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张秀花

关键词:高原, 肺动脉栓塞, 抗凝,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以便护理人员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37例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配合以有效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死亡,29例痊愈,7例好转.结论:久居高原,长期缺氧等因素可使血流速度明显缓慢并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较平原更为严重.充分认识高原缺氧这个危险因素,早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45例青海藏区儿童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青海藏区儿童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取无名指末梢血20μL加入0.6mL溶血剂中,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上进行测定.结果:男女儿童比较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245例青海藏区儿童5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缺铁占首位70例(28.6%);其次是缺锌65例(26.5%);缺钙35例(14.3%),缺铜、镁少见.结论:应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注意儿童合理饮食、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应注意补锌与补钙要合理搭配.同时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的测定,以便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作者:胡彩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以便护理人员增强对肺动脉栓塞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37例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配合以有效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符合条件给予溶栓、抗凝治疗.1例死亡,29例痊愈,7例好转.结论:久居高原,长期缺氧等因素可使血流速度明显缓慢并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较平原更为严重.充分认识高原缺氧这个危险因素,早诊断、及时规范的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张秀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海拔缺氧对大鼠心肌HIF-1α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2 500m以内)条件下对大鼠心肌的损伤作用及NO、MDA与HIF-1α的关系.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18只,分为A组(海拔55m),B组(海拔1 520m)及C组(海拔2 260m)三组.在各海拔处标准饲养3日后处死取心脏,试剂盒测定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结果:C组与A组相比,HIF-1α、MDA明显增加(P<0.01),而NO明显降低(P<0.05);B组与A组相比,HIF-1α、MDA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海拔对大鼠心肌的影响不同,在2 260m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心肌确实能形成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同时自由基的增加及NO的减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IF-1α的稳定性.

    作者:王延玲;尹强;王荣;谢华;李文斌;贾正平;武晓玉;张娟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宁及周边地区胃癌患者血流变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研究西宁及周边地区胃癌患者血流变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初次诊断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对比,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西宁及周边地区胃癌患者血液黏滞性增高,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聚集指数、电泳指数均较本地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体检时血黏度增高的人群,在排除了肝、肾、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时,应进一步排除胃癌.

    作者:阚捷;刘丽萍;本巴吉;韩军;王新国;赞梅;肖成华;李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布特点

    目的:分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现状分析和分布特点.方法: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 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患病率为3.16‰,男1.19‰,女3.36‰.男女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5),在CHD类型上,患病率房间隔缺损(ASD)高,为1.44%,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其它.不同年龄段CHD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其中ASD患病率高,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

    作者:丁小强;高琴;汪昆;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青海地区社区精神药物管理与精神疾病防治分析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社区精神药物管理模式对精神疾病防治的影响.方法:对青海地区社区监管的5 327例精神障碍患者用药情况及药物监管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患者85.47%的以口服药物为主,32.16%的患者主动服药,64.24%的精神药品由监护人管理.服药自杀发生率为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多见,其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结论:提高精神卫生知识水平,规范化监管社区精神药品,可降低疾病复发及精神药物自杀的风险.

    作者:李英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评价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及个性化护理.结果: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及时间,氧饱和度、血压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低氧血症、睡眠呼吸障碍,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伯亚容;孙成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42例高原地区过期妊娠产妇(观察组)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174例(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时损伤、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羊水Ⅲ度粪染发生率、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过期妊娠可影响妊娠结局,需密切监护孕产妇的变化,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西宁地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低抗凝强度华法林治疗情况,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并探讨有无改进之处.方法:对658例心脏机械辩膜术后低度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抗凝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初步总结分析适合西宁地区华法林抗凝标准,以期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结果: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1.3 ~2.2,患者发生栓塞及出血的概率较低.结论:西宁地区单纯使用华法林低度抗凝,INR维持在1.3 ~2.2是可行的,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用药.

    作者:李国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脊柱包虫病3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3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脊柱侧前方彻底清除并灭活病灶,刮徐植骨术方法.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27.5个月.2例患者达到植骨融合.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后好转,术后腰背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经脊柱后路内固定、侧前方彻底清除并灭活病灶、植骨可迅速有效的缓解症状,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维持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方法.

