作为观察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术前cTnI正常组相比,cTnI升高组的LAD、LVD显著增高(P<0.05),而IVS、LVPW、LVEF、E/A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手术后cTnI含量与Lad、LVD呈独立正相关,与IVS、LVPW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cTnI浓度与ACS患者术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汪斌;陈绍良;刘志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冠心病是由遗传、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综合所致,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干预多重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冠心病危险因素、整体危险及危险评估作一综述,旨在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措施.
作者:马翚;李寿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1月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37例,疗效较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海凤;王爱芳;刘梦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下微波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经电子支气管镜对10例晚期中心型肺癌进行微波治疗,并与治疗前比较,以观察其疗效.结果 显效:电子支气管镜下见瘤体缩小60%以上7例;有效:瘤体缩小>30%且≤60%者3例,气促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电子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作者:李秀忠;崔丽萍;戈霞慧;张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周围神经损伤再生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人们对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科研探索,在应用束膜和外膜缝合技术的基础上,已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研究中来,并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巨大成果.一致认为受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需要合适的微环境,其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丁磊;马玉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于2004年11月20日以发热、头痛、咽痛8天,便血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2004年11月12日无明确原因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未引起重视,先后自购快克、感康、安乃近片等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3天发热伴有寒战,汗多,全身乏力,不思饮食,大便呈暗红色,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伍建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6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57例患者做16排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4秒螺旋扫描、多扇区重建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在9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5%、50%、55%、60%、65%、70%、75%、80%和85%)上利用图像工作站对冠状动脉进行多平面、二维和三维重建.其中9例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ICA)对照.结果 每个病例均对冠状动脉13个主要节段进行分析(共621节段),621节段)517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371节段(71.8%)在75%,83节段(16.1%)在45%、16节段(3.1%)在70%、15节段(2.9%)在80%和10节段(1.9%)在50%相位窗显示佳.结论 若选择合适的相位窗,16排CT可提供符合临床要求的良好冠状动脉成像.
作者:哈若水;蔡中;马军;李勇;陈大治;曹相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肿瘤细胞培养对恶性肿瘤疾患的诊断价值.方法 浆膜腔积液采用脑脊液细胞学玻片离心法制片,迈-格-姬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部分标本行高碘-雪夫染色(PAS)后观察,2例标本进行了肿瘤细胞培养.结果 96例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中腺癌61例、鳞癌15例、未分化癌9例、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3例、间皮细胞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结论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培养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莉;张玉蓉;吴若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脾栓塞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和脾脏体积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0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12个月,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并恢复正常,术后脾脏体积逐渐缩小,术后半年(形成皱缩脾)脾脏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 利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治疗效果与栓塞范围正相关.
作者:李建文;张剑;舒建军;杨学俊;童彦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