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海拔地区微创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

张建宁;李占银;王喜民;李永刚

关键词:微创, 髓内钉, 高压氧, 胫腓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微创髓内钉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21例胫腓骨骨折行微创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全部获一期愈合,无1例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优良率97.5%.结论:高海拔地区微创髓内钉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应用微创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骨折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高压氧的治疗有利于软组织及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阳霉素球结膜下注射治疗高原地区睑裂斑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高原地区巨大睑裂斑的效果.方法:在睑裂斑处球结膜下注射0.25%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每2周1次,共(1~2)次.结果:大多数患者在注射1次后睑裂斑体积缩小、变薄、局部萎缩.结论:平阳霉素球结膜下注射是治疗巨大睑裂斑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陈彦群;王晓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预防急性高原病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目的:探讨部队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情况下,有效预防急性高原病(AMS)的措施.方法:对每年空运进入西藏的新兵部队的AMS的发病率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简称防制)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总结分析目前部队预防AMS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结果:在目前条件下,虽然进藏新兵部队预防AMS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从采取的防制措施来看,基本都是属于“静态”的,即:主要通过各种管理手段降低机体的耗氧量,等待机体缓慢地进行低氧代偿调节过程.但是,如果部队是急进高原执行应急任务,则这些“静态”的措施就显得有些“无力”了,部队仍然面临着AMS的巨大威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继续完善AMS“静态”防制措施的基础上,应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动态”的防制措施上,保证部队急进高原后能够立即执行各种应急任务,保障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牛文忠;范泉水;方丽;聂雪峰;魏文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术前准备充分,麻醉维持以吸入低浓度七氟醚为主,必要时追加罗库溴胺.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单肺通气,均出现SpO2下降,经调整呼吸参数,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2~4)cmH2O,严重者暂停手术操作,膨胀双肺,恢复双肺通气,待SpO2正常后继续手术,术中无一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在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加强管理,是可以安全渡过围术期的.

    作者:屈青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高原地区官颈癌40例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妇女宫颈癌的阴道超声检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分析40例宫颈癌阴道超声表现,本组40例均为我院2006年一2010年以来住院患者,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汉族20例,占50%,藏族15例,占37.5%;回族妇女3例,占7.5%;蒙古族2例,占5%.其中,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15例,IV期9例.结果.40例中,牧区和农村30例,占75%,工人5例,占12.5%,干部5例,占12.5%.官颈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宫颈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宫颈肿块、官腔积液;官体侵润;盆腔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34例可探及肿瘤周边或瘤体内呈高速低阻血流信号.结论:40例宫颈癌与居住在高海拔牧业地区、饮食情况、卫生条件、多产及早产有关.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宫颈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官颈癌的确诊主要依赖于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明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主要观察肿块的来源与宫颈的关系、血管的走向及侵润和转移情况,协助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

    作者:黎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D分子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T淋巴细胞亚群中CD分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居住于2 500m以上的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每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15例)3组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结果:①急性期患者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②缓解期患者CD3+、CD4+百分率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率略升高、CD4 +/CD8+比值略降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③急性期与缓解期相比患者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降低(P<0.05),CD8+百分率升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均降低,CD8+百分率升高.

    作者:华毛;高芬;崔金霞;拉周;鄂伟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原地区藏族肝实质钙化灶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肝实质内钙化灶的超声表现、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东芝- 550及660型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超声显示肝内钙化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8例中,527例符合超声对肝内钙化灶的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准确率97.96%.结论:超声是对肝内钙化灶、胆管结石、管壁钙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方虹;赵永峰;胡晓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高海拔地区糖尿病足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依据Wenger疗效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高压氧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糖尿病足早期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冯学祯;段青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中青年糖耐量减低患者早期心血管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影响中青年糖耐量减低( IGT)患者早期发生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中青年IGT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NGT组)50例,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检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测定空腹(FPG)及糖负荷后2h血浆血糖( 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L - C)、高教C反应蛋白(hs -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分析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及影响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IGT组BMI、WHR、2hPG、TC、LDL -C、hs - CRP、FINS、HCY和颈动脉IMT均较NGT组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颈动脉IMT与BMI、WHR、2hPG、TC、LDL -C、hs - CRP均呈正相关(P<0.05),WHR、FINS、2hPG、TC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是影响中青年IGT患者发生早期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永兰;张亚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久居高原健康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心电图(ECG)的变化,了解其脱离高原环境后右心室占优势的情况是否得到扭转.方法:对240名久居高原(海拔2261m~4200m)健康居民(年龄50岁~84岁)重返平原后进行了ECG检查,主要测定了右心室电压,并对右心室肥厚(RVH)作出诊断.同时与197名平原同龄人进行了对比.结果:返平原组RV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RVH和右心室电压与在高原居住时间和年龄有一定关系.结论:部分高原居民重返平原后右心室占优势的现象并没有完全得到消除.

    作者:王小珍;吴天一;陈秋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原农牧区76例婴幼儿贫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农牧区婴幼儿贫血的原因.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2010年8月病房诊治的76例贫血婴幼儿病历资料及43例此病随访患儿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这些婴幼儿贫血跟高原地区人们的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及地理环境(我地区平均海拔3200米以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调整饮食结构及药物治疗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改变喂养方式及生活习惯是改善和预防高原农牧区婴幼儿贫血的关键.

