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琴;张艳华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的常发疾病及其临床应用中药的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妇产科医师针对妊娠疾病所开中药处方,结合相关文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统计软件对疾病与孕期的关系、常见疾病类别、常用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中、晚期孕妇疾病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阴道炎、上呼吸道感染、贫血为孕妇常发疾病;临床上使用中成药的比例明显高于煎剂处方,常用药物有益血生胶囊、青香妇科洗剂和除湿止痒洗剂等.结论:医师所开处方相对安全、有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应用煎剂治疗,以扩大用药范围,并增加相关的药学服务.
作者:吴惠妃;叶秋明;陈剑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芪归糖痛宁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26℃,流速为0.25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0批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芪归糖痛宁颗粒的UPLC指纹图谱共有13个共有峰,方法测定的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9.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可用于芪归糖痛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健;高家荣;韩燕全;李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海洋贝类紫色疣石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使用常压硅胶柱色谱法对紫色疣石磺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色疣石磺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1)、胆甾醇(2)、α-棕榈精(3)、尿嘧啶(4)、胸腺嘧啶(5).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以天然产物形式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种中分离得到.结论:该试验可为石磺科动物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变娜;沈和定;吴洪喜;姚理想;程知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品种数基本稳定,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其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稳居首位,且构成比均在50%以上;单品种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前10位的也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应加强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监测,促进其合理应用.
作者:欧阳荣;廖建萍;刘红宇;胡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姜黄经75%乙醇提取、纯化得姜黄素.MTT法检测姜黄素对体外培养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结果:姜黄素对Hela细胞生长24 h的佳抑制质量浓度为116.68 μg/ml,抑制率为63.20%;11.67、35.00、58.34 μg/ml姜黄素培养24 h,人宫颈癌Hela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细胞变圆、缩小、老化,核质发散,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29.17、145.85 μg/ml姜黄素可增强p53蛋白的表达;11.67、35.00、58.34 μg/ml姜黄素可促进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G0/G1期细胞和S期细胞逐渐减少,G2/M期细胞逐渐增多.结论:姜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其凋亡和p53的表达,阻滞Hela细胞的G2/M期.
作者:陈昌明;刘慧芳;曹雪姣;李新莉;辛毅;张翠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测定木香及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选取木香烃内酯作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从而对木香及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进样量分别在0.101 2~3.036 0 μg(r=0.999 8)和0.101 8~3.084 0 μg(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1.077 7,用木香烃内酯加f测得去氢木香内酯的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11%(n=9).结论:该试验首次采用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了木香和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准确、可行.
作者:杨宪;刘筱琴;张雪;杨水平;余晓东;和七一;赵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霍昕;刘建华;高玉琼;王巧荣;徐淑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合成姜黄素与丙酸酐的不对称反应产物——1-(4-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化合物1).方法:以姜黄素和丙酸酐为原料,吡啶为催化剂,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进行不对称反应,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1,并进行核磁共振结构表征,以收率为指标,确定佳反应条件(投料比、温度、时间、吡啶用量).结果:制备得到了化合物1(收率:81.2%,纯度:99.0%),并经结构表征证实.化合物1的佳反应条件是姜黄素与丙酸酐比为1∶1.5(m/m),反应温度为30℃,时间为30 min,吡啶用量为0.5%.结论:以确定的反应条件可得到目标化合物1.该工艺操作简便,收率和纯度高,可为姜黄素结构修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秦伟;王鑫;刘磊;庞磊;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的关键要素.方法:参考《处方点评管理办法》,回顾性随机抽取某院2013年1-6月门诊中成药处方870张,开展处方点评,并分析合理用药关键要素.结果:不合格处方共171张,超剂量或超疗程用药、疹断与用药不符、药品不合理配伍、重复给药为不合理用药的四大主要因素,恰当剂量和理论指导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要素.结论:以门诊一线处方为基础开展处方点评,分析中成药合理用药要素,可为深入研究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王宇光;李红燕;孔祥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大叶冬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大叶冬青文献,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大叶冬青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三萜、黄酮、甾体、氨基酸、多糖、核苷等;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生育、抗氧化、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口齿疼痛、目赤、热病烦渴及痢疾等症.加强大叶冬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对分析大叶冬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存琴;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深入开展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特点及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论文的研究内容较广泛,以中药临床药学浅论和中药合理用药分析为主,分别有20篇(占比25.00%)和17篇(占比21.25%);理论探讨性论文有35篇(占比43.75%),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全国16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结论: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应进一步深化其研究内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以利于提高全国中药临床药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师提供优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实践阐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明确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以及应对策略.