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君;秦菊芳;刘忠萍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年6月至2001年4月收住的资料较为完整的高原肺水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海拔4000m以上者发病178例,占44.72%;以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因发病者172例,占43.22%;X线表现单侧肺病变以右肺为多;窦性心动过速为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占62.31%;合并高原脑水肿者死亡9列,占死亡的75%,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高原肺水肿海拔愈高,发病率愈高;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者,病死率明显增高。
作者:刘争建;刘丽霞;周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地处高海拔地区,海拔2808m,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风沙较大。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我们对我院1992年—2001年10年间306例死亡病历进行了病因构成及住院病死率的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情况及主要死因。……
作者:杨明君;秦菊芳;刘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青年运动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高高原劳动能力探索有效途经;方法: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及运动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以60rpm连续蹬车,0W为静息时对照值,从25W开始,每3分钟递增25W,蹬车至力竭时停止,然后用XG—Ⅲ血液循环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富氧后运动前P、BK、PAWP、CCP、η、ALT为静息状态均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SV、MAP、BV均明显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富氧后运动后P、BK、TPR较静息状态均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PAWP升高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CCP、η、ALT降低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富氧后运动后SV、CCP、η、mAP、BV、ALT较运动前均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P、BK、TPR、PAWP均升高明显,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高原富氧室可改善劳动者缺氧,增强心功能,提高劳动效率,是一种较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作者:朱永安;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哈振德;韩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梅毒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趋增加以及临床对新鲜成分血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传播梅毒的机会增多,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血站均采用非特异性血清试验筛选梅毒。西宁地区平均海……
作者:王勇;贾嫈;张香兰;李向国;陈华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脾破裂是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之一,小儿外伤性脾破裂不多见,我院地处海拔2808m,近年来共收治9例小儿伤性脾破裂,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金芙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观察高海拔地区人群舌下络脉的变化,我们对海拔3703m青海玉树州结古镇的健康藏、汉族青年共200例进行了舌下络脉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占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41岁,拉萨市世居藏族。因咳嗽、咳痰、咳嗽后晕厥2周于2000年11月30日入院。入院前2周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液性痰,常在一阵剧烈咳嗽、咳痰之后出现短暂性晕厥,每日发作(2~3)次不……
作者:刘德远;刘代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人体PWC170时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提高高原作功效率探讨有效途径;方法: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坐于踏车功量机上,以60rpm连续蹬车,0W为静息时对照值,从25W开始,每3分钟递增25W,蹬车至力竭时停止,用心电图机及掌式血氧仪记录每个负荷末期5秒的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aO_2);结果:HR的富氧室后较富氧前3分钟及5分钟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差别有显著性(P<0.05);血氧饱和度的0W至125W升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血氧饱和度在175W至225W时明显升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高原富氧室能增强心脏功能和肺功能及提高动脉SaO_2,是一种有效的高原供氧途径。
作者:王伟;朱永安;张芳;张西洲;崔建华;马勇;哈振德;耿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5岁。因发现血压高2年,心悸、胸闷1小时入院。入院查体:心率70次/分,血压12.7kPa/12.0kPa(药物控制期间),心、肺、腹、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广泛……
作者:李晓林;白宗禧;刘德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行为功效学的方法,观察和筛选药物对增强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体工作能力的作用效能;方法:选择进驻海拔3700m高原6个月的某部汉族男性健康青年30名,分3组,A组(口服炒面胶囊10人);B组(口服乙酰唑胺10人);C组(口服依那普利、硝苯吡啶10人),于服药前、服药15天后、停药10天后3个阶段应用EGM型自行车功量仪进行达负荷指标的运动,于每次运动后10分钟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仪进行右手左脚、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与光信号记忆测验;结果:服药前运动后的右手左脚与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测验,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服药15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左右手、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B组、C组总次数、正确次数及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光信号记忆测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服药15天运动后与停药10天运动后比较。左右手、左右脚交叉动作频率B组、C组总次数、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光信号记忆测验B组、C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停药10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B组、C组右手左脚及左手右脚交叉动作频率正确次数显著增多(P<0.01),光信号记忆测验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两药均能显著增强和改善高原移居者脑一体功效能力,乙酰唑胺稍优于依那普利及硝苯吡啶,停药10天后仍能保持一定能力的作业效率。
作者:马勇;哈振德;朱永安;张西洲;崔建华;王伟;张芳;张素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高红冲剂是西藏军区总药物研制的医院制剂,含黄芪、红花、丹参、赤芍、龙胆草等多味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如:头痛、头昏、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结膜充血等,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增高(180~200)g/L;血球压积:男≥65%;女≥60%等。我们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高红冲剂水提取佳条件。……
作者:缪仕平;薛增军;高国清;蔡建国;王亚魁;张志刚;蒋继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院地处青海格尔木,海拔2801m,自1993年起收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1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结合高原环境特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永琴;张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海拔3680m)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小管功能损害及与泼尼松疗效的关系;方法:PNS患者经泼尼松1mg/(kg·d)正规治疗8周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n=38)和无效组(n=12),与泼尼松治疗前后对50例高原地区PNS患者酶联免疫法测定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冰点法测定次晨尿渗透压、磺基水杨酸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蛋白量、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①高原地区PNS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尿RBP(0.54±1.19)mg/L、NAG(112.84±42.82)u/L及次晨尿渗透压(553.62±248.91)mosm/L。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②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泼尼松治疗前尿RBP(0.33±0.16或0.68±0.14)mg/L、NAG(97.46±32.53或158.65±12.98)u/L及次晨尿渗透压(619.45±48.92或337.81±26.56)mosm/L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差别无显著性(P>0.05);③有效组治疗后尿RBP、NAG及渗透压恢复正常,而无效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地区PNS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其泼尼松疗效可能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陈彬;李丽;梅小兵;邹密;黄浩;李景华;李川;罗宗;朱家曙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