    作者:魏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肺保护性通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肺保护通气;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第7天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氧合指数( PaO2/FiO2)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实验组气道平台压( 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较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VILI)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明显改善西宁地区ARDS氧合,降低VILI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石青军;杨正平;马四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环湖赛”期间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对运动员血象指标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拔2366m的高原训练期间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对优秀运动员血象指标与高原比赛的影响.方法:运动员入驻青海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后,分别在每周进行血象指标、代谢指标监测,同时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组高原训练时运动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较对照组恢复训练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自行车运动员在备战“环湖赛”的训练过程中,其血象指标变化可作为筛选或评估高原比赛时运动状态的指标之一,同时进行有效的运动损伤康复护理工作,对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恢复其较高的体能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肖海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微创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微创髓内钉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治的121例胫腓骨骨折行微创髓内钉治疗,术后常规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全部获一期愈合,无1例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优良率97.5%.结论:高海拔地区微创髓内钉结合高压氧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应用微创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骨折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高压氧的治疗有利于软组织及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宁;李占银;王喜民;李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四肢动脉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四肢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12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四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动脉切开Forgaty导管取栓术,分析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CTA结果、术中所见、术后结果等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1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在下肢髂总动脉至股动脉之间,2例发生在上肢左锁骨下动脉至腋动脉之间,全部病例平均Hb 23.5g/L(21.0g/L~27.2g/L),平均HCT 70.6% (68%~83%),经手术取栓及术后溶栓、抗凝治疗后,8例康复出院;2例术后患肢持续疼痛,给予镇痛治疗;2例术后患肢血运未恢复,行截肢手术.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动脉血栓,容易发生在四肢动脉主干起始部.起病过程隐蔽,血管内膜病变严重.HCT> 70%与高龄是发生动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发病后早期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姚兵;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655例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人员血液生化指标异常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玉树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疾病谱特点,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玉树组织部组织的655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资料,做出统计分析.结果: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疾病构成居前的疾患为: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红细胞增多症、脂肪肝、乙型肝炎等,男女性别间血液生化异常及各病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及红细胞增多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危险性因素,应重视该人群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作者:更登;杨省燕;李清;陈瑞霞;高玉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西宁地区学龄前儿童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效果观察

    目的:为预防龋齿发生,我中心开展氟化泡沫防龋治疗.方法:将3岁~6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每年4次,每次(1~2) min氟化泡沫防龋治疗,即氟化泡沫口腔含氟法.结果:一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龋齿发生率与新生龋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氟化泡沫防龋效果显著.结论:氟化泡沫预防龋齿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效果显著.

    作者:相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海拔地区蛛网膜下腔出血10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方式、发病时间、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01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患者中动态起病者81例(80%),发病高峰在2月和10月,低谷在9月、11月-12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仍为高海拔地区SAH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高海拔地区SAH的起病形式不一,临床表现多样,需行头CT及腰穿检查结合以减少漏诊率.对确诊患者需尽早行头CTA查找病因,DSA仍是明确病因的直接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俊霞;胡全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高原移居居民慢性低氧习服血小板血液含量的调查

    目的:调查高原移居居民血小板血液含量.方法:海拔2800m、3650m、4250m健康体检者共11501名.采用贝克曼/库尔特d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外周血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随海拔梯度的升高,PLT人群均值显著递减、生理低限界值检出率显著递增(P<0.05 or p<0.01 or P<0.001);男性人群均值显著低于女性而生理低限界值检出率则显著高于女性(均P <0.001);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相互间有较高的相偕患病率(RR=2.920和RR=2.630).结论:高原移居居民慢性低氧习服血小板血液含量处于低水平,有较高的生理低限界值检出率,男性较女性更为突出.揭示其为低氧习服所致,高原慢性低氧习服的血液学特征为低PLT与高Hb.

    作者:杜卫琴;张雪峰;郭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海省1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青海省10年以来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探讨今后的工作重点.方法:按全国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对青海省近10年来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国产儿138404例,监测出出生缺陷儿1390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100.43/万;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忽高忽低有所不同;青海省高发的前五位畸形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裂,脑积水,多指(趾),肢体短缩.10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国产儿高于女性围产儿.结论:对于青海省各种高发畸形进行深入的病因学研究,提高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提出干预措施,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

    作者:刘健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人群睡眠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民族人群睡眠状况及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10月间在青海不同地区3个海拔高度抽取3000名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人群,由专人负责对被调查人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合格问卷2866份,回收率95.53%.结果:3个海拔高度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是:1800m为40.65%,2300m为43.27%;3500m为65.83%.不同年龄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0岁组19.83%,10岁~组17.17%,20岁~组24.51%,30岁~组39.51%,40岁~组61.62%,50岁~组60.24%.结论:青海地区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随着海拔升高睡眠障碍的发生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障碍的发生增加.性别不同睡眠障碍症状的表现发生也有显著差异.

    作者:郝丽娟;任雨青;杨雅迪;马佐鹏;庞怀霞;谢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