    作者:韩岗;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高海拔地区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安全性以及高原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A1组,高原组为A2组;对照组(B组)未使用药物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B1组,高原组为B2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预防及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根据出现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2%,对照组(B组)为23.53%,经x2检验P<0.05;对照组中高原组(B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75%,中度高原组(B1)为17.09%,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阿尖措;王喜民;张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救治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救治要点、分析瘤体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5月-2012年3月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作为研究组,随机从常规手术组中选出1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间年龄、性别、瘤体直径、合并症、病变范围等指标,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8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均急诊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结果:瘤体直径是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全组1例术中死亡,1例出现肺梗,1例出现切口疝.结论:腹主动脉瘤破裂应尽早手术治疗,行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移植术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姚兵;李勇;达嘎;李忠诚;朱吉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寒环境下太阳病风寒表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在高原环境下复制风寒表证动物模型.方法:小鼠自由饲养于人工模拟风寒环境中,连续7天,观测实验小鼠一般状况及体重、体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造模前后有明显的体重减轻(P<0.01)和体温升高(P<0.05).结论:造模7天后,小鼠的表现符合中医“风寒表证”症状变化,复制模型成功.

    作者:刘占厚;李杰;王仁嫒;吴萍;陆东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告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因“间断发热伴全身肌肉酸痛半月”入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终确诊为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虽积极予以抗感染、激素等治疗,但效果差,因出现出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故.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起病急骤,疗效差,且临床特征与西宁地区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常见病、多发病极为相似,易混淆,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孙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牧区慢阻肺患者长期家庭氧疗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旨在了解居住在果洛高原低氧环境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家庭氧疗(LTDOT)状况及用氧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省级医院确诊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并长期吸氧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25例(28.73%)未实施氧疗,62例(71.26%)实施氧疗,其中只有17例(19.54%)达到长期家庭氧疗的治疗要求,完全了解氧疗相关知识的只有3例(3.45%).结论:果洛地区低氧环境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知识严重缺乏,急需专业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和对慢阻肺/长期家庭氧疗知识的宣传,改善和提高该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发病因素及临床特征

    目的:讨论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儿童72例,通过回顾分析患儿治疗经过,并总结随访结果,就高原地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提供参考.结果:患儿经过(12~18)个月治疗后,治愈42例,治愈率为58.33%.好转并出院患儿28例,好转率为38.89%,其中癫痫10例,肢体瘫痪8例,失语6例,智力低下4例.无效2例,2例患儿均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死亡率为2.78%.结论:高原地区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高发区,为了避免该病对儿童带来的伤害,有必要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作者:扎西桑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评价NSE与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高海拔地区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组发病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血清NSE的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测定20例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水平.将发病第1天血浆NSE的含量与脑损伤的程度、临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组发病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血清NS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第1天与第2天、第3天的血清NSE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第2天、第3天的血清NS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②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组血清NSE含量的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第1天;③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组发病第1天血清NSE与脑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与临床预后呈显著负相关(R=-0.565,P<0.05).结论:NSE是判断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程度、预测临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樊青俐;吴世政;王莉;胡全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西宁地区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03例进行随访.患者因心绞痛再发或术后6个月、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按是否发生再狭窄分为两组,总结分析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高尿酸血症者发生与支架相关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P<0.05),术后规律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者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未规律服用者(P<0.05).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在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宁地区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红蛋白、高尿酸血症及术后规律服药密切相关.

    作者:祝存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高度海拔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内MDA、SOD、XOD、NO含量比较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四种体液因子代谢水平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检测高海拔地区(2 000m~2 500m)(西宁市及周边县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慢性胃炎胃组织内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结果:相同海拔高度地区世居与移居汉族人群胃黏膜内MDA、SOD、NO与XOD含量或活力无明显差异.结论:平原地区人群移居高原后同样发生了严重的氧自由基与氧自由基清除剂失衡,而且高原习服后的上述因子的水平与同海拔高度地区的世居汉族相同.

    作者:杨桂英;熊元治;马丽莉;吉栋德;李瑜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孕妇瑜伽训练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孕妇瑜伽训练对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自愿选择孕妇瑜伽训练的13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不做孕妇瑜伽训练的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表对两组进行孕期运动情况、孕期体重变化、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巨大儿出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孕期体重、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孕妇瑜伽训练可使孕期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出生率.

    作者:杨文娟;李文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