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32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血糖异常分析

关键词: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血糖
摘要:目的:观察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糖变化.方法:32例来自高原地区肺心病患者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结果:急性期空腹血糖(7.2~8.3)mmol/L 3例,(8.3~11.1)mmol/L 11例,>11.1mmol/L 8例,餐后2h血糖升高10例.结论:高原地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常合并有高血糖,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非常关注的问题.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调节机制及其应用进展

    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维持内环境氧平衡的核心调控因子,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传递缺氧信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其转录激活参与对低氧反应基因的调控,从而使机体对低氧刺激作出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在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转录活性调节机制中,羟基化调节和磷酸化调节起主导作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160例儿童侧视症临床观察及分析

    本文通过对高原地区(海拔3 000m以上)160例儿童侧视症发病原因进行临床分析,认为儿童继发性侧视症部分和高原地区缺氧干燥、日照时间长等因素有关.主要是角结膜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临床中应早期诊断和防治.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6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频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机械通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调查1998年1月-2004年6月NICU病房曾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64例.结果:经治疗痊愈50例,死亡6例,放弃2例,治愈率78.12%.结论: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感染仍为多见的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反应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

    本文对我院近期治疗的2例由于海拔变化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胃肠出血诱发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thaemia,HAPC)并发胃肠出血(Gastro intestinal bleeding,GIB)的诱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2003年期间住院确诊为HAPC并GIB的患者56例.结果:诱发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者阳性率为85.7%,其次服用NSAIDs类药者占42.9%,精神紧张疲劳者占23.2%,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及饮酒者分别占14.3%、12.5%、0.71%.结论:Hp感染在HAPC并GIB的诱发因素中占主导地位,Hp感染与服用NSAIDs类药物之间导致GIB起着相互作用,可增加GIB的发生危险性.另外精神紧张疲劳也是诱发HAPC并GIB的重要因素.根除Hp与消除精神高度紧张,是有效防治GIB的措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病毒性脑炎122例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病毒性脑炎(VE)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2002年-2004年我院VE病原学资料,病原学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酶联法检测脑脊液(CSF)中病毒IgM抗体,选择阳性标本122例.结果:122例阳性标本中柯萨奇病毒27.05%,居首位,流感病毒20.49%,副流感病毒14.75%,EB病毒13.93%,单纯疱疹病毒Ⅰ型9.84%.结论:柯萨奇病毒是本地区VE的首位病原,流感、副流感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Ⅰ型依次次之.各地交流、探索、改进实验方法有助于丰富病原学资料.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特点和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原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特点和价值.方法:对56例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和51例健康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56例患者均有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增厚,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等征像.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右心输出量增加,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高原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对诊断高原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亚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电镜研究

    目的:观察亚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神经细胞在机体对低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本实验将平原SD大鼠运至高原海拔地区(4 100m)第30天,取大鼠海马用常规电镜方法进行染色,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电镜下亚急性组高原低氧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细胞的形态、胞浆内的细胞器有明显变化.结论:高原环境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揭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学习和记忆的减退是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异常表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经皮超声肾活检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皮超声活检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本院肾内科住院患者40例,在超声引导下,取俯卧位,用精细活针,选左肾下极实质部取材.结果:术后全部临床确诊,且修正先前误诊8例.肉眼血尿发生率2.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除有明显的出血性疾患外,对肾脏疾病均应行经皮超声肾活检术,可明确高原地区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并且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窒息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窒息新生儿血糖的变化.方法:对我院NICU 136例窒息新生儿血糖测定,其中34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血糖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窒息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血糖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窒息患儿的血糖愈高,预后愈差,对窒息新生儿除进行新法复苏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其应激状态下内环境的异常改变,重度窒息的血糖检测应列为常规.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验.方法:自2001年7月-2005年7月在高海拔地区(海拔2 260m)行OPCABG 18例.结果:围术期无死亡.二次开胸止血3例,因低氧血症二次气管插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血液透析治愈.随访(6~48)个月,心功能恢复Ⅰ级者14例,Ⅱ级者4例.结论:在高海拔地区行OPCABG是安全可行的.加强围术期管理,及时处理术后出血、低氧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宁地区120例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及其转归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VLBWI)存活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我院5年来收治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本组VLBWI存活率63.3%(76/120),体重<1 000g存活率25%(2/8),死亡主要原因是RDS和IVH.结论:VLBWI必须收住NICU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对RDS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高频通气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120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治疗分析

    目的:指导预防和抢救新生儿窒息,降低死亡和致残.方法:总结分析120例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抢救、治疗及转归.结果:明确表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与宫内窘迫、并发症、早产、过期产密切相关.结论:因此提高围产期保健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海拔地区937例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探讨高海拔地区消化性溃疡住院情况及临床特点.认为老年人溃疡住院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国外的报道不相类似,吸烟对溃疡的发生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临床症状方面以腹痛为显著特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凝血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指标与正常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凝固法.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凝血异常,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 APTT的测定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01).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凝血、纤溶、血小板数与质的改变,有消耗性凝血障碍.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青海地区胃癌发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附3 537例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地区胃癌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病变部位、组织学等方面特征.方法:总结近10年经胃镜诊断并病检或/和手术确诊的胃癌患者3 537例胃癌患者,分男女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年间胃癌总检出率8.49%,其中,男性检出率10.8%,女性检出率为4.9%,男女在不同年龄段胃癌检出率、不同职业间男女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男女胃癌在病变部位、内镜Borrman分型、癌组织学类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P<0.001.结论:本地区胃癌检出率逐渐下降,但仍然是胃癌高发地区,且青、老年胃癌检出率逐渐上升.检出胃癌大多数以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广泛浸润为特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藏日喀则地区痛风268例分析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痛风的发病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对268例痛风患者血尿酸浓度(UA)、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检测,分析UA与RBC、Hb、Hct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268例中有21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UA明显高于非HAPC者(P<0.01).结论:本地区痛风与高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引起UA增高有关.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血红蛋白与HbA1c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观察组57例,对照组14例,同时静脉抽血测定血红蛋白(HG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血红蛋白含量分组,研究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关系.结果: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血红蛋白(HGB)含量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高原地区红细胞增多人群的血红蛋白(HGB)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高原现场治疗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高原现场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 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历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器官功能障碍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重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现场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及功能保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与发病时间和病理的关系

    目的:分析35例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讨论与不同发病时间及病理改变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西藏昌都地区平均海拔高度3 500m,昌都邦达机场平均海拔高度4 600m.35例中除1例外籍人士外均为汉族,第一次急进高原23例,再次重返高原12例.乘飞机首次抵海拔4 600m高原后不久发病16例,而再次重返高原中有3例.结果:高原肺水肿早期(发病第1天)X线表现征象:以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或支气管炎样改变、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为主,以右肺中下叶改变多;进展期(第2天~3天)呈多样特点,如小斑片影似絮状影、斑片影似有融合样改变、片影如蝶翼样其典型为蝴蝶状分布于两肺、弥漫状实变影;稳定期与恢复期(第4天~5天)与早期似有一定类似,如以小斑片影或似絮状影改变,肺纹理增多似间质型纤维化与支气管炎样改变为主.结论:高原肺水肿系综合因素结果,除低氧刺激使肺泡壁内毛细管超微结构改变与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外,高寒低温、上呼吸道感染与休息不佳等均有明显关系,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不但与发病的时间有明显关系,也与病理改变联系密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