结果与结论:综合性医院的中药师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药学服务,而且可以提高中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作者:郭玉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远志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991-2013年有关远志化学成分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远志中含有皂苷类、山酮类、寡糖酯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通过改善胆碱能系统功能、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元等途径对阿尔茨海默病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易东阳;闫磊;张慧;倪健;林龙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清热类中药饮片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采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8-2012年清热类中药饮片的用量、销售金额及年平均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清热类中药饮片用量以平均9.93%的增长率逐年增加,销售金额以平均19.11%的增长率逐年增加.各类药物中以清热解毒药用量大,接下来依次为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和清虚热药.结论:我院清热类中药饮片的用量与销售金额虽然逐年增加,但占中药饮片总量与总金额的比例及用药结构较稳定,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朱育凤;金叶妹;张倩;胡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中医药学监护模式.方法:通过分析1例肺炎患儿的中医治疗方案和药学监护方案,介绍中医药学监护主要内容,对儿童肺炎的药学监护模式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中医药学监护非常必要,通过全程的中医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患儿治疗中的问题,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浪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叶秋明;梅全喜;吴惠妃;周永茂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金桔胶囊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和免疫增强的药理学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腹腔致炎法,观察金桔胶囊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刺激扭体法复制小鼠疼痛模型,观察金桔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氨水引咳法和酚红祛痰法观察金桔胶囊镇咳和祛痰作用;采用碳廓清法观察金桔胶囊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8.0、4.0 g/kg金桔胶囊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延长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的酚红排泌量(P<0.05),升高碳廓清指数及吞噬指数(P<0.05);8.0、4.0、2.0 g/kg金桔胶囊能降低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或P<0.05).结论:金桔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和免疫增强作用.
作者:项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文献,对其在中药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整理、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在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中药药动学方面都有应用,已取得显著成绩.中药血清指纹图谱协同中药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中药药动学一起推动着中药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向着明确化、清晰化方向发展,故中药血清指纹图谱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李颖;李翔;韩燕全;高家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葡萄膜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于大鼠足底部注射伤寒杆菌内毒素(LPS)200μg以复制大鼠葡萄膜炎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对容生理盐水)组、白芍总苷(4.8 g/kg,每隔6h给药1次,共3次)组、醋酸泼尼松(0.05 g/kg,给药1次)组,复制模型前1h开始灌胃给药.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临床改变,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大鼠眼部组织学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未见炎症发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炎症临床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与玻璃体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加剧;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炎症临床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虹膜、睫状体、视网膜与玻璃体腔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改善.结论:白芍总苷对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吴伟;何梅凤;郭泽莉;黄祥坤;钟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妇血康颗粒促排卵作用.方法:40只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己烯雌酚(1 mg/kg)组与妇血康高、低剂量(0.4、0.1 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d.末次给药1h后,检测大鼠血清黄体生成素(LH)、孕激素(P)、雌二醇(E2)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分泌量;计算大鼠卵泡数;对大鼠子宫、卵巢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妇血康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LH活性增强,P含量减少,卵泡成熟总数增加,大鼠卵巢组织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鼠子宫变化不大;妇血康高剂量组大鼠血清E2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血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FSH含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血康颗粒可调节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功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作者:付书婕;李迪;黄增琼;巫玲玲;蒋伟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消肿接骨贴中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应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续断和黄芪同时进行定性鉴别,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V/V/V)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10%(V/V)的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柚皮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Thermo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V/V),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续断和黄芪的TLC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柚皮苷进样量在0.062 1~0.621 0 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1%,RSD=1.73% (n=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消肿接骨贴中苷类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作者:张金红;房德敏;陈然;高颖;王巨存;郑榕;冯鑫;赵薇;虎冲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